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人还能渴望爱情吗?
渴望并相信,对于中年女人来说,是不是太天真?
真的太难了。大家都不纯粹。
作为一个三十几岁的女性,我发现一个现象。
就是三十岁以上的男人很多都特别没劲,有激情的极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我只给个建议:
女孩子找男人还得年轻时候找。
女人年纪大了最好得有实力找年轻的男孩子,不然会发现同年龄段的男人是特别没劲的,普遍没什么活力,然后不是渴望不渴望爱情的问题,而是男人们普遍都被生活磨没了生机,还能谈什么爱情呢。
我的观点从未改变:胜利者不受指责。
能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的人,不管你追求什么都是对的。而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的人,不管追求什么都是错的。而能为你自己生活负责的人,有且仅有你自己。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能把自己生活经营好的而又有余力的人,拿出一部分富余的精力来经营自己的爱情,不管是十七岁还是七十岁都是正当的。如果你只是为了抓住一个可以依靠的救命稻草,那不管多粗的缆绳也改变不了你沉入海底的命运。
一个俄罗斯中年油腻男作家曾经试图讽刺那些在象牙塔里长大、想法不切实际的中年妇女。
他让这个女人嫁给一个霸道总裁,总裁有钱有权还不爹味,在政府身居要位。但他不年轻了,也没那么有趣,沉迷在事业中的样子让人感觉到分外的油腻。
于是这个女人出轨了,她出轨了一个又帅又飒的青年军官。她以为她终于找到了一个有灵魂的人,可以像人一样活着了。然而军官没过多久就腻了,出去外面打牌躲着她。
她这才发现男人原来全都是没有心肝的。
总裁涕泪纵横,对社交圈宣示她的罪行来彰显自己的可怜,同时通过表示只要她回心转意就原谅的方式来深化自己的人设。而只要她回去总裁就会得逞,一来她永远都抬不起头,二来总裁可以选择开始一段不受责备的婚外恋,而如果他不这么做,那他就比她更高尚,贬低她人格的同时深化自己的人设。
军官也表示自己对她的爱从来没有变过,只是...只是打个牌嘛,就算摸了把别的娘们也只是逢场作戏而已。绝没有冷暴力逼分手的意思。
这个俄罗斯油腻男作家写到这自己也懵了,他一开始是想写一个批判这个女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幼稚的追求虚无的爱情从而毁掉自己人生的故事。结果忽然发现了她诉求的正当性——哪怕这个诉求没有那么正当,至少这些男性确实也是够卑劣的。
笔下的角色有自己的生命是作家的必要素质,而最优秀的作家难免会遇到角色的生命比自己还要丰盈的时候,这对作家本人来说可能不那么友好。
油腻男纠结半晌,只好让这个女的卧轨了。这个女的自杀前并不是下定决心和这个丑恶的世界一刀两断,而是徘徊瞻顾、犹豫纠结,临死前又后悔,但因为反应不够快还是被火车卷了。这种心态大概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情感,他对她从鄙视到怜悯到感同身受的痛苦与纠结。
这部作品就是文学史留名的《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对爱情做了很多极其尖锐批判,但他本人是个情感极其浓烈的人。他最后也没有搞的太明白,安娜中的另一个主角列文和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就是他对爱情的尽可能的理解了。
在那个年代有一部风靡全球的戏剧,叫《玩偶之家》,主角叫娜拉,她是一个贵族家庭的“玩偶”,后来坚决的离开了家庭。这个名字中国人应该很熟,因为课文上有一篇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鲁迅还专门写了一部爱情小说来聊这个,就是著名的《伤逝》,无独有偶,伤逝中的女主角也和安娜一样死了。鲁迅有中国人特有的含蓄,他没有像托尔斯泰一样拷问人内心的细节,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女性的一个不幸在于,她们从小就活在爱情的泡沫里面。当现实的沉重将泡沫碾碎之后,出于路径依赖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她们往往把泡沫破碎的原因当成是自己遇人不淑,然后再去寻找下一个泡沫。
但女性又是幸运的,随着一个又一个刹那的花火,她们最终可以把人生的意义寄托在自己十月怀胎孕育的新生命上面。相比较而言,我还记得张坤伟那句振聋发聩的质问:为什么社会要对男性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有那么大的恶意?
中年女性能不能渴望爱情,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托尔斯泰将将摸到了边,而鲁迅,很大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如果连鲁迅都读不下去,那也没必要再思考这个问题了。但是也不必难过,你不是还有孩子嘛。将你的情感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生活也许比那些清醒的人更幸运也说不定呢。
你没孩子?嘻嘻吼吼哈哈呵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