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唐朝无疑是最繁荣强盛的王朝,其浪漫与芳华犹如璀璨的明灯,随时能发出耀眼的光辉。而紧随其后的两宋,在人们心中却是腐朽与贫弱的象征,是一段挥之不去的屈辱历史。
然而,历史的进程却往往与人们愿意相信主观认知相去甚远,穿过浮华与阴霾,站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角度去分析研判,还原真实的历史,才能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向未来。
一、唐宋两个王朝周边生存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唐朝(618年-907年,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继承了隋朝的衣钵,开国以来,历经连年战争,到了开元二十九年,周边仅存在西南部吐蕃、西北突厥两大劲敌。
对待吐蕃唐朝采取了和亲的外交方式,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远嫁吐蕃,促进吐蕃与大唐文化、经济的交流,稳定了吐蕃的关系,从而消除了来自西南方向的强大威胁。
对于突厥,唐朝则采取了坚决打击的策略。公元744年,唐朝联手回纥、葛逻禄等少数民族政权平定了后突厥汗国,消除了来自西北地区的威胁。
因此,唐朝在继承隋朝强大的衣钵之后,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巩固边防,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来说简直是强大的存在。
而北宋(960年—1127年,享国167年)诞生于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由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从而建立宋朝。
立国之初,不但有来自北汉政权的威胁,北边有强大的辽朝、西北部有党项人政权、西南有吐蕃、南边还有南唐和西蜀。
尤其此时燕云十六州已经被石敬瑭割让给大辽帝国二十多年,面对强大的契丹铁骑,北宋无险可守。
但内部形势也更加严峻,为了避免藩镇割据和武将专权乱象,宋太祖采取果断崇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和平方式剥夺武将兵权,在宋太宗继位后,继续贯彻宋太祖的治国方略,结束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
到了南宋(1127年—1279年,享国152年)时期,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金朝,金朝覆灭后,南宋又要面对强大的元朝。
宋朝面对的是不断整合的、有组织能力和战略战术的游牧民族力量。尤其在冷兵器时代,随着冶铁技术的扩散,复合弓的发明,以及投石机的改良,中原地区的武器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已不具备代差,因此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常常处于劣势。
二、大唐难保始终强盛、两宋并非不堪一击
安史之乱是大唐走向衰败的分水岭,从建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大唐的繁盛仅仅维持了137年。
这场由两个藩镇节度使制造的冲击波,在八年内,席卷了整个中原地区,对大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毁灭性打击。
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夺取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从而使唐朝失去了整个西域地区。直到晚唐的时候,张议潮利用吐蕃衰败,趁机将河西走廊夺回后归还唐朝。
但此时的唐朝已经气若游丝,无力去管辖这些地区,实际上河西走廊被地方豪强所瓜分。
唐朝中晚期,出现了“天子九逃、国都六失”的乱象,虽然也出现了“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但枪杆子始终掌握在节度使手里。
通过召集一个节度使消灭另一个节度使的形式,使摇摇欲坠的唐朝又续命了一百四十多年。
期间除了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之外,无力进行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改革。正如南唐后主李煜在《浪淘沙令》中所吟: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北宋诞生于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从而建立宋朝。
建国之初,不但有来自北汉政权的威胁,北边有强大的辽朝、西北部有党项人政权、西南有吐蕃、南边还有南唐和西蜀。
相对于唐朝的藩镇割据,两宋时期却维持了高度的中央集权,两宋共三百一十九年,并未出现国家内部分裂现象。
宋朝保持着开明的执政理念,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生态!
