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纳 记者 宁迪)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如何科学饮奶?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一些人。5月12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组编写、雀巢中国公益支持的《乳糖不耐受与科学饮奶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京发布,指出我国居民饮食中盲目排除乳糖会减少健康获益,共识建议,饮奶不适人群可以通过选择低乳糖乳制品、补充益生元或控制单次乳制品摄入量等方式科学饮奶,乳糖不耐受人群无需完全回避乳糖。
专家共识发布仪式。主办方供图
共识指出,乳制品的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优质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增加骨折风险、影响儿童骨量峰值,并可能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等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虽然乳糖的吸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肠道菌群的适应性可以帮助提升肠道对乳糖的耐受性。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解释,由于对乳糖存在认知误区,很多国人在日常饮食中对乳制品采取盲目回避态度,再加上长期饮食习惯影响,导致乳制品摄入量不足,从而错失优秀的营养来源。为此,中国营养学会编制共识,希望帮助国人重新认识乳糖,树立科学饮奶观。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日应摄入奶及奶制品300-500克。但受遗传基因、饮奶历史、饮奶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国人饮奶量始终不足。《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摄入乳制品仅为25.9g/天,不到推荐量的1/10。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教授强调,乳糖对营养素吸收和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基于用进废退的理论,大多数情况下,乳糖不耐受者无需完全回避。对此共识提出,选用小份量或低乳糖乳制品、逐渐增加乳制品摄入量或与益生元、益生菌等其他食物共同食用等方式,可以改善乳糖不耐受或乳糖消化不良的情况。
雀巢中国奶品业务高级副总裁王雷表示,共识不仅为行业与公众厘清了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的对乳糖及科学饮奶的认知误区,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