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春节前夕,一名河北老汉借钱买票,前往沈阳本溪某部队驻地,可还没等抵达驻地门口,就因饥寒交迫晕倒在路边。
老汉被部队官兵救醒后,立即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团长,48年前的任务已完成,请指示!”团长要帮老汉解决待遇问题,可老汉却摇了摇头说:
“我这次来,除了复命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想知道,当年到底有没有吹响集结号,我想对死去的战友有一个交代。”
图丨常孟兰
这名老汉名叫常孟兰,1944年加入八路军,由于他有文化又勇猛过人,进入部队不久,就被任命为机枪班班长,此后,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1947年10月,常孟兰跟随部队,在河北定州清风店镇附近参加了“清风店战役”,此战意义重大,为接下来顺利解放石家庄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时,战况非常残酷,敌人仰仗有大量飞机,对我军阵地展开疯狂轰炸,这也导致很多战士不幸牺牲,看着身边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常孟兰的眼睛彻底红了。
这时,常孟兰突然发现,一架敌机竟嚣张地对我军展开低空轰炸,而且恰好飞临常孟兰上方,常孟兰瞅准时机,不顾自身安危,直接站起身端着机枪,朝那架飞机扫射。
让人没想到的是,常孟兰扫射过后,那架飞机竟冒起了黑烟,坠落在我军阵地不远处,这架飞机的坠毁,极大鼓舞了我军士气,也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随后,其他敌机不敢再低空轰炸,失去空中支援的敌人,很快就被我军击溃,此战胜利后,常孟兰用机枪击落敌机的英勇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
甚至,就连负责指挥清风店战役的将领之一,时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一政委罗瑞卿,都亲自致电嘉奖,号召大家向常孟兰学习。
图丨战场老照片
常孟兰也因为这次勇猛表现,荣立特等功,同时还从班长被直接破格提拔为,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8连2排排长。
成为排长的常孟兰积极跟战友们研究战术,奋勇杀敌,他所带领的2排,也成了响当当的“硬骨头排”,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他们就冲到哪里。
1947年11月,常孟兰跟随部队攻打石家庄,石家庄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运用攻坚战术打下的第一个比较大的城市,这一战注定非常艰难。
当时,石家庄东北方向有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制高点,我军研究后决定,必须先拿下这个制高点。
这个任务最终交给了,常孟兰所在的8连,8连连长何有海,仔细研究后,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并安排常孟兰所带领的2排,担任突击排,负责正面主攻。
常孟兰接到任务后,立即与全排战士研究战术,最终冒着敌人的炮火,仅用十几分钟,就成功冲上了制高点,为我军后续作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常孟兰也因此战再次立功,同时鉴于2排的英勇表现和特殊贡献,战斗结束后,上级在庆功大会上,专门为常孟兰等人拍了一张合影。
图丨石家庄战役示意图
大家不要小看这张合影,恰恰是因为这张合影的存在,才在49年后有力证明了常孟兰的身份,当然了这是后话,我们接着说常孟兰。
1948年11月19日,常孟兰所在部队在北京延庆桑园镇附近,突然与国民党“暂三军”主力部队相遇,当时常孟兰所在部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明显敌众我寡。
团长思索后当即下令,全团趁夜色悄悄撤离,为防止撤离过程中,被敌人“一口吃掉”,团长把断后的任务交给了常孟兰所在的8连。
8连连长何有海勘察地形后,又把战斗在最前沿、负责吸引敌人主力部队的任务,交给了2排排长常孟兰。
常孟兰接到任务后,认真分析敌我形势,当时2排战斗减员严重,只有5班人员比较充足,有7名战斗经验丰富的战士。
于是,常孟兰派5班的7名战士坚守在阵地的最前沿,2排其他战士,则在大部队和前沿阵地之间穿插配合,以防敌人从其他方向攻击。
由于这是一项“必死任务”,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常孟兰决定与5班7名战士战斗在一起,组成8人敢死队。
图丨战场老照片
当时,8连连长何有海还专门下令,常孟兰必须守住第一道防线,不能让敌人一兵一卒冲过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部队撤离过程的安全。
常孟兰问连长何有海需要坚守多长时间,何有海说至少要坚守到天彻底黑下来,随后又补充道,可以撤离时会吹一声长号,只有听到号声才能撤出阵地,否则就算死也得死在阵地上。
常孟兰向连长保证后,与7名战友进入阵地,为了不错过号声,常孟兰特意安排一名小战士,在他们阵地后方100米处躲起来,专门负责听号声。
很快,大批敌人赶了过来,战斗瞬间打响,随着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冲上山坡,常孟兰觉得压力越来越大。
己方只有8个人,可敌方却有一个军,兵力源源不断,装备先进,补给充足,这场仗根本没法打,更何况,敌人还有坦克和汽车。
万幸,当时天已经要黑了,敌人也摸不清常孟兰这边有多少人,没有展开全面进攻,常孟兰等人凭借有利地形优势,成功击退了敌人的3轮进攻。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1个半小时,天彻底黑了,常孟兰8人也已筋疲力尽,并且部分战友已经或是牺牲或是负伤。
图丨战场老照片
眼看着弹药越来越少,幸存下来的战友跑过来劝常孟兰:“排长,咱们撤吧!估计大部队早就成功转移出去了,这仗没法接着打了,再打下去,咱们就是死路一条。”
常孟兰听后却坚定的摇了摇头:“不许撤,继续给我打!只要没听到号声,就不能离开阵地,否则就地执行纪律!”
