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季的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意思是: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故名立夏。
立夏时间:每年的5月5日、6日或7日。
立夏节气,农谚说“立夏鹅毛住”。
意为春风止,时入夏季。
一候 地拉蛄
立夏节气,人们首先听到的是它从田间发出的鸣叫声。
蝼蛄,即蝼蝈,本地人叫它“拉拉蛄”或“地拉蛄”。
此物善钻土,危害庄稼,不仅会吃掉农作物的茎叶,就连农作物的根也不放过。
它还会咬人,但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你去抓它时,才会咬人。
有人说夏天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青蛙的叫声。
西汉《礼记·月令》中这样说:“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
东汉儒学大家郑玄注解说:“蝼蝈,蛙也。”
二候 地龙出
三候 榆钱落
榆钱谐音余钱,喻五业兴旺,年年有余。
立夏之味:一树榆钱满院香。
榆钱,古称榆荚,是榆树的种子。
榆钱,也叫榆树钱,它像是一个个绿色的小纽扣一样,圆圆的很像古代的铜钱,所以大家叫它“榆树钱”。
榆树钱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尤其是铁元素,是菠菜含铁量的11倍,西红柿含铁量的50倍。
有人会蒸上一屉香喷喷的榆钱菜团子。
有人会烙一张又一张的榆钱玉米面饼。
还有人会煲一锅清香四溢的榆钱蛋花汤。
乡间百姓的烟火生活里,榆钱儿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水饺 柳蒿馅
每个时节都有不同的仪式和味道。
所有的节日节气好像都和饺子有关。
柳蒿芽就是柳蒿的嫩芽。
柳蒿,别名柳蒿菜、水蒿、白蒿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河岸湿地、沼泽、柳林灌丛下等处。
吃柳蒿芽具有清火的好处。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柳蒿芽焯水后,蘸酱吃。
此外,它还可以炒着吃,做汤和做馅,尤其是柳蒿芽加猪肉拌馅做的饺子,最好吃!
因为夏天日长,故有“长夏”之说。
《黄帝内经》载:“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通俗地讲,冬至这一天阴气达到了极点,阳气这个时候会随之而来,所以谓之一阳生;夏至这一天,阳气达到极点时,阴气悄然而生,这便是一阴生。
故自古有俗语:“立夏日,吃补食。”
老人还说:“立夏补一补,夏天不吃苦”.
此时养生须遵“养心”主旨。
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等,常吃有助于保护心脏的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
除了饮食,贵在养神。
冬藏夏放,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
要早睡早起,加强锻炼。
立夏锄草
吃饱了,喝足了,就得干农活。
这时,杂草生长很快,民间有“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的说法。
民谚还说:“立夏三天遍地锄”。
除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还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农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传承和保护,得从民俗开始。
立夏芍药红
俗话说,“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
初夏时节,牡丹式微,芍药初绽。
芍药是中国人的爱情花,别称“将离草”,《诗经·郑风》载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自古,牡丹和芍药被称为“花中二艳”,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芍药颜色众多,绚丽多彩,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红色的,有紫色的,有紫黑色的,还有复色的。
1300多年前的唐朝人喜爱种植芍药,有共赏芍药之俗。
孟郊在《看花》一诗中说:“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
古人还说,芍药之美,不在于艳丽,而在于性格谦逊,不与牡丹争春。
大家若是错过了牡丹之约,还可赴芍药之约。
立夏时节,芍药花开,不妨约三五个志同道合的花友踏青赏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