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法院
助企发展典型事例
- 事例一 -
持续深化民商事合规指引工作
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民商事市场主体合规指引工作,主动将刑事合规改革价值理念适用于民商事审判领域,积极做好审判延伸,通过提供民商事全面合规指引、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合规指引、指导基层法院丰富合规指引工作实践等措施提高合规指引工作水平,帮助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采取设立企业合规指引工作站、走访企业、开展调研座谈等方式,为企业常态化开展“法律体检”服务,惠及企业1000余家,发放指引手册近3000册。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的《司法审查视角下的企业合规制度研究》获评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 事例二 -
着力打造五庭协同机制
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苏州法院先后设立知识产权、破产、国际商事、劳动、互联网五个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国字号”专业法庭,通过打造五庭协同机制,不断加强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着力推动五个专业法庭资源融合、机制衔接、工作联动、优势叠加,有效助力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三年来,全市法院审结破产及强制清算案件3066件,盘活土地房产1323.9万平方米,安置分流职工21860人,处置债权1982.6亿元,帮助“乾生元”、大光明影城等212家困境企业破困重生。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万词霸屏案”和“‘德禄’商标维权案”等16起涉企知识产权案例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创新完善调解、仲裁、诉讼有机衔接的涉外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相关工作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亮点举措。
- 事例三 -
成立司法助企一站式服务中心
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2023年8月,张家港市人民法院成立“司法助企一站式服务中心”,并同步上线“司法助企一体化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庭外债务重组指引中心、企业重组投资人库和行业专家委员会资源优势,依托张家港苏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平台优势,提升闲置资产司法处置效能,助力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五庭协同”案例研究中心建设,发挥特邀专家专业优势跟踪辅导案例研究,指导企业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设立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巡回审判点,成立张家港市涉外法治专家库,编印国际商事典型案例和合规指引手册,切实为外商企业“请进来”、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制定68条企业营商建议,为200余家企业提供专题辅导,助力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引入重整资金4.2亿元推动困境企业重生。在远大纺织公司重整案中,成功引入联合投资人推动闲置4年多的81.12亩土地资源得以释放。相关工作获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张家港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被《人民法院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 事例四 -
擦亮“晓虞兴企”金字招牌
合规助企护航营商环境
常熟市人民法院持续擦亮“晓虞兴企”优化营商环境品牌,积极延伸司法服务,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司法服务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企业风险预警协同处置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意见,以“共享法庭”“企业合规指引联系点”为载体,联合多部门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等合规指引服务,推动地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熟市人民法院通过出台政策文件、构建院庭协同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及主动送法入企,构筑起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丰富多元的助企行动,提升了法律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打通了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降低了企业的合规成本,积极回应了民营企业的法治期盼。
- 事例五 -
构建汽车消费纠纷联动化解机制
助力车企健康发展
太仓市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破解汽车消费纠纷症结,聚力打造保“驾”护“行”诉源治理品牌,创新构建汽车消费纠纷联动化解机制。通过设立汽车消费纠纷联动化解中心,建立技术调查专家库,出台《保“驾”护“行”“2+3”汽车消费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实施方案》,着力构筑“消费维权先行和解—消费纠纷联动化解中心—消保委—法院”多元解纷“四道防线”。
太仓市人民法院汽车消费纠纷联动化解机制畅通了汽车消费维权渠道,也优化了汽车消费营商环境,为汽车消费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太仓样本”。自联动化解机制创建以来,累计化解汽车消费纠纷1119件,其中诉前成功化解1041件,占比93.03%。相关工作经验被《人民法院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 事例六 -
成立全国首家企业重整服务中心
提升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效能
2023年,昆山市人民法院成立全国首家企业重整服务中心,构建中小微、专精特新等危困企业挽救机制,灵活运用“破前调”、预重整、庭外和解等方式帮助企业化解债务危机、实现新生。探索搭建投融资需求对接平台,畅通投融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企业和投资主体精准匹配、有效衔接,提升困境企业救治和“僵尸企业”出清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益。
