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一词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房奴”意思为房屋的奴隶。
现在,要卖一套房子所付出的代价是逐年增高,即便“房奴”是好些年前的热词,但是,现今的“房奴”现象依旧是有增无减。即便不同地区房价有所差异,但是,很多人就觉得可能是因为通货膨胀才导致了这个问题,毕竟,钱不值钱了,要是放在以前多好呀,物价不高。特别是民国时期,说不定穿越回去自己还是一方富豪呢。
可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单看当时的房价,相比于今天确实不高。但是,那个时候的国民收入也不高,不论房子怎么廉价,依旧买不起,也就是说:民国时期的房价并没有那么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低。
在民国初期,单单是成都地区的房屋,只要附带了小花园就得四百四十两白银,更别说像上海那种沿海的“摩登都市”了。据当时人吴虞的记载:当时的成都人,普通家庭一年省吃俭用,尽全力只能够存下五两白银,所以,想要买起前文所说的那种带有院落小房子是很困难的,这就跟我们现在的普通人要在北上广的繁华地段买一套房是一个概念。
可能很多读者认为这也太耸人听闻了,那我们就来详细的算一算。
一两白银是三十七克,带花园的院落卖四百四十两白银的同一时期,白银价格暴增,一克都达到了十元的高价。也就是说,那样的一座房屋价值十六万元。看到这个价格很多人都觉得这可是捡大便宜的事情 。前面我们说过,普通人一年的存储金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按工作的不同分类细算下来:
人力车夫一年除去日常的开支,最多能得到三两银子;剪头发的理发师最多能得到七两;保安即便由东家管吃管住也不过五两左右。因此,这十六万元的房价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已经是天价房了。
所以,要说民国的房价高低与否,答案显然是高的了,而且,可以跟现在的房价给人的压力相比肩。要知道,就算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去探究房价的高低也是要参考普通人收入的。
而房子涨价涨得快也并不是中国现代所独有的现象,早在民国之时就已经有了。例如:前面说到的四百四十两白银的房子不到半年时间就涨到了整整五百两。买到那座房子的房主都在庆幸,幸亏买了这座房子,否则,以后则更加买不起了。可见,买房的思想前人和我们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买到的房子能够升值,买到了好房子则心里欣喜。
结合民国到现代房价的变化,具体的时间房价也是不同的。总体上而言,民国初期的房价是很低的,到了后期房价就开始增高了。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房价是很低的,国民党统治的时期房价偏高,并且,抗战以前的房价比抗战以后的房价更低。
如果,你觉得只拿民国时期的成都房价做对比还不能够反应问题,那么,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北京城是如何的?
在五四运动之时,也就是二十世纪初期,鲁迅就曾买下了一所北京的四合院,郁达夫的哥哥也在北京的巡捕厅胡同买下一所四合院,最终,花去了两千两百银元。仅在五年之后,那里的四合院就须要手里有五千或六千银元才能买得起了。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房价可谓是翻了一番。而现在那条胡同的里的普通房子,每平方已经到了非十万元不能买到的地步了。
显然,今天的房价比当年涨得快多了,而现在的人仅仅在面临买房的压力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人。再看当时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上海,连租房也是一种奢求,特别是在租界之内,有的时候,即便你腰缠万贯也难租一套房。
“租借”,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部分领土出租给另一国,在租借期内,承租国将租借地用于条约规定的目的并行使全部或部分管辖权。出租国仍保持对租借地的主权,租借期满后予以收回。在近代历史上,中国的租借大多是根据不平等条约产生的。
因为,民国时期的社会治安不像现在这样好,很多人在买房租房的时候都会相应的把人身安全因素考虑进去,这样的话,租界的房屋就意外的受欢迎了。要知道,就算战火烧着了整座城市,也绝对烧不尽各国租界,在租界里的人是拥有特权的。
而那些手里拥有一定资产的人也会买下租界的房子进而转卖或者租赁出去以赚取差价,因为,房屋的供不应求,房价自然就水涨船高。但是,哪怕是在当时,拥有一点存款的中产阶级或者工薪阶层也只能望而却步,辛辛苦苦工作的钱最后也只得落入那些有房者的钱包。
可以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仅是房价上涨带来的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房产市场遭到了破坏,想要买到一套房子比登天还难了。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买房子是各个时代的普通人都头疼的问题了呢?
通常来说,“房奴”就是指家庭月负债还款额超过家庭月收入50%以上的家庭,此类家庭因为负债率较高,已经影响了家庭生活的正常品质。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吴虞日记》、《民国时期的房价有多高?》、《中国的房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