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兰亚科—树兰族(二):虾脊兰
8.虾脊兰属
虾脊兰属(学名:Calanthe),或称节兰属、根节兰属,是兰科吻兰族植物, 为多年生地生草本,约200–300种, 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热带澳洲、非洲和中美洲。中国有49种及5变种,主要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主要生长在西南和长江以南的湿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森林中。
(1)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根圆柱形,细长而密被淡灰色长绒毛。根状茎有或无。假鳞茎通常粗短,圆锥状,很少不明显或伸长为圆柱形的。叶少数,常较大,少有狭窄而呈剑形或带状,幼时席卷,全缘或波状,基部收窄为长柄或近无柄,柄下为鞘,在叶柄与鞘相连接处有一个关节或无,无毛或有毛,花期通常尚未全部展开或少有全部展开的。
花葶出自当年生由低出叶和叶鞘所形成的假茎上端的叶丛中,或侧生于茎的基部,少有从去年生无叶的茎端发出,直立,不分枝,下部具鞘或鳞片状苞片,通常密被毛,少数无毛;总状花序具少数至多数花;花苞片小或大,宿存或早落;花通常张开,小至中等大;萼片近相似,离生;花瓣比萼片小;唇瓣常比萼片大而短,基部与部分或全部蕊柱翅合生而形成长度不等的管,少有贴生在蕊柱足末端而与蕊柱分离的,分裂或不裂,有距或无距;唇盘具附属物(胼胝体、褶片或脊突)或无附属物;蕊柱通常粗短,无足或少数具短足,两侧具翅,翅向唇瓣基部延伸或不延伸;蕊喙分裂或不分裂;柱头侧生;花粉团蜡质,8个,每4个为一群,近相等或不相等;花粉团柄明显或不明显,共同附着于1个粘质物上。
(2)主要价值
虾脊兰属的常绿类型的花较小,多黄绿色,少栽培。落叶种类的花较大,冬季开放,曾普遍栽培作圣诞节用花。性喜温暖,不耐强光。虾脊兰属植物具观赏价值。此外,还具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
虾脊兰属植物的茎为块状或肥厚的根状,是主要的药用部分,假鳞茎和种子也可入药。
(3)保护现状 ①保护级别
虾脊兰属59个物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剑叶虾脊兰已被《CITES》收录。钩距虾脊兰为中国特有植物,被《CITES》收录;被《物种红色名录》收录,列为易危种。
兰科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类群之一。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与破坏,以及人为过度采集滥挖,导致野生兰花分布范围缩小,分布数量与种类锐减。加之虾脊兰属植物自身种子萌发困难,繁殖难度高,已有虾脊兰资源量很不乐观,已被中国红色物种名录全部列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
②种群现状
由于气候恶化,生存环境被破坏,加之认为不合理的采集,虾脊兰属植物资源锐减,许多种出现濒危甚至灭绝的危险。要解决这一迫切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基本的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建立档案;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与方法,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破坏与乱采滥挖行为。此外还需加强细胞学、菌根生物学、传粉生物学等研究,为人工繁育与新种培育提供重要参考。提高虾脊兰属植物的研究层次与开发水平,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4)虾脊兰
虾脊兰(学名:Calanthe discolor)为兰科节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78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产中国浙江(安吉、杭州、临安、遂昌、松阳、龙泉、缙云、泰顺)、江苏(句容宝华山)、福建北部(武夷山)、湖北东南部和西南部(蒲圻、五峰)、广东北部(乳源)和贵州南部(地点不详)。也分布于日本(模式标本产地)。
①生活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不耐干旱和高温,夏季宜凉爽,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泥炭苔藓土,在国兰生长地区一般都有分布。
②观赏应用
