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城堡是西欧国家独特的建筑景观,它不仅是一栋住宅、一座堡垒,更是欧洲封建时代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欧洲城堡的兴起,涉及到中世纪早期庄园经济、政治分权、外族入侵、豪强纷争等多方面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堡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9至13世纪,欧洲大陆战火连绵,城堡主要被当作一道攻防兼备的军事壁垒;13世纪末,政治和经济的恢复发展成为西欧国家的首要目标,城堡逐渐成为领主协助政府管理国家的办公场所。
14世纪,欧洲贵族阶级中间掀起一股追求排场享受的风气,城堡一度变成上流社会的代名词;16世纪以后,城堡不再适应新时代对建筑的需求,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被陆续开辟为旅馆、酒店和旅游景点。
一、城堡的起源:冷兵器时代抵抗外敌侵略的防御要塞
欧洲大陆的城堡诞生于9世纪前后,正是诺曼人和匈牙利人入侵的时期。面对外来势力的侵略,法国宫相查理·马特开启轰轰烈烈的采邑改革,取消了固有的无偿分赠土地制度,要求豪绅显贵们必须对王室效忠,在大战起时率领骑兵应召作战。
这种类似于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策略,加强了领主与附庸之间的联系,奠定了西欧中世纪骑士制度的基础,也催生出一批新兴的封建主。
他们割地称雄、互相兼并,将战火燃遍整座欧罗巴大陆,让西欧社会陷入了一段绵延数百年的战争狂潮。
随着割据战争愈演愈烈,传统的房舍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封建主的需求,他们急需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工事,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庄园财产。
于是,从11世纪中叶开始,城堡的建造进入一段空前的鼎盛时期。
著名的《贝叶挂毯》是一部刺绣在亚麻布上的连环画,讲述了11世纪英国王室的一场王位之争,最终威廉公爵征服哈罗德二世,开创诺曼王朝的故事,是研究中世纪城堡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威廉登上王位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封建制度,而城堡则成了他最重要的统治工具。
据记载,威廉在位二十年间,仅在英格兰就建了大大小小36座城堡。通过对这些城堡的建造和利用,威廉笼络了一大批封建主的忠心,同时也让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一带,成为攻守两便、密不透风的金城汤池,有力地维护了自己的中央集权。
这一时期的城堡大都采取土木结构,主要分为方形城堡和圆形塔楼两种形式。土岗-城郭式的方形城堡中心有一座主塔,是整座城堡的核心要塞,也是城破之后的最后一道防线。
城堡外部有木栅和土堤护卫,四面掘有壕沟和护城河,以抵御敌人的进攻。城墙上设木制塔楼,供哨兵站岗驻防、侦测敌情。
这种城堡的建造难度不高,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防御性能和安全性能都比较差。
木质结构不仅不坚固、易腐朽,而且一旦遭遇火攻,整座堡垒就会在顷刻间化作一个熔炉,比如《贝叶挂毯》上,就绘制了一座木质塔楼陷在熊熊大火之中的场面。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英国人开始对这种土木结构的城堡进行升级改造,改为更加坚固牢靠的砖石结构。
比如威廉在泰晤士河畔建造的伦敦塔,就是一座典型的石质建筑,至今仍被视为权力和威严的象征。
为了增强城堡的防御属性,建筑师们吸取了拜占庭帝国的先进技术,将方形塔楼改为圆形,并增设了陷阱、射箭槽、铁闸门和吊桥,形成了圆形塔楼复杂的防御体系,不仅易守难攻,还可以容纳更多人口。
据统计,英国境内目前共有700多座保存完好的方形城堡,以及200多座环形城堡。这些城堡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成为战争来临之际英国人最重要的防御要塞和避难所,直到13世纪末期战火渐熄,这种攻防功能才逐渐被舍弃。
二、政治的晴雨表:硝烟散尽后,城堡成为城市的政治中心
13世纪是欧洲封建时代的鼎盛阶段,战争的结束使西欧社会重归稳定,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腾飞,以各类大学和城市学校为代表的世俗文化教育,也进入到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与此同时,各国的封建领主对于王权的重视日益加强,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复苏,庄园的农民度过了最艰难的粮食匮乏期,再也不用为吃穿用度而发愁,甚至希望通过经营粮食生产,加快个人财富的积累。
