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公安单位的反诈提示
让很多人很震惊
原来多个平台的话费充值优惠(特别是慢充)
竟然有犯罪风险!
“72小时到账,90元充值话费100元。”
网上随处可见的优惠充话费,有的暗藏犯罪陷阱。
近日警方提示,洗钱犯罪团伙以“话费慢充”、优惠充话费的方式,为境外赌诈集团洗钱。对普通用户而言,一旦通过这种方式充话费,成为犯罪团伙洗钱的工具,极有可能面临风险。
上述情况可能带来哪些风险?普通用户会被牵连成“共犯”吗?
“慢充”背后的复杂犯罪逻辑
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判了一起特大境外赌博网站转移资金案,认定一专门负责话费充值公司的3位相关负责人构成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下称“帮信罪”),分别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半至有期徒刑1年半不等,并处罚金。
在2020年至2021年间,某境外赌博集团在境内招募郑某某等人,先以各种方法获取了多家空壳公司账户、U盾等然后再假借话费充值公司的名义与真正的话费公司进行合作,凭借高额“返点”来获取大量充值话费订单。
当赌客在赌博网投注后,话费公司当天接到的充值订单会通过专门技术与赌博投注订单实现“错配”,赌客成功扫码支付话费订单后,即可参赌。赌资成了普通用户充值的话费,而用户支付的话费充值资金,流入到赌博集团支配的空壳公司账户,再经多道复杂环节,最终以虚拟币等形式流转至境外。
据办案人员透露,该案层级复杂、关系交织、分工明确,资金流转涉及多道环节,如“供卡”“银行对公账号开设”“U盾等快递代收交付”“话费错配”“虚拟币置换”等,涉案资金通过不同账户层层转移。
据了解,不仅是充话费,加油卡、电费等都有类似“慢充”。近期在一些平台上,还能看见声称慢充电话费和电费的消息,尝试充值后便没了消息,再也联系不上,投诉后平台上也仅是显示“已对该用户关注”等信息。
不知者“罪”还是“不罪”?
上网“慢充话费”而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洗钱”犯罪,需要承担责任吗?
专家表示,要看具体情形。构成刑事犯罪首先有一条是明知或应知,即主客观的统一。如果有证据能证明是明知充话费就是为犯罪洗钱,而贪图省钱甚至利益而继续选择参与充值,则有构罪入刑的可能性存在。
包括涉帮信罪的犯罪分子所设立的话费充值端口,如果充值也是明知而继续参与充值,同样有可能构成犯罪,但帮信罪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起刑点有数额限制。
同时,优惠或者获利的数额也非常关键。一般作为客户选择充话费,优惠10%左右一般都在合理范围,认定为犯罪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如果有人发出大额充值或者代理充话费的大量订单,给予高额返点或回扣等收益,这就属于超出常理,往往会被认定为明知、应知。在这种情况下,再选择继续参与,则构成刑事犯罪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坚持推文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小手一抖,立马转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