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8日23点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中位置距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8公里、距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32公里、距临夏县34公里、距临夏市42公里、距永靖县53公里、距临夏回族自治州40公里、距兰州市102公里。地震发生后兰州、定西、临夏、西宁、西安等地均有较为明显的震感。截至19日中午本次地震已造成甘肃105人遇难、青海11人遇难。
地震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了救灾行动:甘肃省财政厅紧急拨付了2000万元地震灾害资金;国家卫健委派出了工作组全力指导支持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医疗应急工作;国家发改委于第一时间就近调拨了棉被、棉大衣等救灾物资;截至19日中午消防、公安等系统已已调集4000余名官兵前往灾区救援......灾难发生后很多人在为生者祈福、为逝者默哀之余也在思考我们能否像预报天气一样预报地震呢?
如果我们能在事先就知道地震的发生就能提前进行安置疏散从而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这当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一种良好的愿望,但迄今为止地震预报在世界范围内都仍是一道未能完全克服的难题。事实上人类这个物种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在博弈在斗争。我们要与地震这种灾难作斗争就必须首先认识它了解它。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表面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
全球的陆地与海洋分为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六大自然地理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的过程中挤压碰撞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这种由于板块运动所释放的能量产生的地质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震。全球每年大约会发生500多万次地震,而平均下来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足以令人头皮发麻的数字,可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并不会对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破坏。事实上地球上各大板块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地震作为一种地质现象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是人们所感觉不到的: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1级到3级之间的地震被称为弱震或微震。事实上3级以下的地震通常是不容易被人觉察的。
3级到4.5级之间的地震被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通常能被人感觉到,但一般不会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破坏。4.5级到6级之间的地震称为中强震。这种地震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性,但破坏程度轻重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6至7级地震被称为强震。7到8级地震称为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地震就是里氏7.8级;2010年的玉树地震最高震级为7.1级;2013年的雅安地震为7.0级;2017年的九寨沟地震为7.0级。
8级以及8级以上的地震被称为巨大地震——这种巨大地震的典型例子有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3·11地震。地球上每年所发生的地震中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这次发生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为6.2级、震源深度为10公里。人类与地震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东汉年间我国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这一发明如今被写入了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
因此很多人都听说过地动仪,但不少人对地动仪其实是存在误解的。地动仪是一种以精铜铸成的圆径八尺形似酒尊的仪器。地动仪上按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分别雕铸了八条龙。每条龙口中都含有龙珠,而每条龙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之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则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从史籍中对地动仪记载来看其实并不具备预测地震的功能。
请注意地动仪是当某地发生地震后对应方向的龙珠掉落这种方式来监控地震。换句话说这种监控是在地震发生后,那么当然也就不是在事先对地震进行预测了。地动仪的作用只是在交通信息不发达的古代让朝廷第一时间知道哪里发生了地震从而在第一时间采取救灾措施。所谓地动仪能预测地震的说法只是如今一些网络民科专家对古籍记载的误读。有些人受这种误读影响就觉得为什么今天科技如此发达反而在地震预测这块儿还不如古人了。
其实地动仪根本就不具备预测地震的功能。不仅地动仪做不到这点,而且古今中外任何仪器都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其实在过去的数千年间人类根据经验已总结出一些地震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征兆。我国早在元代就出现了通过观测地面上异常现象的“观地测震”。明天启六年(1626年)北京等地接连发生强震。当时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龙华民印发地震普及读物《地震解》列举了水象异常、光象异常、气象异常等6种地震前的征兆。
清代的《银川小志》中则记载:“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狂吠,即防此患。至若秋多雨水,冬时未有不震者”。从这些记载以及一些农村地区老一辈人的叙述中可以得知井水混杂、气象异常以及猫、狗、鸟、蛇、鼠等动物异常反应都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许多动物在野生状态下器官感觉比人类要灵敏得多。人类更依赖于自己能制造工具辅助自己的智慧,但在对自然灾害的本能感知方面其实是退化了。
很多动物都能比人类提前预知灾害事件的发生。比如矿工就知道老鼠能预知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同样能预知地震的动物也有很多:像冬眠的蛇跑出来、鱼跳出水面、猪牛跳圈、鸟类成群聚集这些异常现象都有可能是地震的前兆。除了野生动物之外人类家里养的猫、狗等宠物也对地震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由于这些动物长期生活在和我们人类同样的环境中导致它们对自然灾害的感知能力比起野生动物有所退步。
2023年8月6日凌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了5.5级地震。事后当地一些养狗人家表示自家的狗当天叫了,而另一些养狗人家表示自家的狗没叫。这说明宠物狗对地震的感知能力确实不如野生动物。退一步讲即使狗叫了也不能表示一定会发生地震啊——毕竟狗叫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这次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前两天就有网友拍到天空有大群黑鸟。现在事后回忆起来应当就是一种地震的前兆。可这是我们事后回忆推测啊。
