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杨文明
近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顺东团队联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Heliy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First record of well-preserved canid coprolites from Eurasia: New insights into the unique ecological niche of Yuanmou Basin”的文章。该文章对38件保存较好的粪化石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建立了一犬科新遗迹属种Cuocopros yuanmouensis igen. et. isp. nov.。通过孢粉学和岩石地层学等多学科分析,帮助重建了元谋盆地早更新世时期一重要气候事件,并通过对产出化石地层的共生生态学研究,提出了犬科、鬣狗科、古人类(元谋人)和其他动植物类群共存的新见解,揭示了该地区多样的古生态系统和复杂的食物链关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Arya Farjand、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付丽娅以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Paul Rummy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Paul Rummy同时为论文通讯作者。
图1:38件Cuocopros yuanmouensis igen. et. isp. nov.粪化石材料
粪化石,即粪便化石(图1),是一种遗迹化石,可以提供包括进食习惯与饮食结构,消化道结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等在内的大量信息。同时,粪化石包含一定的动物行为学信息,且内含植物结构的粪化石可以帮助古环境的重建。对粪化石进行多学科研究是古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新世食肉类粪化石,主要是鬣狗科和犬科粪化石。其中,鬣狗科粪化石在非洲、欧洲和亚洲地区数量丰富,而犬科粪化石分布广泛,但研究不足。
大型犬科动物是中国更新世动物群的代表性类群,对古生态重建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亚欧大陆更新世食肉类化石大多被归为鬣狗科,而无犬科动物起源的记录。
本次的38件粪化石材料(图1)采自云南省元谋盆地元谋组第三段,时代上略早于元谋人(采自元谋盆地元谋组第四段)。该研究对粪化石材料进行了CT扫描和SEM-EDS分析(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X射线能谱),结果显示粪便具有高钙质特征(图2),粪便内容物有骨骼碎片(图2),推断粪便生产者具有食肉/骨的饮食结构,结合粪化石形态测量与对比,由粪便大小进一步推测了生产者体型,认为粪便生产者可能为同地层的一种犬科动物元谋拟豺Sinocuon Yuanmouensis,并命名了一新遗迹属种 Cuocopros yuanmouensis igen. et. isp. nov.。
另对粪化石材料进行了形态学与埋藏学分析。粪化石无明显形变,内部存在新鲜粪便在炎热环境下蒸发水分形成的同心圆状裂缝;而表面有疑似无脊椎动物(如双壳类动物或节肢动物)运动所产生的孔洞,可能是由于水充填了粪便内部的多形态微小气孔,使粪便质量变大沉入水底。推测粪化石为原地埋藏,且化石层位地点为该类群的“短期厕所”,38件粪化石可能是该类群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短期排泄产生。“厕所”可能位于旱季的古河岸附近,在旱季聚集,雨季消失。
本次研究结合对粪化石周围沉积岩的孢粉学研究(图3),发现早更新世元谋盆地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气候不稳定时期,植被景观向干热河谷型过渡。在这种古生态环境下,大、小型哺乳动物共存且存在迁徙行为;植食性动物和食肉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研究人员推断这一时期的气候条件对哺乳动物的演化和迁徙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其后元谋人的出现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该研究为探讨早更新世动植物群与早期人类(元谋人)在同一生态环境下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图4)。
本项研究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早更新世古生态环境的了解,并为我们深入认识早更新世时期元谋盆地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图3:粪化石周围沉积岩的孢粉
图4:元谋组古环境重建图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云南大学双一流学科等项目资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