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有网友发现,名单中部分小学生的获奖作品十分专业,甚至达到了硕博水平。对此,赛事牵头主办单位上海市科协的回应是“正在调查核实”。
消息一出,立马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认为,如此高深的研究课题,不可能出自孩子之手,肯定是为了荣誉由家长代为完成,这种“拼爹”行为让比赛失去了意义;也有网友认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有可能让孩子的综合能力大幅领先同龄人的,写出高水平的文章也不足为奇。
家长“越俎代庖”,让青少年比赛“变了味”。在笔者看来,举办此类比赛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如果作品由家长或者培训机构代为完成,既对其他认真准备的孩子不公平,也让比赛失去了举办的意义。
其实,生活中类似“越俎代庖”的行为并不罕见。例如,在鼓励素质教育、推进“双减”的背景下,学校大多会留一些课后手工作业。孩子完不成的,自然就成了家长的任务。个别家长因工作分身乏术,干脆直接选择“外包”。在各大电商平台,“手工作业代做”已然成了一门生意,订单源源不断,在寒暑假期间尤为火爆。
再者,类似话题的讨论,也在无形中加重孩子间的“内卷”,传递焦虑情绪,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能从父母口中认识不少“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有的冠军拿到手软,有的小小年纪就才艺傍身,在种种光环的加持下,被树立为学习的榜样。很多孩子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功课,还要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之间,背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整日活在焦虑与不安中,与父母的关系也愈加恶劣。
“白名单赛事”成为家长眼中的名校“敲门砖”。近年来,虽然教育部一再强调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入学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但仍然有不少家长千方百计地带孩子参加各种“白名单赛事”,希望借此打开名校的大门。在这其中,培训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抓住家长想要“速成”的心理,兜售白名单赛事“一条龙服务”,定制参赛项目、代做参赛作品,甚至公然卖奖。这种行为不仅砸了赛事的招牌,更违背了“白名单赛事”的举办初衷。
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而不是无休止的攀比与内卷;为减轻孩子负担设置的“白名单赛事”要真正成为才华展示的舞台,而不是束缚童年的“枷锁”。
闪电新闻记者 薛海文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