其实,常孟兰的心中也在打鼓,正常来讲大部队早就应该撤走了,可为什么没有听到号声呢?难道敌人已经与大部队交上火了?还是连长忘了吹号?或是连长已经牺牲了?
但不管怎样,常孟兰都坚定一个信念,只要号声不响,他就绝不撤出阵地,这时候,有战友说,刚刚好像听到号声了,可常孟兰却坚信自己没有听到,没有让战友撤退。
很快,敌人第4轮进攻开始了,这一次敌人朝阵地发射了1颗照明弹,彻底看清了阵地的情况,确定没有几人坚守阵地后,立即开展了疯狂的进攻。
霎时间,黑压压的敌人排山倒海般冲了上来,双方展开了近距离厮杀,眼见敌人彻底攻上了阵地,常孟兰心知已没有退路,也无法再击退敌人,心一横端起机枪就朝敌人冲了过去。
或许是黑暗的掩护,也或许是敌人害怕伤及自己人不敢开枪,常孟兰竟奇迹般杀出一条血路,成功从正面突围,等他跑了十几里地后,终于坚持不住了,躲在隐蔽处休息起来。
图丨常孟兰
此时,常孟兰身边不但没有敌人,也没有任何战友,而且战友很可能都牺牲了,想到这里,常孟兰不禁痛哭起来。
休息过后,常孟兰开始寻找大部队,可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部队,当时敌我双方交织在一起,常孟兰不敢轻易表明身份,再加上身上还有伤,常孟兰思来想去决定先回老家养伤。
常孟兰的老家在河北西南部的赞皇县张楞乡北竹里村,等他彻底养好伤后,继续开始寻找部队,可当时部队调防非常频繁,他还是没找到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他前往北京寻找,负责收容战争期间失散人员部门的人,了解他的情况后,登记了他的信息,经过查找发现,他的部队已经开拔到很远的地方。
由于无法确定他的准确身份,只能先给他开了介绍信,让他回家等信,可常孟兰回家后,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消息,没有办法的他,又再次前往北京打听消息。
这一次,接待他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部队已入朝作战,让他回家待命,待查明情况后,再通知他,常孟兰听后,立即表示服从命令,随后就返回了老家。
可常孟兰又等了很长时间,依旧没有任何回音,他不甘心就这么与部队失散,他开始天南地北的寻找,但每一次都失望而归。
图丨常孟兰年轻时
家人一直劝他放弃,但他却非常执着,他之所以一直坚持,倒不是为了待遇,而是他觉得做事必须有始有终,他要向部队复命,如果没有复命,那他的那场阻击战就相当于没有结束。
而且,他心中一直有愧,当时他亲眼见到2名战友牺牲了,但剩下的5名战友到底怎样,他却不知道。
他觉得剩下的那5名战友大概率也牺牲了,而他们的牺牲跟自己不让撤退有着必然联系,他要找到部队,弄清楚当年是否吹了号声,这也成了他永远的心结。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常孟兰一直没有找到部队,他也一直无法归队,他就像无家可归的孩子一样,在外面孤苦伶仃地漂泊。
1984年,某军事学院在常孟兰老家附近建了一个训练场,常孟兰知道后,立即跑过去申请,帮部队烧水干活,他觉得只有这样,心才踏实一些。
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这个军事学院的副院长王定庆少将,王将军听说常孟兰的故事后非常同情,并表示一定全力帮他打听老部队的下落。
但自朝鲜战争以后,部队的建制就发生了很大改变,更何况时间又过去了几十年,王将军经过长期努力,才成功打听到当年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的消息。
图丨常孟兰
最终在1996年确定,驻扎在辽宁本溪的一个炮团的前身,就是常孟兰所在的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常孟兰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兴奋,当即决定前往辽宁寻找老部队。
当时,常孟兰已经70多岁了,家人不同意常孟兰继续折腾,常孟兰就悄悄借钱买票前往辽宁,他在辽宁本溪车站下车后,却发现通往老部队桥头镇的车,因为临近春节已经停运了。