虾脊兰花色有白、玫瑰红、蓝、紫等多种,既有适合盆栽观赏的小型品种,也有适合露地栽培的宿根大型品种。在环境的适应性上有常绿和落叶的不同类型,可以适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栽培和观赏。用于阳台,窗台和居室内布置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切花的好材料。
③医药用途
全草(九子连环草):辛,平。活血化瘀,消痈散结。 用于瘰疬,风湿骨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根:辛、苦,寒。解毒。用于瘰疬,痔疮,脱肛。
9.毛梗兰属
毛梗兰属(学名:Eriodes)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仅1种,分布于中国云南、越南、日本。
(1)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假鳞茎在根状茎上近聚生,较大,近球形,具棱角,顶生2-3枚叶。叶大,折扇状,具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的基部,直立,比叶长,上部常分枝,密布短柔毛;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疏生多数花;花梗和子房远比花长,密布短柔毛;花中等大,萼片背面密布长柔毛;中萼片向前倾,多少凹陷;侧萼片基部较宽而歪斜,贴生于蕊柱足上而形成明显的萼囊;花瓣比萼片狭,无毛;唇瓣舌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以1活动关节与蕊柱足末端连接,不裂;蕊柱粗短,上端扩大,具翅,无毛,基部具近直角弯曲的蕊柱足;蕊喙短;花粉团8个,蜡质,近球形,等大,每4个为一群,无明显的粘盘和粘盘柄。
(2)梗兰
梗兰(学名:Eriodes barbata)为兰科毛梗兰属下的唯一一个种。生于海拔1400-1700米的山地林缘或疏林中树干上。产中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勐海、景洪、腾冲)。也见于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和越南。模式标本产于印度东北部。
保护级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10.滇兰属
滇兰属(学名:Hancocki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该属仅有滇兰(Hancockia uniflora)一种,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至越南。
(1)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矮小,具匍匐根状茎和假鳞茎。根状茎纤细,匍匐生根,被膜质鞘。假鳞茎肉质,多少貌似叶柄,疏生于根状茎上,圆柱形,弧曲上举,被膜质鞘,具1个节,顶生1枚叶。叶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具短柄,有1个关节,具多数平行的弧形细脉,两面无毛。花葶顶生单朵花;花苞片大,纸质;萼片和花瓣相似,离生,但花瓣略宽;唇瓣基部贴生于蕊柱中部以下两侧的蕊柱翅上而形成长距,3裂,唇盘具龙骨状脊突;距圆筒状,稍弧曲;蕊柱纤细,近直立,顶端扩大,基部无蕊柱足,具翅;蕊喙大,半圆形,不裂;花粉团8个,蜡质,稍压扁,每4个为一群,附着于1个粘质物上。
(2)滇兰
滇兰(学名:Hancockia uniflora)为兰科滇兰属下的一个种。生长于海拔1300-1560米的山坡或沟谷林下阴湿处。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西畴、屏边、蒙自)、越南和日本(琉球群岛)。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11.球柄兰属
球柄兰属(学名:Mischobulbum),又名葵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该属共有约8种,分布于中国、东南亚至新几内亚岛和太平洋岛屿。中国仅1种,分布于南方诸省区。
(1)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和假鳞茎。假鳞茎肉质,貌似叶柄,顶生1枚叶。叶质地厚或薄,心形,无柄,两面无毛,具弧形脉。花葶侧生于假鳞茎基部,被筒状鞘,无毛;总状花序疏生少数花;花大,张开;萼片近相似,先端渐尖;侧萼片基部较宽,贴生在蕊柱足上,与唇瓣基部共同形成宽大的萼囊;花瓣与萼片相似,较宽;唇瓣稍3裂,基部以一个活动关节与蕊柱足末端连接,唇盘上具褶片;蕊柱较粗壮,稍向前弯,具翅,基部具长而弯曲的蕊柱足;蕊喙不裂;药帽顶端两侧各具一个突起物;花粉团蜡质,8个,压扁的长卵形,每4个为一群,具大而厚的粘盘。
(2)心叶球柄兰
