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军一共有27个军出征入朝作战,而在27个军的身后是以彭总为代表的我军一众能战善战的将军们,比如陈赓、韩先楚和邓华等名将。不过在这群星闪耀的背后,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其他因素一生都未能踏入半岛这个战场,和当时有着最强海空军的美军作战,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比如我们熟悉大将粟裕和林总等人。
这其中以粟裕最为可惜,在网上很多人眼中当时作为主席钦点的东北边防军司令的粟裕,是当时入朝作战的我军司令员最佳人选,但他却因为陈年老伤而错过战争,也有人认为粟裕并非因为伤病,而是因为资历和其他原因未能当选司令入朝作战。
那么,粟裕未能入朝带领志愿军的真相,是因为他的伤病么?
因伤错过东北边防军司令
1950年7月,在美军全面介入半岛战场之后,当时主席就未雨绸缪,认为人民军将抵抗不过2个月,在1950年9-10月,战火将烧到鸭绿江边境,到时候我军将不得已被迫卷入战争。
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可以拱卫边境,然后随时可以入朝作战的快速机动部队。
有关这个部队的规模我们和苏联也是商量过了,规模太小根本就不能阻止美军的攻势,当然如果太大也会打扫惊蛇,加剧半岛紧张的气氛,同时增加我军的军费要投入,与当时我军复员百万和平发展大搞国内建设的主基调也不符。
1950年7月,当时的苏联特罗申曾经转告的过周公,他们对于我军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建议,他说道:
“我们(苏联)决定对东北边防军进行相关军事行动以援助,当然在敌人越过三八线后,你们(值的我军)集中9个步兵师于边境以便用国志愿军形势入朝作战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这里的空军支援,值的是苏军将派1个米格战斗机师协同作战,配合志愿军入朝),同时还将在上海的1个苏军战斗机师装备全部转赠给你们……”
从当时这个定调上来看,当时我们组建东北边防军的规模是在3个军(9个师)左右,这相当于我军的一个兵团,事实上当时东北边防军规模达到了5个军和3个炮兵师,部队兵力加起来超过25万。
但总得来说是一个加强兵团或者半个野战军规模。
而指挥这个规模作战,在我军中一般都是上将或者大将军衔就能胜任,而且从种种条件设定来看,当时的属于的无疑是最适合东北边防军司令的。
其一,在能力上来说。
粟裕绝对有能力担任这个司令员,在解放战争初期,除开淮海和渡江战役后期决战阶段,在我军还处于弱小的1946-1947年阶段,粟裕就经常率领兵团级别规模的我军以小博大,指挥这些兵团规模的部队,自然是得心应手。无论是前期的华中野战军(兵团规模)、西进兵团、还是后来的华野第一兵团(粟裕兵团)都是如此。
而且从作战对象来看,都是和装备优势的国军美械部队周璇作战,在华东粟裕的对手有美械国军五大主力的第5、18和74军,除此之外的美械第2、8,半美械的63、64军以及,第7、25和83军同样势力很强,但这些部队多少都被粟裕击败过,而东北边防军入朝后的主要对手是美军这个国内美械部队的祖宗,同样是下克上,粟裕有很强的弱打强能力。
其二,就是当时的战备情况。
粟裕虽然是战神,但在兵团级别指挥的大将和中将上我军储备并不少, 比如陈赓大将、粟裕的老部下陈士渠、叶飞上将,四野的邓华、刘亚楼、程子华等虎将。
但是,这些将领或多或少在战备上都不如粟裕。
要知道整个1950年,粟裕就干一件事,那就是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盯着福建对岸的宝岛,在福建小岛的失利之后,粟裕一直总结经验和在调兵遣将,强化三野渡海作战能力,因此粟裕此时一直都是处于前线战备时刻,用篮球的术语来说就是手感火热,让粟裕进入东北边防军可以直接无缝指挥军队。
事实也是如此,当时主席组建东北边防军的第一人选就是粟裕,而且给予的支援也是相当豪华,基干的三个军——39、39和40军都是四野五虎之一,另外还配属了3个炮兵师。同时为了让粟裕能更好的调动东北边防军,还特地让在华东和粟裕一直商讨渡海作战的当时海军司令肖劲光大将,也是四野老资历领导充当副司令协助粟裕指挥四野部队。
