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拍摄于2011年的法国影片《特种部队》讲述了一位法国女记者艾尔莎在阿富汗被塔利班绑架到巴基斯坦后,法国特种部队进行越境营救的故事,最后特种部队以只有两人幸存的惨重代价将艾尔莎救出。这部影片在特种作战方面有不少看点;另外,这是一场在没有得到所在国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越境营救行动。让我们品评其中的若干意味—
武器的选择
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国是一个具有很强独立色彩的西方大国,其军队一度脱离北约军事指挥体系,武器装备也别具一格,并且其很少采用他国研制的装备,如法国放弃了“欧洲战斗机”——“台风”,自己研制了“阵风”战斗机;坦克也没有采用有“全欧坦克”之称的“豹”2坦克,而是采用本国的“勒克莱尔”坦克;作为轻武器主体的步枪也是无托结构的FAMAS等等。
但《特种部队》一片中的法国特种部队在武器选择方面却并非如此。片中特种部队使用的主要是各类轻武器,包括各种型号的MP5冲锋枪;步枪主要有M4A1卡宾枪、M727卡宾枪(属M4系)、ARX-160自动步枪;机枪则是伞兵型“米尼米”轻机枪;狙击步枪包括PGM狙击步枪、FR/F2狙击步枪;手枪则包括两种型号的格洛克手枪、西格-绍尔P226手枪、USP手枪。此外,片中还出现了HK416、SIG551和G36这3种自动步枪。在上述各种武器中,除了PGM狙击步枪和FR/F2狙击步枪外,其余均不是法国产品。作为特种部队,也许是为了在越境营救行动中掩盖身份,故而选择这么多的“外国货”吧。
本片中共出现了至少3种型号的MP5系列冲锋枪,分别是MP5SD3微声冲锋枪、MP5F和MP5K冲锋枪。影片开始时,法国特种部队在科索沃抓捕“战犯”的那次战斗发生在一个小村庄内,部队采用预先潜入和机降突击队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攻击,战斗一打响就表现为村落内的近距离交战和室内近战。这种作战环境的特点是作战空间相对狭窄(室内近战则更为狭窄),对于武器的体积、射速和精度要求较高,而对于射程则不要求远。MP5系列短小精悍,射速也符合近距离作战的要求,因此大量使用这样的武器是非常适合的。
在巴基斯坦境内解救女记者艾尔莎时,特种兵们仍然使用MP5系列进行村落内和室内的近距离作战。这次战斗开始时,特种部队是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一个村庄内搜寻并救出艾尔莎。这时,特种兵们除了使用MP5SD3微声冲锋枪外,基本都是使用加装消声器的手枪。这些微声武器在村内街巷和室内的战斗环境下,可避免枪声暴露己方作战企图的可能。但就在这时,特种部队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其在接应的直升机被塔利班击中迫降后不得不徒步撤往阿富汗。此时的作战环境已经从村内和建筑物内变为高原山地——这样的地形缺少植被,交战双方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可以发现对手,导致交战距离大大增加,因此对武器射程的要求就急剧增大。而MP5系列本身就是为近战设计的武器,其并不适合山地作战。此时,特种兵们却“变戏法”似地将手中的冲锋枪换成更适合山地作战条件的卡宾枪和自动步枪了——这得益于特种部队携带了2种武器:1支MP5SD3冲锋枪和1支卡宾枪或自动步枪。这种配备方式保证了部队能够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极大提高了作战灵活性。到了后来的撤退过程中,特种兵们都是使用卡宾枪、自动步枪,并有轻机枪和狙击步枪作支援,已经看不到MP5SD3的身影了(从片中画面看,冲锋枪不用的时候都存放在作战背囊内)。
法特种兵使用MP5SD3冲锋枪
片中法国特种部队进入巴基斯坦的6人小分队,除了1名机枪手和1名狙击手外,剩下的4人使用了3种不同的卡宾枪和自动步枪,即M4A1卡宾枪、M727卡宾枪、ARX-160自动步枪。这些武器中,2种卡宾枪都是美国柯尔特公司的产品,而ARX-160自动步枪则是意大利伯莱塔公司的产品,其部件与美制武器无法通用,在敌后毫无后勤支援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武器损坏的情况就不能进行互换。这不能不说是片中特种部队武器选择方面的一个缺陷。