心叶球柄兰(学名:Mischobulbum cordifolium)为兰科球柄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沟谷林下阴湿处。产中国福建(龙岩、南靖、永泰、三明、闽侯)、台湾(台北)、广东(大埔、饶平、英德)、香港、广西(大瑶山)和云南(西畴、河口),也见于越南。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12.云叶兰属
云叶兰属(学名:Nephelaphyllum)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该属共有约18种,分布于从热带喜马拉雅经中国到东南亚。中国仅1种。
(1)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具根状茎和假鳞茎。假鳞茎肉质,常纤细,貌似叶柄状,具1个节间,顶生1枚叶。叶稍肉质,卵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收狭为短柄或无柄,具关节或关节不明显,两面无毛。花葶侧生于假鳞茎基部;总状花序具少数花;花序柄纤细,常被2-4枚膜质鞘;花小或中等大,张开,不倒置;萼片相似,离生,狭窄;花瓣与萼片等长,常较宽;唇瓣位于花的上方,贴生于蕊柱基部,不裂或3裂,基部具囊状短距;蕊柱粗短,直立,具狭翅,基部无蕊柱足;蕊喙肉质,不裂,先端截形;药帽顶端两侧各具1个圆锥形的附属物;花粉团8个,蜡质,两侧压扁,每4个为一群,其中2个较小,共同附着在一个粘质物上。
(2)云叶兰
云叶兰(学名:Nephelaphyllum tenuiflorum)为兰科云叶兰属下的一个种。产中国海南(保亭、乐东、白沙)和香港。生于海拔900米的山坡林下。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13.鹤顶兰属
鹤顶兰属(学名:Phaius)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该属共有约50种,广布于非洲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至大洋洲。中国有8种,产于南方诸省区,尤其盛产于云南南部。
属名Phaius源于希腊语phaios,意为“昏暗的”。
(1)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根圆柱形,粗壮,长而弯曲,密被淡灰色绒毛。假鳞茎丛生,长或短,具少至多数节,常被鞘。叶大,数枚,互生于假鳞茎上部,基部收狭为柄并下延为长鞘,具折扇状脉,干后变靛蓝色;叶鞘紧抱于茎或互相套迭而形成假茎。花葶1-2个,侧生于假鳞茎节上或从叶腋中发出,高于或低于叶层;花序柄疏被少数鞘;总状花序疏生少数或密生多数花;花苞片大,早落或宿存;花通常大,美丽;萼片和花瓣近等大;唇瓣基部贴生于蕊柱基部,与蕊柱分离或与蕊柱基部上方的蕊柱翅多少合生,具短距或无距,近3裂或不裂,两侧围抱蕊柱;蕊柱长而粗壮,上端扩大,两侧具翅;蕊喙大或有时不明显,不裂;柱头侧生;花药2室;花粉团8个,蜡质,每4个为一群,附着于1个粘质物上。
(2)鹤顶兰
鹤顶兰(学名:Phaius tankervilleae)为兰科鹤顶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700-1800米的林缘、沟谷或溪边阴湿处。产中国台湾、福建(平和、漳州)。广东(饶平、翁源、仁化、信宜、蕉岭)、香港、海南、广西(宁明、东兰、平南、龙州、蒙山、德保、资源、龙胜、兴安)、云南(富宁、思茅、勐腊、双江、腾冲)和西藏东南部。广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大洋洲。
①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半荫蔽的气候,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忌干旱,忌瘠薄,轻耐寒冷,生长适温为18-25℃。冬季相对休眠,保持盆土微潮,不宜浇水太多。越冬温度应在6℃以上比较耐寒,冬季室温10度以上就不会受害。有时叶片受冻后可将叶片剪除,温度适宜时假鳞茎可以正常长出新叶并开花。
②园艺观赏
鹤顶兰花期长,具芳香,是极好的室内盆栽花卉。这个属大约有50个物种,大多为地生兰,株型较大,有的株高可达1米,叶片也很大,有的种类叶片长达50厘米。鹤顶兰喜光,在亚热带地区,可以在直射阳光下生长,但气温不要太高。鹤顶兰的花序也很大,有时从假鳞茎中抽出的花葶就长达90厘米,每个花葶上生长着十几朵花。植株大,花朵中等大小,其呈管状的唇瓣非常有特色,极具观赏价值。鹤顶兰还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息,是人们喜爱的盆栽花卉。
③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微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活血止血。咳嗽多痰,咳血。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