常孟兰又费了很大劲,才搭车赶到桥头镇,当他抵达桥头镇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可部队驻防地点在桥头镇外面,他打听完方向后,就开始步行前往老部队。
由于长时间赶路,再加上天气寒冷,常孟兰的衣服单薄,还没吃饱饭,常孟兰走了一会儿就晕倒在了路边。
万幸,常孟兰晕倒不久,就有一辆军车驶过,这辆车恰好是常孟兰老部队的,对方看到常孟兰倒在路边后,连忙将他带回驻地紧急施救。
很快,常孟兰就清醒过来,在知道自己已经身在老部队,是被老部队救了时,常孟兰再也控制不住了,哭着说自己终于回家了。
团长王永久此时也赶了过来,询问常孟兰的情况,常孟兰听说王永久是团长后,立即起身向这个年轻的团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原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3营8连2排排长常孟兰,奉命于1948年11月19日,带领5班7名战士,在延庆县桑园镇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按照上级命令,坚持到最后,在战斗中我与部队失散,2名战士牺牲,其余人员下落不明……请首长指示!”
图丨常孟兰
听了常孟兰的汇报,王永久团长将常孟兰搀到团荣誉室,常孟兰看到一张当年石家庄庆功大会上的合影后,立即指着照片里的一个人说:“这个人就是我!”
经核实,成功确定了常孟兰的身份,王永久团长决定将常孟兰留在荣军院安度晚年,但却被常孟兰拒绝了,他说自己这次来部队,是来交差的,不是来要待遇的。
随后,常孟兰又表示,想要了解当年是否吹了集结号,经查,连长何有海等人均下落不明,无法给常孟兰明确答复。
常孟兰返回家乡不久,有关部门就给他落实了老兵待遇,但常孟兰却坚辞不受,他说与牺牲的战友相比已经知足了,绝不会要待遇,但就想知道当年号声的真相。
1999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出了关于他的纪录片——《为了那声军号》,无数人被常孟兰的经历感动。
2005年,常孟兰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这一生都在寻找部队,万幸找到了老部队,但他也有遗憾,临终前并不知道,号声是否吹响。
图丨和有海连长(左)
2008年,辽宁鞍山的一位观众,无意间看了常孟兰9年前《为了那声军号》纪录片,发现常孟兰在采访中形容的连长“何有海”,与自己认识的一位老人很相似,这位老人名叫“和有海”。
两人的名字相同,但姓氏不同,那能不能是同一个人呢?这位观众把情况反馈给了记者,记者找到和有海老人后,问和有海认不认识一个叫常孟兰的排长。
没想到和有海立即表示认识,还说常孟兰是自己手底下最得力的排长,当记者问和有海,当年到底有没有吹响集结号时,和有海却低下了头,沉思良久后才带着哭腔说:
“当时情况太复杂了,一旦吹响集结号,很容易暴露大部队撤退的意图,所以压根就没准备吹集结号……我对不起他们呀……”
至此,常孟兰纠结了一辈子的心结,终于有了明确答案,可惜常孟兰再也听不到这个真相了。
图丨常贵文拿着父亲常孟兰照片
2008年3月5日,记者驱车上千公里,将和有海的那句:“我没吹集结号,但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带给了常孟兰的儿子常贵文,常贵文听后第一时间去给父亲上坟:
“爹,您的老连长找到了,他说您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是最优秀的兵……还有……当年没有吹号……您不用内疚了……”
这个真实故事说到这里,总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那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常孟兰就是冯小刚拍摄的电影《集结号》里的原型。
图丨《集结号》剧照
尽管电影里的谷子地,有很多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无论怎样,现实生活中的常孟兰都是我军的骄傲,甚至可以说是军魂一样的英雄……#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