法特种兵指挥官手持ARX-160自动步枪
武器的运用特点
片中武器在运用方面呈现几个特点:一是自动武器较少采用点射方式,很多情况下采取快速的单发发射;二是手枪对目标射击时通常进行连续射击,而不是一发击中即停止;第三是狙击手偏爱打击敌方腿部。按照通常的理解,自动武器对目标进行射击时,最有效的射击方式应该是短点射——一方面能够形成一定的射击密度,命中目标的可能性和对目标形成有效杀伤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短点射射击一次只打出2~5发弹,对于节省弹药也有很大的好处。然而,在《特种部队》一片中却更多看到的是采取快速单发射击,而不是短点射方式。究其原因,恐怕是特种部队具有更强的控枪能力,能够以连续的单发射击命中同一目标;而采取短点射方式,打出的第二发及其后面的枪弹都会因为前面射出的枪弹产生的后坐力而偏离原有的瞄准点,这就可能导致后面的枪弹无法击中目标。但是快速单发射击方式需要很强的控枪能力,似乎并不适合所有人。
在有些影视作品中,持手枪的人只需一枪就可以将对手击毙,根本不需要发射第二发弹,但这种情况在现实当中是很少出现的,除非一枪就能命中对手的致命部位。大家知道,手枪所发射的手枪弹的威力要比步枪弹小得多,停止作用也要低一些。威力偏弱的手枪对目标射击时,很难保证只用一枪就解决问题,通常需要进行连续射击,以免目标仍保持战斗力。美军特种部队就有规定,如使用手枪射击,至少要连续对同一目标射击3发弹以保证射击效果。《特种部队》一片中,特种兵们用手枪射击基本上都是向目标连续发射2~3发弹,这就保证了对目标形成有效的杀伤,应该说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使用加装消声器手枪的特种兵,一般会对目标连续射击2~3发枪弹
只要一提起狙击手,军迷们就会想到“One Shot One Kill”(一击一杀),这也是狙击手价值的最大体现。然而,在《特种部队》这部影片中却出现了一名严重违反这一原则的狙击手——一名叫叶桑的狙击手射击敌人的腿部而不是胸部或头部——这种做法造成了危险,因为对腿部射击很容易使敌人保持战斗力并进行反击。片中,当徒步撤退的特种兵们到达一个小村庄内时,遭到了一名塔利班狙击手的偷袭,一名队员被打死。叶桑赶紧持枪进行反击,但他不知是故意选择敌方腿部还是瞄准点打偏了,枪弹击中了塔利班狙击手的腿部。击中目标后,叶桑更是令人费解地不在原地观察或继续射击,而是抱着枪跑到下一个位置才观察目标。而这时,塔利班狙击手已经缓过劲来向叶桑射击。幸运的是,枪弹打在了离叶桑头部很近的位置。叶桑这才瞄准了塔利班狙击手的头部开枪,将其击毙。这一过程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当时不走运,被打爆头的就是叶桑而不是塔利班狙击手!影片中,狙击手瞄准目标腿部的情形不只一处,令人不可思议。
被击中腿部的塔利班狙击手挣扎着进行反击
法特种部队狙击手叶桑在实施狙击时射中了敌人的腿部
叶桑在击中塔利班狙击手腿部后令人费解地转移阵地,跑到下一个位置才观察目标
多种战术的运用
《特种部队》一片中,特种部队的战术运用就是以突袭为核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将战斗力发挥到极致,迅速将对手压倒取得胜利。
在人质所在村内作战时,特种兵基本使用微声武器
片中特种部队在抓捕“战犯”和解救人质时的战术运用,基本上实施的是在狙击手支援下的近距离突袭战术。在科索沃抓捕“战犯”时,法特种兵分两批进入作战区域。首先进入的人员包括2名狙击手和部分突击队员,这些人员全部使用微声武器。狙击手潜伏在能够俯瞰村庄内情况的高处,用瞄准镜观察战场,并通过通信器材引导部队进行攻击。突击队员则潜伏在村庄外围,伺机对村内目标进行突袭。攻击主力则乘坐“超级美洲豹”和“小羚羊”直升机在“虎”式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利用索降方式突入村内。狙击手首先开枪将村内高处的哨兵击倒在地,接着突击队员进行突击,将守在目标所在房屋外的警卫全部消灭和制服。打开攻击通路后,乘坐直升机的主攻部队开始机降。主攻队员排成攻击队形利用破门工具突入屋内,将屋内人员全部射杀和制服后,顺利地将躲在衣柜后面暗道内的目标抓获。应该说,这次战术运用从总体上来说中规中矩,实施也是干净利落。但其中却有一个上文提到的不可思议的重大缺陷:狙击手选择射击高处哨兵的腿部,这很有可能使得其有时间开枪报警,这样一来就可能使整个行动功亏一篑!
