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都市青羊区举办了以“课堂赋能,素养领航”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高度重视,各学科全面参与,教研组积极配合,由领军、骨干、青年等不同梯队的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老师们关注“大概念”“学科实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等学科育人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创新方面,积极探索“跨学科学习”“学科融合”“学科思政”等领域,逐步提炼出有鲜明特色的学科课堂主张。
领军教师李秋菊带来《古诗中的渔人》一课,她带领孩子们从古诗《小儿垂钓》《江雪》《渔歌子》《江上渔者》入手,诵读古诗,感悟诗中人物的丰富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丰富形象;初步感悟“渔父”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有形象。孩子们通过古诗文学习,对古诗文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中华传统、中华人文精神等内容有了初步认识。
领军教师卓春丽带来《课桌有多长》一课,她紧紧围绕“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来构建,呈现出新课标下新样态的课堂。以生活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量的需求,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对量的需要,在问题解决的闭环中认识量,建立量感。整节课通过看、比、找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量感;通过数、读、算使学生获得了度量的方法,进而沟通了度量的本质。最后老师通过“东窗事发”这一问题,开启学生活动,通过回到起始问题,学生从头到尾思考并解决问题,自然而然使问题形成闭环。再次对比结果,学生心中1厘米长度标准的建立已是水到渠成。
骨干教师李杨带来《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一课,她以分数问题为认知起点,类比迁移到百分数问题的学习中。首先,在滑雪场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关注单位“1”,借助线段图,以两种思路解决“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几分之几”;接着再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多百分之几”。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个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可迁移学习,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骨干教师车文茜带来《Light and Materials》一课,她从“午睡时,房间太亮,而拉上窗帘,房间还是比较亮”入手,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这些材料是否透光”“几层纸能看到大L”,引导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观察、思考,并用英语表达相关的词语和句型,最后通过“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给不同的房间选择窗帘材料”的实践活动,解决真实问题。本节课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等科学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骨干教师李渊带来《障碍跑——嗨翻轮胎》一课,本课教学内容为发展跑的能力与游戏,通过采用多种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与练习。 在教学活动中,他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练赛评”,构建“嗨翻轮胎”的情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沉浸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坚持等品德以及遵守规则的意识。
骨干教师潘艳带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艺术传承,由“染”而生,她以“扎染”这项民间艺术入手,带着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现场体验扎染制作,最后学习背后艺人的精神品质。短短的四十分钟,为学生播下了艺术的“种子”。潘艳尝试跨学科教学,融入劳动、英语、语文等学科元素,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
骨干教师刘艳带来《中国书法之线条美》一课,这堂课属于学科思政范畴,旨在引领学生探究书法作品里的线条美、质感美、力量美、动感美等,让学生对笔墨之美有所了解,再在大师作品里找构成,既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又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再创。
青年教师贺万幸带来《十万个为什么》一课,她以经典科普书籍《十万个为什么》为载体,在课堂中通过猜读跳读、对比阅读、预测等多种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推进阅读。本课关注了学生的共振点,聚焦疑惑点,激发其阅读兴趣。利用精心的设计层层推进,将整本书阅读化抽象为直观,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品味书中的科学品质,体会其中的科学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成为积极的、真实的阅读者。
青年教师杨倩带来《棋盘上的环保行动》一课,她以“棋盘上的环保行动”为构思,进行了跨学科教学。这节体育课选择“跑”的大单元中的往返接力跑,通过利用棋盘作为主要教学活动场地,将桌上益智类项目“搬到”操场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结合劳动中的垃圾分类,利用自制的画片和贴纸,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中不仅得到身体的锻炼,还能认识并强化垃圾分类,进一步将爱护环境的理念延伸至日常生活学习中,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青年教师李慧珍带来劳动课《素手染繁花——体验扎染》,她在教给学生扎染的同时,带学生们领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条扎染方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和动手能力。除了现场课例,李慧珍还展示了自己的校家社协同育人策略,对教学情境的典型问题讲述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青年教师张雅萍带来《金孔雀轻轻跳》一课,这堂课以快乐舞蹈为主题,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风格和傣族舞蹈的特点,侧重舞蹈动作体验,通过舞蹈律动和民族乐器听赏,结合趣味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傣族风土人情。张雅萍将傣语、孔雀舞和葫芦丝与歌曲相结合,以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感受傣族魅力、舞蹈风格和乐器特色,了解傣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增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青年教师肖羽岑带来《影子的秘密》一课,该课基于教材内容和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融合了皮影戏这一非遗文化。肖羽岑创新教学环节,以皮影表演“大闹龙宫”为线索,赋予学生非遗传承人的身份,从观看皮影、观察皮影、探索皮影、演绎皮影、感悟皮影五个环节层层推进,让学生在皮影戏中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文化中学科学,用科学传承文化,并把科学知识应用于非遗文化、创新非遗,充分感受科学对非遗发展、创新的重要作用。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教师以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为践行准则,着力突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实践路径、创新思考以及真实效果。通过聚焦课堂教学活动,整体提升了教师团队研究能力。”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老师们将继续深入探索,持续推动教师梯队建设良性发展,不断促进教师团队和个体专业进阶。(图/文 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