宋辽战争持续25年,双方的目的在于争夺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是在北宋略占优势的情况下,与辽朝缔结的盟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并非北宋战败而签下的城下之盟,而澶渊之盟为宋辽两国带来了百年的和平。
宋夏战争时战时和,持续八十年之久,共经历五次较大战役,通过前三次战役西夏国巩固了疆域,并通过外交手段在辽国和北宋之间获取利益平衡。
通过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宋军攻克横山地区,西夏失去屏障,面临亡国危险,被迫再次对北宋称臣。但靖康二年,北宋被金所灭,西夏收复失地再次获得生机,宋夏战争结束。
宋金战争持续百余年,战争初期,北宋由于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政策,武力废弛,战斗力低下,战斗意志丧失,惨遭灭国。
南宋时期,朝廷调整战略,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策略,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形成的天然屏障,在江淮一带多次重创金军。
在抗金过程中,南宋也是名将辈出,众将领取得了包括“张俊明州、韩世忠大仪镇、吴玠杀金坪、刘锜顺昌”等在内的“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
尤其是抗金名将岳父,让金人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南宋最终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不但没有被剿灭,反而拖垮了金国。
宋元战争时,南宋对抗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欧亚诸国纷纷在几个月被踏平的情况下,南宋却坚持抗争了近半个世纪,甚至将蒙古可汗蒙哥击毙于钓鱼城下。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又有哪种人类文明能够与这种令人发指的极度荒蛮相抗衡呢!
三、两宋创造了璀璨的社会文明
对两宋“积贫积弱”的评价一度成为主流,最早的出处是在钱穆先生1939年出版的《国史大纲》中,其结论是两宋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
但两宋真的很贫弱吗?从一些历史资料和中外史学家对宋史的研究中,宋朝完全不是一个贫弱的表象。
人口增长率得以提升。与唐朝相比较,宋朝在人口上有了较大增长。学者葛剑雄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而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人口达到峰值,人口达到1.26亿人。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也发展到了八千万人口之众。
城市规模持续扩大。盛唐时期人口达10万人的城市有17座。而北宋人口达10万人的城市有52座,其中东京汴梁人口在鼎盛时达到了150万人。
商业活动高度发达。隋唐以来严苛的“坊市”制度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街市制度。商业行为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描述了东京汴梁城中,来自各个国家的奇珍异物在街市中交易的盛景。
除了市镇的繁华之外,草市在宋朝广大农村地区迅速兴起,形成了宋代商品交易的网络。在商业活动中,最早的纸币也诞生在宋朝。
海外贸易方兴未艾。比起唐朝时断时续的陆上丝绸之路,宋朝由于水密舱技术的突破和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中国的陶瓷、茶叶、丝绸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不仅增加了朝廷的税赋收入,也促进了沿海手工业的发展,也为后世打下了良好的贸易基础。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的一艘在广东台山市海域失事的沉船。2019年,该船清理完毕,从该船出水的以陶瓷、钱币、金银器、铁器为主的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仅从这一艘商船的承载量,就足以管窥到当时的贸易规模之宏大。
科学技术成就卓著;宋朝的八大科技成就涵盖农业、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等方面,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数四大发明中的三项: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发明自宋朝!而指南针的出现,也促进了宋朝国际贸易的开展。
另外,瓷器的烧制及土木建筑在宋代也有很大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具时代特色。
文化艺术登峰造极。在文学方面,宋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形式,也诞生了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在哲学思想方面,以程朱理学作为新儒学的代表,开创了以理学治国的新气象,奠定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统治阶层执政思想基础。
众多的中外历史学家均对宋朝有很高的评价,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而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评价却是石破天惊,成为点睛之笔。
结语:
历史浩瀚若星辰一般,留在人们心中的往往是一颗颗一闪而过的流星。两宋所遭受的屈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失去的固有领土、惨害的功臣良将无不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痛,甚至令人不忍回眸。
在那些风云激荡的乱世中,丛林法则是底层逻辑、强取豪夺是生存手段。
在当时的环境中,北宋采取“崇文抑武”国策,在很大程度上走出了重复百年的内部纷争怪圈,但在对外的战争中却无疑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些都令人反思。
历史就是历史,此消彼长、利弊权衡,也许一切在那个时代都是最好的安排!两宋时期创造的中华文明并没有消失,反而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这些都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信自强的蓬勃力量!
参阅文献:
1.《横渠四句》
2.《世界经济千年史》
3.《中国人口发展史》
4.《浪淘沙令》
5.《续资治通鉴长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