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贸易,这事儿听起来就有点悬,实际上可严重了。它指的是那些打着贸易的幌子,实际上搞的却是资金借贷、没有实际商业活动的投资性贸易,或者是那些空转、走单、循环,既没有融资实质,也缺乏实物流或资金流,完全脱离了贸易本质的各种交易。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此,国家可是重拳出击,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打击这种行为。
主要规定
咱们先来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2条,这就是我们说的逃避商检罪。如果你明知道货物要商检,却故意逃避,还敢运送、携带或者销售,一旦情节严重,那就得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得交罚金。
再来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十七条,这里明确禁止了任何方式的逃避商检行为。
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这里禁止了任何逃避海关监管的行为。
此外,还有国务院发布的“虚假贸易‘十不准’”,这是对中央企业从事贸易活动的严格规范,明确列出了十种虚假贸易行为,包括以贸易名义出借资金、虚构交易、伪造单据、低价进口高价出口等等,这些都是明令禁止的。
最新解读
2023年10月,国资委印发了“虚假贸易‘十不准’”,这可是对中央企业从事贸易活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文件里明确要求中央企业严禁任何形式的虚假贸易,并且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处罚是非常严肃的。
这个“虚假贸易‘十不准’”的出台,显示了国家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决心。企业得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杜绝虚假贸易行为,依法合规经营。
常见特征
虚假贸易行为有些常见的特征,比如交易目的不是为了真正的商品买卖,而是为了融资、洗钱、逃税等;交易环节异常复杂,缺乏商业逻辑;交易双方之间没有真实的合作关系,或者交易主体本身就是假的;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市场价;交易文件造假或伪造。
案例分析
咱们通过几个案例来看看虚假贸易的后果。
案例一:有个中央企业为了完成年度进出口任务,虚构交易、伪造单据,低价进口、高价出口,骗取国家政策支持和奖励。结果,这家企业被严肃查处,受到了巨额罚款。
案例二:有家企业为了获取银行贷款,也是虚构交易、伪造单据,结果被银行发现,追究了法律责任。
案例三:有家出口企业明知货物要商检,却故意逃避,最终被海关总署查获,追究了刑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