片中特种部队狙击手多次射击目标的腿部,这在实战中是极度危险的
在科索沃使用直升机投送兵力的法国特种部队
一架“虎”式武装直升机夹在两架“超级美洲豹”直升机之间,出现情况难以机动
在巴基斯坦解救人质时,法特种兵们同样采取了干净利落的突袭战术。狙击手叶桑在村子对面的山坡上观察战场并掩护突击队行动。当2名突击队员发现一个拐角后面有2名塔利班武装分子时,由于担心无法同时将其射杀,因此通过无线电与狙击手联络后进行了协同攻击。狙击手首先瞄准1名站着的塔利班武装分子,在突击队员的指挥下将其击毙。紧接着,趁坐着的那名塔利班武装分子来不及做出反应,2名突击队员同时开火将其结果。这次协同攻击一气呵成,完成得滴水不漏,为向人质所在建筑物进行攻击创造了条件。5名突击队员接近人质所在房屋后突入其中进行搜索。突击队采取了一种并不多见的队形:5名队员中的4人分成2路纵队分别搜索走廊两侧的房间,同时前面的队员兼顾正面警戒,剩下的1名队员位于2路纵队中间负责正前方的警戒。在向前推进过程中,听到动静从房间中出来查看情况的塔利班武装分子立即就被MP5SD3微声冲锋枪击倒在地。很快,屋内的塔利班武装分子就被清扫干净,人质也被顺利解救出来。不过,这样的队形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对后方的警戒比较薄弱。
特种部队与塔利班激战时的2路纵队
站着的武装分子被狙击手射杀,坐着的武装分子则被突然闪出的2名突击队员击毙,这是一次完美的配合行动
特种兵们带着人质开始撤离时,塔利班武装已经发现有情况,随即双方在村内展开了激烈交火。这时,叶桑的几次准确击杀使得武装分子们的追击行动受到了严重迟滞。武装分子只得藏在墙后绕路进行追击。狙击手利用手中的狙击步枪起到了其他武器难以起到的作用——武装分子面对疯狂扫射的机枪还能进行冲击,但面对一个弹无虚发的狙击手却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不敢动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狙击手撤出阵地。
片中法国特种部队似乎特别喜欢纵队队形,这种队形在狭窄的空间内作战时能够表现出非常好的适应性,在科索沃和巴基斯坦的抓捕行动和解救人质时都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在撤退过程中与塔利班武装分子在山地遭遇时,特种兵们仍然采用这样的队形就有些让人无法理解了。开始,特种兵们采取的是横队队形,这样全部队员都可以同时进行射击;但后来不知为何特种兵们又采取了纵队队形迎战以散兵线进攻的塔利班。具体方式是:打头的队员射击一阵后就闪到后面,由身后的队员继续进行射击,直到塔利班武装表现出退却的迹象时才又恢复为横队队形进行火力追击。前面的队员遮挡住了后面队员的视野和射界,2路纵队只有打头的2名队员可以进行有效的射击,后面的队员则无法射击,这就导致了火力密集度的严重降低。当然,影片中表现了即使在这样的方式下,塔利班武装也被打得退缩了,而在实际中,这种情况下采取如此队列方式是非常危险的。
特种部队在科索沃发动突袭时,也有类似的缺陷,不过是发生在运送他们的直升机上:一个负责掩护任务的“虎”式直升机被夹在了两架运输直升机之间,一旦出现情况根本无法向两侧进行机动,也就谈不上对地面敌方目标进行压制以掩护运输直升机。正确的做法是,“虎”式直升机应该保持在运输直升机队形的前方或两侧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进行机动动作时可以避免受到运输直升机的妨碍。
片中战术运用的另一个严重缺陷是警戒疏忽,这样的情况共发生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山上宿营时,虽然有2名队员持枪放哨,然而他们的位置却就在睡觉队员的身边,这样的警戒根本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为一旦对方来袭,睡觉人员和警戒人员会同时处于敌方的火力威胁之下。正确的警戒方式应该是警戒人员与本队队员拉开一段距离,警戒人员占据有利的观察位置,这样一旦出现情况本队人员还有一个反应的时间。第二次发生在特种部队进入一个村落中时。当时,队员们与村民正在交流,塔利班武装的狙击手就进行突袭,打死了1名队员。在被敌方紧紧追击的情况下,即使需要休息也要进行严密的警戒,而片中却处于不设防的状态。若是当时塔利班不是仅仅有一个狙击手进行偷袭,而是大部队进行围攻,那么特种兵们就会完全处于措手不及、极度危险的境地之中。
