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30秒”这个曾经火爆全网的话题,又有后续了。
“图书馆30秒”源于一位知乎答主的发帖,讲述她那相恋8年的初恋男友,过去一年都在和另一个女孩分享生活。
男友把分享欲都给了那个女孩,尽管言行没有任何越轨,答主还是觉得感情出现杂质,与男友结束了感情。
这篇情真意切的帖子,引来60万网友点赞。
现在,这个话题底下又出现了另一个故事。
一名网友发视频说:男朋友总是一个死糙汉形象,有一天路过一架钢琴他就弹了起来,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弹钢琴,这种感觉好神奇,我好像拥有了一个新男朋友。
评论区里,有耳尖的网友认出视频中的钢琴曲:《风居住的街道》,讲的是男子爱而不得,最后与不喜欢的人平淡度过一生的故事。
“这是一首钢琴、二胡合奏曲,他的二胡又在哪里呢?”
大量网友涌进评论区,细致入微地扒出这段感情里的杂质。
试图力证,男友之所以之前不在女友面前弹钢琴,是因为心里有别的女人,并不爱女友,所以不愿意表现自己。
如果“图书馆30秒”是青春伤痛文学,这篇后续就是一个非虚构悬疑故事。
因为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引发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共鸣。
一份认为:感情里容不下杂质,心里有个影子,就不该再装进第二个人。
另一份认为:感情里充满了各种杂质,现实就是如此,较真的人离开,不较真的人留下。
感情里的杂质,在自体心理学概念里,接近“人性的黑暗面”,比如自私、嫉恨、愤怒、虚荣……
“感情到底能不能容下杂质”这个课题,换句话说,其实是在探讨:
感情里,人性的光明面和黑暗面能不能一碗水端平?
如果端不平,伤害了恋人、动摇了信任根基、带来一种难以抚平的辜负,这个恶果又要谁来买单?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老公比她大14岁,还离过婚,而她很漂亮,追求者众多。我很好奇她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男人。
她说:“因为他很坦诚。”
老公追求她时,对自己脆弱的一面非常坦然,这一点打动了她。
我当时理解不了:坦然脆弱有什么好打动人的?直到自己也结了婚,才知道坦诚的价值,主要在于面对感情杂质的态度。
比如我这位女性朋友,老公的前妻出轨了,深深伤害了他,他一度不相信任何女人。
而她也经历过男友出轨,对他内心这份不信任感同身受,两人慢慢成为朋友,难受的时候经常煲电话粥。
电话粥煲多了,看见彼此也开始耳根发烫。
他会偷偷记下她看过一眼但没买的东西,买给她做礼物;她也会悄悄记住他爱吃但不会做的菜,特意做给他吃。
她先捅破两人间的窗户纸,而他思考了一宿,第二天对她说:
“我觉得所有人都很脏,我和你都不干净,但我觉得,你至少不会骗我。”
我和这名朋友探讨,她老公当时应该经历了这样一个心路历程:
天真,幻灭,怒火,复仇,修通,释然,最后做到坦诚。
一开始他很天真,对爱情怀有很多美好的幻想,前妻完美满足了他对女人的期待,她的背叛让他的幻想破灭了。
愤怒驱使他敌视所有女性,这是一种复仇体验。
复仇体验是指:“向女性复仇”并非只存在于认知思维层面,也存在于体验层面,是一种不假思索、不经大脑、自然而然产生的感受。
比如,他在路边看到一个女性翻了白眼,会涌出一种被瞧不起的体验。
哪怕她翻白眼跟自己没关系,还是不能接受她翻白眼,没来由觉得自己被攻击了,不由自主产生愤怒和敌意。
女性在前一段感情里受到了伤害,也会产生“复仇体验”。
比如,觉得男人不可信,追求者都有所图谋,甚至觉得男人只配被索取、利用、剥削,不可能建立平等的关系。
然而奔向现实的过程中,“复仇体验”难免会有所动摇。
因为我们会发现:内心的体验不一定真实。
就像朋友老公和一位性格高冷的女同事共事,最初觉得她瞧不起自己,合作之后发现她很热心,工作上非常靠得住。
“原来她并不是瞧不起我,是我误会了。”
遭受前任伤害的女性,可能也会发现:某个追求者跟其他人不一样,对自己是真心实意的。
“原来男人也不是都不可信。”
意识到内心的“复仇体验”很多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人就会进入修通阶段,并且发现:
一直活在想象里,就会一直被现实触发焦虑,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和自己期待的不一样,都会引发惶恐不安。
这种感受很糟糕,影响了事业与生活,除非完全不跟异性打交道,否则无法避免。
就算想一辈子逃避现实不长大,也不可能活得安安心心。
而解决这份焦虑的唯一办法,只有继续成长修通,直到复仇体验变淡。
这时,人就进入释怀阶段,这个阶段的人更显坦诚。
因为释怀意味着:不再逃避现实、一直活在幻想里;不再恐惧伤害、不敢投入关系;不再因为伴侣有黑暗的一面,焦虑到疲惫不堪。
哪怕再次被人戳刀子,也只是一笑而过。既然不再警惕伤害了,就没必要向另一半粉饰脆弱了。
“图书馆30秒”系列话题的发帖人,或许正处在刚刚结束天真、对感情幻灭的阶段。大学刚毕业,20岁出头。
而上文中的女性朋友和老公,已经花大量时间完成了修通和释怀。那一年她35,而他年近50。
两者就像一条道路的始末,中间那十多年,囊括了一个人释怀复仇,逐渐修通的全过程。
细细将之拆解,我们会看到修通有多难。
产生“复仇体验”的人,会在与现实互动、与现实中的人建立各式各样关系的过程中,逐渐整理出“为什么我会这么痛苦”的答案。
这些原因中有一部分,不能归咎于外界攻击伤害,而要归咎于自己不成熟、做错决定。
觉察到“复仇体验”是一种甩锅迁怒,我们开始感到迷茫矛盾:我要不要接受真实的女性/男性?
