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苑
摄影 王亮
4月13日上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大雷,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为读者带来一场“《古诗十九首》与东汉世情”主题分享。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创作的并被南朝萧统选录编入《文选》的十九首诗的统称。《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思妇们层层递进、心思细腻的离别交响曲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胡大雷讲到第一首《行行重行行》时说,它被世人评价为:好像秀才说家常话。这是一首离别交响曲,内容层次很丰富。送的人和被送的人交织在一起抒发情感。首先是“送别”。诗作先写分别之时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悲莫悲兮生别离。接着是“远别”,“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可谓路途之长。但“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诗作不在此明说何为“阻”,先埋下了伏笔。再次是“拟测”,出行人的感觉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代表不忘本,自己的家自己心爱的人是在此处。再是写“自己当前”,欣慰毕竟只是一种感觉,女主人公的当前现实是:“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然后是“猜疑”,思念之深便引来焦虑之深。想来思去,只想到一个结论,一定是“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也是前文“阻”之所在,思妇和远游的丈夫有了隔阂。那么怎样才能克服、避免呢?如果看不到那么远,还是回到现实吧:“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是当时时兴的套语,也是一语双“的”,既是说对方,又说自己,诗作在这无可奈何、余音袅袅中结束。
文人士子从家乡走向繁华都市求取功名,他们成功了吗
胡大雷由这首诗展开,讲到了《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也就是东汉世情。
《古诗十九首》中多思妇诗。既然女主人公对家人的出行与产生离别有着如此的感怀,那么,东汉文人不出行、不离别家乡可以不可以?答案是不可以。东汉文人士子的出路,或在于求学。古代还有个词叫“游学”,谓离家到外地求学。
东汉实行养士政策,兴办太学,“自是游学增盛”,多的时候学生有三万人。除了太学,还有私人教学,著名学者“开门受徒”,门下多达万人。这些“游学”者,莫不有着出行和离别的经历,故《古诗十九首》中多是写到离别的经历。
士人离开家乡,告别家人,游学或求宦,其目的就是走进城市。城市是朝廷的所在,是繁华之地,也是温柔之乡。城市的各种玩乐活动非常丰富。曹植叙写的汉末建安时期的城市生活,城市中男男女女,“斗鸡”“走马”,到城郊去打猎,在“平乐”宴饮,一日复一日,都是如此。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皆称善,众工归我妍。
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胡大雷介绍,汉时朝廷选拔人才,要求各地荐举“贤良方正”。而这些人才的“名誉”需要“清议”,靠某些著名人物的评论品题,于是文人士子拜师,登门拜访达官贵人,以求进入他们的视线,达官贵人或著名人物也常常在府中举办聚会。因而《古诗十九首》中也多写到酒宴。
胡大雷认为,“岁月忽已晚”是《古诗十九首》的情感抒发核心。“岁月忽已晚”既是东汉王朝的象征,王朝没落;“岁月忽已晚”也是文人处境的象征,他们与人生的困境斗争,游学宦游,走进城市,走上宴会,但他们成功了吗?“岁月忽已晚”更是一个时间的命题,代表生命一去不复返。“岁月忽已晚”也是东汉文人追求、遭遇挫折、再追求、再遭遇挫折,而希望仍在、追求不止的一种象征。人生莫不如此。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