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美首战:王牌与王牌之间的较量,南韩就打个酱油?

分享至

来自于将军的情敌

1950年10月24日,此时正是平壤被美军和南朝鲜联合攻占的几天之后了。这样的胜利可能还不足以冲昏美军的头脑,但还是使麦克阿瑟将军取消了他10月17日发布的一道命令。

那道命令的内容是:除南朝鲜军外,所有军队都要限制在距满洲边界(东三省)大致30到40英里的一线以南。



9月27日的时候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在给麦克阿瑟的信中说道,在边界附近不许使用非南朝鲜军的其他兵力。

当时这位将军还严格遵守了这条规定,然而现在他果断取消了对“联合国军”地面部队的所有限制,并指示他的各级指挥官们都不遗余力的继续向朝鲜北部边界进军。

此前美国总统华盛顿的计划是,绝不让“联合国军”(尤其是美国军队)接近鸭绿江,在没有到最后一步之前,还是避免和中国直接对抗。

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麦克阿瑟完美诠释了这句话,没和任何上层会议打招呼的情况下,他擅自取消了这条会议的规定。



可能是平壤的陷落使美军和南韩军队都不约而同地放松了警惕。在他们的认知里,中国到现在都还没什么动静,朝鲜战争很有可能没多久就要结束了。

所以即便麦克阿瑟擅自做出这样无视命令的行为,也没有人敢真的责备他。连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他的质问都是温和的,他们说,他们知道他有“正当的理由”这么做,但是,他眼下所做的是一件“令华盛顿颇感忧虑的事”。

麦克阿瑟将军当然有一大把的正当理由,他就事论事地回答道,(相对于美军)南朝鲜军队不够强大,对于北朝鲜的占领他们单独完成显得有些困难,而且他们的指挥官常常感情用事,不太可靠。所以他基于“军事需要”,对计划做了变动。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还能指责他什么呢?毕竟将军还在前线,仗还要打下去。一口气打到鸭绿江,把剩下的北朝鲜军收拾了。既然是一场胜仗,快点结束这场当然更好,军士们都等着凯旋归国呢。



对于联合国军继续挺进鸭绿江的行为,中国已经发出多次警告,但很显然麦克阿瑟没当回事。

早在10月22号的时候他就下令,将快到达朝鲜的满载军火的轮船转方向开去了日本,如果他能知道朝鲜战争远不止于此的话,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来自断军火。

暗流涌动的云山

此时麦克阿瑟口中那位“感情用事”的将军正在山上拿着望远镜观察四周的动静。还是南韩一线四师长之一的白善烨刚带领第一师挺进平安北道云山,这一路上他还沉浸在攻入平壤所带来的喜悦之中。

他现在可是承担了整个大韩民国的厚望呢!南朝鲜的人民都认为这位年轻的将军会带领军队早日统一朝鲜结束战争。



但是白善烨能让韩国人民将此重担寄托在他身上,并非是他指挥的第1师战无不胜,也不是因为他比旁人更年轻帅气,身体强壮,而是就在这次跨过“三八线”向鸭绿江进攻的战斗中,他率领他的第1师,抢在包括美军在内的所有“联合国军”前面,成为了第一支攻占北朝鲜首都平壤的大韩民国军队。

大多数人都明白第一名的意义。这样的荣誉千载难逢,独一无二,不仅韩国,此刻连整个西方世界的主流媒体上都登载着白将军头戴钢盔,身着夏季作训服,双手交叉于胸前,傲然挺立于通往鸭绿江公路上的英武硬朗形象。

但是这样的荣誉是白善烨当时去找美军第1军军长米尔伯恩将军求来的。



当时美军在仁川登陆以后,北朝鲜被打得节节败退。负责主导方向的一直都是美军,直到制定平壤作战计划的时候,白善烨发现就连攻占敌军首都这种事,还是没有自家军队的份儿。

他当然明白这场战役对整个朝鲜半岛人民的意义,所以径直冲到米尔伯恩将军面前去请战。

他动用自己生平最充沛的感情对将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把日军1894年攻击平壤的战役拿出来作为战例,请求到最后甚至开始哽咽。

好在白善烨的要求得到了同意。他坐着借来的坦克,模仿巴顿的装甲突击战术,和美军的骑一师一顿赛跑,终于第一个突入了防守薄弱的平壤,成功的实现了衣锦还乡的愿望。

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给美军领导们留下了“感情用事,不太可靠”的印象,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原本只是下着蒙蒙细雨的云山已经开始飘起了雪粒儿,寒冷的天气让穿着夏装的南韩军队有些受不了。

安静的山林给人带来无尽的孤寂感。从云山北上就是狄逾岭山系,翻过去,再穿越江南山脉,就是滔滔的鸭绿江了。

从云山到鸭绿江边,只剩下55英里的距离,眼下受到攻占平壤而带来的鼓舞的各个师,开始像竞赛一样,分头继续向前推进,都以最先到达鸭绿江为荣誉,全不顾左右的协同和相互支援,只是一味地想早一刻到达朝中国境线。

在山林里打仗,最危险的莫过于敌暗我明,敌人隐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白善烨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云山,但远处起伏的群山云雾缭绕,就像是着了山火一般,有十余处地方莫名冒起袅袅青烟。

这烟雾笼罩着云山与温井的上空,而阴沉的天气正好增强了这些浓烟飘忽缭绕的效果。

美军的侦察机就像几只老鹰一样在天空中四处盘旋,但是也没发现附近是否有军队的动向。

所以大部分官兵也只认为这是偶然的失火,还有人迷信的以为这是不祥之兆,此战一定不会顺利。

后来白善烨才知道,实际上这山火不是偶然,是中国军队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点燃了树林和灌木以及稻草施放的对空烟幕,就是为了迷惑美军的侦察机。

从这以后的一周时间里,这种烟幕在成为战场的任何有山林和稻草地方的上空,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不祥之感也像山上的烟雾一样慢慢萦绕到白善烨的心头。这里的路上既没有人,也没有车,按理来说战争爆发了,这路上怎么也该会有一两个难民,但是除了他们的军队,什么都没有。

之后白善烨派出去的侦察兵抓到了几个中国俘虏,他们的招供,终于让韩军心里的担心成为现实:中国的大军,已经在这一带的大山中开始埋伏了。

而这几个俘虏都称自己是被“强制”当兵的,没有军衔也没有证章,属于临时编成的小股部队,受北朝鲜军队的指挥。而中国入朝的兵力大约有9000人,从东北出发时,所有的志愿兵已经宣布脱离了中国军队的军籍,夜里从临江过的鸭绿江。

这几个俘虏好像是一枪未放自动投降的,据说全都是地道的农民出身,看上去很老实,所以没有人怀疑他们是不是特务。



然而这完全得益于我军的精心安排,实际上这几个人都是第42军第124师的士兵。他们宣称志愿军的最高指导员是林彪,以至于麦克阿瑟至死都以为是林彪而不是彭德怀在指挥志愿军与他作战。

而就在白善烨向领导报告“八路军来了”,美军还不当回事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已经在覆盖着厚厚白雪的狄逾岭的大山深谷里完成了集结,正预备着将南韩军最精锐的第1师从三面包围起来,伺机歼灭。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