接受,我就要承认自己错了,那以前这么多年岂不是白活了?
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有所动摇,产生的疼痛感无异于“杀死自己一次”;
不接受,我可以一辈子活在幻想里,但会在同一个坑里摔跤。
明知道自己这样下去不可能幸福,还要为了逃避现实一错再错吗?
这是一个破釜沉舟的时刻,选择接受,就得把自我推翻、打碎、重新塑造。
与初恋分手后,我曾相亲多次,每天都与大量不同男性聊天,大多由我主动。
我心碎了,不想恋爱,主动聊天只是为了搞清楚:
上一段感情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我期待的幸福没有发生?现实中的男女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清现实的方式,我通过与人互动,也有人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文献,还有人通过投入一项热爱,或者游遍全中国。
认清现实的过程中,受伤的自体就像长出“触角”,从自我世界野蛮伸展到现实世界,触摸真实人性的实际形状。
在这个过程中,自体会逐渐适应现实,一次次推翻期待与幻想,在那基础上建立更接近现实的新认知。
这是一场发生于内心世界的盛大革新,自体实现了新陈代谢、优胜劣汰。
革新减缓了“复仇体验”,让内在形成一套适应现实的机制,人性黑暗面不再触发焦虑,而被看作“天要下雨”一样的自然现象。
“感情出现杂质”就像突降大雨,小孩子会攻击辱骂老天爷,大人只会默默为自己撑伞。
有什么好跳脚的呢?天总是要下雨的。
到这里,自体就完成了修通。
即使彻底修通过的男女,过日子也会争吵、冷战、大动干戈,但经历漫长的幻灭、复仇、修通过程后,内核不会再因此动摇。
这就是修通的价值:一颗大心脏。
修通的路走得越远,人的心灵空间就会越宽广。
最开始一粒沙都容不下,伴侣一次迟到都感到难以忍受;
后来一座沙漠都容得下,伴侣出轨都能心平气和搞钱带娃、旅行度假、享受阳光。
不是不较真了,触犯底线的错误还是不会妥协,渐行渐远的感情还是不会苟且,只是不再被影响心情了。
不是“算了”,而是“看开了”。
而当一个人看开了,能做到坦诚面对自己和他人,就能在稳固、强韧的广阔心灵空间里,自洽饱满地发展自己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感情里,人性的光明面和黑暗面能不能一碗水端平?
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无解的,人性的双面性,注定无法端平,只能顺应。
这里的顺应,其实就是对自己坦诚一点。
当TA让你感受到被爱着的时候,顺应这份爱,趁机滋养发展自己。
你把这称之为自私也好,自强也好,总之,别沉溺在“这份爱永远不会变,我也不需要改变”的幻想里,而是主动满足自己的私心。
如果你为了维护“没有杂质”的关系压抑私心,这段关系其实也是违心的;
如果你能坦然接纳私心,承认自己就是一个不纯粹的人,也能够接受对方不纯粹的一面,你们的关系会很坦诚、安全、稳固;
而当TA让你感受到被伤害的时候,顺应这份伤害。
想恨就恨,想哭就哭,想逃避就逃避,想成长就成长。
若你觉得被伤害是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请尽情地崩溃,崩溃到极点,人自然会去寻求其他滋养发展的办法。
比如,阅读疗愈内在的书籍,和活得清醒潇洒的人交朋友,与一个投缘的心理咨询师建立长期咨访关系……
人在逆境挣扎时爆发出来的力道,足以托举自己的心智更上一层楼。
等到一切尘埃落地,你会变成一种植物,能够向阳而生,也能匍匐污泥;能够迎光舒展,也能扎根暗地。
不沉溺于光明,也不受困于黑暗,无论外界有没有给你很多很多爱,都能安然自处。
到那时,无论感情有没有杂质,天会不会下雨,你都不会怕了。
因为有你在的关系,都会是好的关系。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协会(IAPSP)会员。
编辑 | 大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