昆山市人民法院企业重整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推动“御城大厦”等4个楼盘复工复建,保障“淀山湖壹号”等楼盘完工并向1000余户业主交房、办理产证,帮助威人产业园等35家企业通过重整、和解重获新生,推动239家“僵尸企业”稳妥高效出清,运用“破前调”机制,化解涉众纠纷1500余件,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关工作7次获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昆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多次被《人民法院报》《法治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 事例七 -
专业化推进个人债务清理工作
助力民营企业家再出发
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以“与个人破产制度功能相当”的改革试点为抓手,专业化推进个人债务清理工作,通过扎牢程序关口,确定优先清理对象;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债务清理效果;健全配套机制,保障工作有力推进等措施,助力诚实而不幸的民营企业家获得重生机会,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探索推进个人债务清理工作,一体化解企业与企业经营者债务问题,有利于振奋经营者偿债信心,激励企业家精神,同时也为开展个人破产制度立法提供了实践样本。改革启动以来,共受理个人债务清理案件85件,审结81件,12名商个人实现债务免除。两起案件获评全省法院“类个人破产”优秀案例,相关工作机制获评全省法院创新机制,先后3次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法院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 事例八 -
构建破产审判“双预模式”
为困境企业打造救治全流程司法服务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创新破产审判思路,构建“预重整+预破产”的“双预模式”,将重整原因识别和破产处置主要事务前移,通过预重整中“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多元协调方式商定方案,并组织债权人会议“预表决”,利用“禁反言”原则为重整程序的推进夯实基础,打造市场主体救治与退出的全流程司法服务保障体系。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自创新构建“双预模式”以来,适用预重整和预破产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为116天,较一般破产案件缩短309天,高效护航潜力企业走出困境。“中华老字号”乾生元公司破产清算转重整案入选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并被写入2022年省高院工作报告。相关做法得到苏州市委、政法委领导批示肯定并入选全省法院司法改革案例。
- 事例九 -
打造“用工体检天平门诊”
助推民营企业合规用工
为推动民营企业合规用工,保障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实现企业健康经营与劳动者合法权益“双保护、双促进”。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全力打造“用工体检天平门诊”劳动人事审判特色品牌,通过走访企业“出诊”、部门联动“会诊”、精准普法“导诊”、社区庭审“巡诊”,形成特色“四诊”工作机制,帮助企业提高用工法律风险意识,依法合规用工。
自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开展用工体检示范项目以来,已“出诊”问需30批次,通过“实地+线上”方式为区域内200余家企业提示用工法律风险,企业依法用工意识明显增强。与人社等部门联动化解某保洁公司与3000余名劳动者、某餐饮管理公司与100余名劳动者等多起群体性劳动争议纠纷,相关工作先后被《江苏法治报》《现代快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宣传报道。相关经验和做法在全市法院系统中推广,并被最高人民法院专刊推介。
- 事例十 -
创新“预重整自治规则指引”
助力企业高效纾困解难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立足预重整机制创新,发布《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预重整自治规则指引》,在预重整程序中创新预重整自治规则工作机制,保障预重整有章可依。对陷入经营困境企业及时启动识别机制,通过执行制度和破产制度的优势互补,依托团队融合、手段融合、机制融合,共同研判企业破产原因及重整价值与可行性,及时进入预重整程序,避免企业核心资产被拍卖执行而丧失最佳挽救时机。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预重整自治规则指引实施以来,已引导13家企业进入预重整程序,涉及资产总值近16亿元。第壹制药预重整转破产重整案成功助力债务人存续式重整,为中小企业借助破产保护手段纾解债务压力、有效激活社会生产要素提供有益经验,该案例入选2023年江苏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相关工作入选省自贸办发布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创新实践案例。
- 事例十一 -
“立审执破”协调联动
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建立“立审执破”协调联动机制,通过提供电子诉讼全流程服务、打造涉企矛盾化解“快车道”、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执破融合”改革等措施推动“立审执破”协调联动,全面提升涉企纠纷审执效率。
2023年,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在线立案16804件、在线开庭11202次、在线执行约谈3234次;93.66%的法律文书通过在线方式送达,线上送达成功率93.2%,居全市法院首位。电子诉讼、异步审判等创新举措获评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中国法治蓝皮书。执结案件4069件,执行到位10.15亿元,实际执行到位率全市法院第一。相关工作获评“江苏省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实践典型”。
- 事例十二 -
依托“相法相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
提升知产保护效能
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全力打造“相法相知”知识产权审判品牌,全市首创在行政板块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目前已在苏州高铁新城、相城高新区设点,充分发挥“信息联络共享、健全保护制度、开展普法宣传、加强诉源治理、司法保护调研、助力政策参考”六大职能,为辖区内各类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以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串联相城高新企业、传统行业企业集聚板块,及时为智力密集型、创新型企业经营提供针对性司法保护。相关工作先后被《光明日报》《新华网》《江苏法治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相关案例被评为相城区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十佳”优秀案例,并获得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