遗憾的是我们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确认地震前天象、井水、动物所发生的一些异象与地震的发生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些现象的出现有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但也同样可能是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如果你去观测动物的异常反应怎么能确定是因为它感知到了地震即将发生还是因为它自己身体不舒服呢?地震发生前确实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征兆,但却没办法仅凭这些征兆就能准确预报地震是否会发生。
我们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不如动物那么敏感的。我们人类不是生活在野生的自然状态。这就导致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能力远不及动物。通常情况下人们是感觉不到地震的,所以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如今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但以我们人类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穿透厚实的岩层直接观测地球内部发生的变化。
所谓地震预报就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小。根据时间尺度的不同可以将地震预报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临震预报和主震后余震预报。对十年以后的破坏型地震预报叫长期预报;两年以后的叫中期预报;三个月以后的叫短期预报;十天左右以后的叫临震预报。越是短期预报越难以做到精准。这可不是我们一个国家所存在的问题,而是人类当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
尽管我国地震学家成功预报过如1975年海城地震等少量破坏性地震,然而这些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其实都充满了各种偶然巧合的因素。迄今为止地震预报仍是国际地震科学尚未解决的难题。一个容易被与地震预报混淆的概念是地震预警——这两个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的概念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就说这次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发生后就有很多网友晒出了自己手机上的地震预警截图。
所谓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且地震波传播到临近震中地区的台站之后利用无线电波跑得比地震波快得多的特征给远离震中的地区发警报、打招呼。比如A市发生地震后靠近A市的台站向远离震中的B市发出警报:“我们这里发生地震了。再过XX秒钟地震波就会传播到你们那里,请做好防震准备”。这并不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进行预报,而是地震发生后向尚未受地震波及的地区发出预警。
可实际上地震部门所发布的预警信息更多只能称为“伪地震预警”。目前地震部门所能发布的预警信息只会告诉你什么时间大地会震动,但却说不出这种震动会有多大——是几乎感觉不到的微微震动?是会人人有感并造成惊慌的震动?还是会令房屋倒塌、火车脱轨的巨大震动?你从地震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中只能解读出地震波还有多久从震中波及到你所在的地区,可你不知道你所在的地区究竟会受到这场地震多大的冲击。
事实上只有告诉离震中不同距离的人们:他们那里地震动会有多大才是真正的地震预警。恐怕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地震的预报和预警仍将是一种世界性难题。一方面我们仍需要继续钻研克服这个世界性难题,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从其他方面提前做好预防。我国具体某一地区在未来具体的某个时点上是否会发生地震这样的问题其实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即使是地震专家也解答不了这样的问题。
可如果从长远的趋势上分析推断某一地区在未来是否存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没问题的。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导致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中国大地构造学说的创建者李四光先生曾在其专著中提到过八大构造活动带(对应八个巨大的地震活动带)。青藏高原与周边交界的青海玉树、甘南、川西、云南、贵州一带正是其中之一。
这一地区正好处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发生碰撞造成了青藏高原的隆起。青藏高原地带形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断裂带。近年来四川、甘肃、青海等地接连发生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地震就与当地这种地质结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未来这一地区仍存在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我们需要理性科学地看待这种客观存在的风险。首先我们不要过分夸大这种风险。
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地震相关知识,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我们没必要为一种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弄得自己现在的生活一团糟。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必要为应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而未雨绸缪。虽说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预测地震仍将是世界难题,但我们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我们可以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地震逃生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健全我们的抗震救灾体系.....
既然我们要在灾害发生前及时准确预报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很难的,那么我们就要从如何完善预防机制和救灾机制入手做好防御。如果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工作,那么当我们面对灾难来临时才会更从容不迫。如果当地震发生时你身处平房内且距离房门较近应当立即逃出屋外。如果你身处楼房之中肯定无论如何是跑不过地震的,那么你应当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或用坐垫、枕头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当你感觉震动结束时应当尽可能迅速从屋里撤往安全区域以免在余震中造成伤害。撤离时切忌不要搭乘电梯。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好身处电梯内应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只要电梯一停下就迅速离开。如果发现自己被困应当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如果是在户外遇到地震应当尽可能避免靠近任何建筑物。有些防震的建筑虽不至于倒塌,但建筑物上的标牌、灯具、瓷砖等很可能在地震中掉落下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