在村庄内的特种部队毫无警戒,结果被塔利班狙击手偷袭
进入战区这些特种兵似乎有些过分轻敌,居然毫不隐蔽地与敌对射的方式
片中,法国特种部队进入战区的方式都是空中投送,只不过每次采用的投送工具不同。然而,不同的投送工具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下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片中两种不同投送工具的差异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在科索沃抓捕“战犯”时,特种部队是乘坐“超级美洲豹”和“小羚羊”直升机进入战场的。从片中画面看,载运特种部队的直升机群采取的是紧贴地面飞行的方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飞行的隐蔽性。因为科索沃并不存在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抵抗力量,直升机所受到的防空火力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存在被抓捕目标的“眼线”提前发现的可能,因此直升机进行贴地隐蔽飞行是适宜之举。低空飞行中,士兵可以采取索降方式着陆,其一个明显的优点是,可以使小规模攻击部队直接空降到作战区域内部,而且部队一着陆就可以完成集结形成战斗力。片中特种部队直接索降到了目标所在房屋的旁边,这就大大缩短了接敌过程,而且突击队员们在着陆过程中就可以逐步展开成战斗队形,攻击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应该说,这样的兵力投送方式更为高效。
紧贴地面飞行的直升机群
直升机将攻击部队直接索降到目标所在房屋旁边
与上述行动不同,当特种部队到巴基斯坦境内营救艾尔莎时则采用了乘坐运输机进行伞降的方式。与直升机相比,运输机续航力大,相对于直升机而言可以攻击更远的目标,这就保证了更大的作战灵活性。但运输机一般采取伞降方式,其投送兵力带来的缺陷是:伞降需要离目标区域一段距离之外才能进行,以避免在伞降过程中就被发现;另外,攻击部队着陆后容易造成分散,需要一个集结的过程才能形成战斗力。影片中的特种部队需要行军1小时才能接近目标区,加大了人员的体力消耗,而且在这个时间较长的过程中也增大了人质被转移的可能。更为严重的是,特种部队营救人质并不是在其合法驻军的阿富汗境内,而是在巴基斯坦境内。运输机的飞行高度要远高于直升机,并且难以进行对其而言异常危险的贴地飞行,这就很容易被巴基斯坦的雷达发现而带来外交方面的麻烦。
伞降后士兵需要收拢装备并集结后才能形成战斗力
在笔者看来,当时如果使用直升机进入巴基斯坦境内更为有利。直升机可以将攻击部队投送到离目标区域更近的位置,从而减少伞降造成的攻击部队徒步接敌的时间。现在的直升机续航力可以覆盖数百公里的半径,而且片中法国特种部队预先计划的撤退方式就是乘坐直升机,这就说明直升机的续航力可以满足在这一地区展开行动的需要,这次行动中,特种部队投入攻击的兵力只有6名装备轻武器的特种兵,这样的兵力规模用直升机运载也是绰绰有余的。
作为商业影片,我们无法要求其在纯军事角度具备完美的合理性。但是,作为军迷看待一部军事题材影片,对于影片合理性却有相较于一般观众更高的要求。
纵观整个影片,法国在没有得到巴基斯坦同意的情况下(至少片中没有出现法国争取巴方同意而入境的镜头)就实施这种违反国际法的越境营救行动,这样的行动即使不被看作是侵略行为,至少在巴基斯坦看来也是严重侵犯其主权的行为。另外,在行动实施中,一些方式也值得我们分析、判别其合理性。
重要通知! 2023年合订本已上架,扫码进入链接购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