同样,骑士们也纷纷退伍归乡,操持种植业和畜牧业;商人们则盼望商路通达、财运亨通。老百姓经过几个世纪的战乱年代,早已对战争恨之入骨,无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军事性城堡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此外,来自中国的火药技术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了欧洲,在火炮的巨大威力面前,冷兵器时代坚不可摧的城堡开始捉襟见肘,即便是砖石结构的圆形塔楼也显得黯然失色。
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以火炮、要塞为主体的新型防御工事应运而生,而过时的城堡则在政治、经济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14世纪的欧洲社会权力高度集中,正处在民族国家诞生的前夕,一个伯爵或主教所住的城堡,往往就是当地最大的政治中心。但凡举行集会、立法、司法、选举等重要活动,十有八九都会选择在城堡中进行。
随着军事功能逐渐削弱、政治功能日益突出,一座城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由塔楼变为大厅,因为大厅是领主会见宾客、洽谈事务的场所。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1283年落成的康威城堡,始建于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自建成之日起,它就成为威尔士北部的行政中心。
仅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其强烈的政治色彩,与其说它是一座军事堡垒,倒不如说更像是一座法院、国库或者档案室。
此外,城堡往往还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心。贩夫走卒们四处经商,没有固定的店铺,时常遭到盗贼的抢掠。
而城堡因为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四周相对安全,被商人视为做生意的理想之地。越来越多的商人聚居在城堡四周,形成大型的集市和货物转运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久而久之,一座座以城堡为核心的城市逐渐成型,城堡主人很自然地成为了集市和城市的管理者,而城堡也变成富有浓烈政治、经济色彩的时代符号。
三、繁华落幕:大航海时代来临,城堡的基础职能丧失殆尽
14世纪以后,西欧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堡的功能属性也再次迎来剧变。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拓宽了西欧人的眼界,外来的市场经济犹如一条充满活力的鲶鱼,打破了传统经济的一潭死水。
突如其来的商业革命令城堡领主们措手不及,纷纷走向破产的结局。为了维持高昂的开支,许多堡主被迫向外出租城堡,而且租期很长、租金很低。与此同时,手握土地的地主们却站上了风口,开始闷声发大财。
经济的指数式增长,催生出大批新兴城市。13世纪英国共有166个城市,到了14世纪中期,这个数字骤增为300个,几乎翻了一番。
与传统的城堡相比,城市显然更适合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就连昔日偏远落后的穷乡僻壤,也纷纷建立起城镇和集市,成为国家的次级经济中心。
在这种情况下,落后的城堡越发显得不合时宜,以往的经济职能不可避免地走到了下坡路。
此外,王权的进一步加强,也瓦解了城堡赖以存在的政治基础。自中世纪早期以来,许多城堡领主一直招兵买马、拥兵自重,甚至漠视王权,与国王分庭抗礼,这些都是统治者最忌惮的。进入15、16世纪,英国带头实施强拆政策,掀起了一股拆除城堡的浪潮。
随着政治思想的进步,民主平等的议会制深入人心,国家管理成为社会各阶级的共同事业,任何一位城堡领主都无法继续独断专行。
至此,城堡的军事、经济、政治职能皆已完全失去,仅剩下建筑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彻底沦为贵族阶级彰显身份和地位的奢华豪宅。
结语:
追溯城堡文化的历史兴衰,可以对中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窥见一斑。在冷兵器时代,城堡是欧洲封建领主最信赖的攻防堡垒。
硝烟散尽之后,城堡成为了城市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进入大航海时代,经济结构发生剧变,议会政治深入人心,城堡领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崩瓦解,城堡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西欧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
参考:
1、《贝叶挂毯》
2、《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
3、《西欧中世纪城堡的功能与演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