当时军委对于东北边防军的部署是这样的:
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 以第15兵团部为基础组成新的第13兵团部,统辖第38、第39、第40军,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炮兵、战车团、工兵第6团及高射炮部队,由四野特司万毅负责指挥。
即便粟裕很感谢军委的信任,也踌躇满志准备上任,但其实当时粟裕的身体条件一直很难允许他去东北指挥。
1950年大多数时候他都在青岛养伤。而这个伤也是他长年累月战斗中积累出来的老伤,早在豫东的时候他身体不适,到了淮海战役的时候为了追歼黄百韬和杜聿明兵团殚精竭虑,也把自己累垮,以至于在陈官庄收官战中,他只能让参谋长陈士渠代为指挥。到了渡海战役之后,基本指挥也交给了叶飞和陈士渠。
因此,当主席点将粟裕的时候,他只能因伤告别东北边防军司令的职位……
淮海的细节,当看到医生了之后的粟裕
彭总比粟裕更适合志愿军
在这里需要明确有一件事,那就是志愿军和东北边防军是两回事,虽然志愿军是以东北边防军为基础设立,但志愿军的规模要超过东北边防军。
到了仁川登陆之后,美军在半岛不断增兵,兵力从刚开始的数千人直接增加到了2个军6个师(每个师坦克149辆、火炮350多门),加上韩军和其他十几个国家的联军,到了1950年10月前后,总兵力实际上已经接近了42万,作战飞机1100多架。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按照当时越境协助人民军作战和进行侦查归国的柴成文的报告,以及当时林总在有关美军实战兵力和装备的评估上看。
我们可以得知,当时在半岛的美军有6个师,而一个美军师的火炮加起来有350多门,这比我们一个军还多,在重炮上甚至还超过我军2-3个军。而7个军的美军部队相当于我军差不10个军的火力,而且除了美军之外,韩军还有2个军团(9个师团)9万余人,每个师团219门火炮,哪怕是他们战斗力比解放战争时期国军还不如,但对付他们仍需2-3个军。
面对1950年10月份的美军和韩军,志愿军想要消灭他们,甚至与之相抗衡,都需要准备13个军以上的部队来对付他们。
而当时要动员13个军以上将近70万人(以一个军5万人计算)出国作战,担任其司令员的肯定是要元帅以上,或者在解放战争时担任过我军方面军(野战军)司令的战略级指挥员。
而到了这个程度的作战,那就不是粟裕能一个人胜任的。
要知道,别看豫东战役之后粟裕以华野代司令的名义指挥了淮海、渡江等战役,也是数十万规模的。
可……这些战役都并非他独自指挥,当年围歼黄百韬兵团的小淮海战役,发展到围歼徐州剿总的大淮海之后,实际上的指挥是刘邓、陈老总、粟裕和谭老板组成的总前委身上,渡江战役亦然,也是这五人组成的渡江总前委。而哪怕是1950年主席让粟裕单独指挥渡海战役,粟裕也是谦让说自己要让刘帅来当总指挥,他来当参谋长辅助,这虽然也是谦逊的表现,但也暴露出了粟裕在指挥野战方面军级别的部队时,资历等不足。
指挥入朝作战十几个军的志愿军时,粟裕相较于其他元帅级别的将领基本上就很难完美的驾驭,要对抗美军这些军肯定不能差,都是来自我军5大野战军的精锐组成,每个军都有自己的傲气,如果来的人在资历上不能镇住场子,可能造成作战执行效果不达标的地步。
退一万步说……
哪怕这5大野战军都100%执行粟裕的命令,那另一边的人民军如何协调?毕竟志愿军时要跨境作战,如何处理在国外与人民军的关系,如何处理和金一代的沟通,协同作战?到底是志愿军指挥人民军,还是人民军指挥志愿军……
这些都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去。
而思来想去,就知道霸气的彭总比粟裕更适合志愿军司令这个位置……
雨田君说
因此,很多认为是粟裕因伤错过抗美援朝是一种很主观的想法。
正确来说,应该是粟裕因伤错过了东北边防军司令,没能去东北组建和编练东北边防军,而非志愿军。到了半岛战事扩大之后,志愿军这个战略规模的指挥员,其实已经超越了大将这个范畴,非得是我军当时最能大,也是资历最深的几大元帅上阵莫属。#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