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证道歌》的第五句:“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因为前面讲到“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真证悟自性的人,心中什么都没有,本来无一物。
所以没有罪,也没有福,一切都是了无分别,一切都是无所得,无所住着。
当你觉得自己有罪时,就住了罪的相;当你觉得自己有福时,就住了福的相。
有的人用功持戒,一旦无意中违背戒律了,就认为自己有罪。
有的人行布施,心中却有一个积福的心,总认为只要自己不停的布施,就一定能为自己积福。
这两种都只是前期用功的方便法,但决计无法见性悟道,因为心中依然是有所住著的,住了罪福的相。
当你用功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抛弃罪和福的观念,不要去分别它们。
持戒时,不要住了持戒的相,不要被那些条条框框的戒律所束缚,这就是《圆觉经》里为什么说“不敬持戒”。
但不是让你不要持戒,而是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持戒。
布施积福时也是如此,《金刚经》里分明告诉我们,要“不住相布施”,心中不要有能布施的我,也不要有所布施的众生。
布施时,不要认为自己在布施,有的人一布施完,就起心动念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刚布施了,又为自己积福了。
此时立刻就住了布施积福的相,要物过不留,布施完了,这事就过去了,过去的不要再心中停留,一停留就住相了。
所以你无论如何精进、如何持戒、如何做好事,在这个本体当中是无所得,你不能认为自己修得很好、很有福报、很有成就感,这些是不存在的,要知道当体即是空。
“无损益”也是一样的意思,自性本体是一尘不染的,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自然没有“损和益”。
你如果认为有益处,就是起心动念了,生出了对立的分别心,要知道任何好的境界,和坏的境界,都是虚幻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