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么兰成
古桑树下难忘的老兵相聚
今年5月2日,应文友徐秀森之约去他家所在的徐万仓村,同时被邀的还有文友徐增学。与徐秀森认识纯属偶然,我俩在一次战友聚会时巧遇。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知他也是一个铁杆文学爱好者。于是,便请他加个微信,以便日后沟通交流。对我的请求,他欣然允诺。在以后的交流中,我深感结识了一个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更是庆幸那次巧遇。
今日赴约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认一下他的家门,顺便看看村庄里有着600年树龄的古桑树;二是与只闻其名、未曾谋面的文友加战友徐增学见个“真人面”。依秀森兄安排,吃罢早饭便拨通了他发给我的电话,与徐增学约好一道去徐万仓村。
我家住漳卫河东,与徐万仓隔河相望,相距十五里之遥,徐增学则更远些。按约定,我们在漳卫河东大堤安堤段会合。一路上,我顾不上欣赏河两岸暮春景色,骑车疾速赶往会合处,生怕让人久等。等人的烦躁是最难打发的时间,我先一步到达约定地点后及时联系徐增学,知他正向这里赶来。我神情笃定地站在林荫下张望,期盼与徐增学这位熟悉的“生人”早早会面。片刻,一辆三轮车驶来停在我身边。我急上前搭话问:“是徐增学吗?”他忙下车与我热情握手。虽未谋过面,但感到分外亲切。也许,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蝴蝶效应吧!共同的爱好促成我们相见,己算是莫大的缘分和幸运了。
说到这儿,不能不提及一下初见的印象。我不讳我的“高尚崇拜”——泰山。因为喜欢它的挺拔灵秀,我们为什么不愿交往高尚明智的人呢?接近高尚者犹如登山,往往是一件极其费力的事。你不但要有诚心,还需要有耐心,因为心理准备不足半途而废是常有的事。十八盘陡峭难攀,让人望而生畏。但是,当你穿过升仙坊站在日观峰登高眺望,脚下云海茫茫如入仙境。此时,你就会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一个人的好名声在外,别的人就会觉得不凡。我能与徐增学这个声震冠县文坛的人相识,总不失一种美好的神交。听他的言谈,有一种能够启示我生命的震撼。
简短寒暄后,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一齐赶向徐万仓村。对他来说,走得是轻车熟路,我只能随其后紧追不舍了。否则,会不知去向。
进村后,经过九曲十八弯拐入徐秀森家所在巷道内。徐增学拨通电话,秀森兄很快便含笑出迎,可见他内心之兴奋。进了家门,院里的陈设就象一个普通农家院落;进屋后,文化气息映入眼帘,桌上摆满了书藉。于是,我脱口便说:“老兄家成藏书阁了!”他听后淡然一笑,但又彰显出十足的文化底蕴。
稍作交谈,在徐增学的提议下先去看古桑树。在秀森兄引领下,我们三人信步同行。在忽隐忽现的阳光下,我们无心观赏路旁村景,快步来到村南古桑树下。古桑周边高高低低都是树,蓊蓊郁郁,既有挺拔的白杨、婀娜的翠柳、碧绿的洋槐、屈曲的老榆,也让我第一次看到如此高大的古桑。树下几十米铁护栏内茂密的杂草十分抢眼,清幽中透着一股宁静致远的灵气。
走到树下,我们展臂围抱,竟然两人合抱不过来,实属少见。此时,秀森兄说道:此树为“江北第一桑”。驻足树下仰望,圆形的树冠犹如巨形大伞,遮罩面积足有三分地之多。树荫下,清凉阴而森、绿荫闲且静、浓密枝桠伸;幽心追思远,春色岂知心?为纪念此番观古桑之游,我们三人轮番换位在树下留影。离开这棵古桑,我们一行径直去往村后。途中,秀森兄邀五一回村探亲的女士帮忙拍照。这位女士热情相助,并同至树下与我们拍了合影了却心愿,真应感谢这位热心的女士。
村后这棵古桑不如前面看到的那棵粗大,传说己有600年树龄。因树的分叉处有个红布拴系的枯枝酷似龙头,故称龙桑。它像一位慈善老人护佑着村庄安宁,苍老的枝条托着一片片叶子。在阳光照射下,树叶显得格外剔透与生机灵动,宁静中裹着安祥,令人觉得十分舒爽、亲切异常。
不觉时间已近中午,我们开心地谈论着走回家中,秀森兄的哥哥早己为我们备下酒菜。我正欲向老兄表达谢意,秀森兄却一把拉我就坐。他也不容我说话,好像“开篇辞”心中早就有数。
他让我们靠近坐,拿起手机播放一首红歌让我们一起跟唱。很快,把我们相聚的场面录制成视频并标出醒目文字:“老战友五十年后相聚唱红歌”发到快手上。秀森兄真是多才多艺啊!他虽已七十多高龄,但仍不懈努力,写的诗歌被多家媒体推出,又潜心整理族史传承文明家风、广结各界文朋诗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他就像一股潺潺清流,精神着实难得。他的行为,深深地打动着、震撼着我庸懒的灵魂。那种“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止息的精神,激励着他坚韧不拔地游弋在艺术的海洋捡拾闪光的贝壳,且守得清贫、耐得寂寞,并为梦想而追求,永攀艺术高峰。
席间,秀森兄拿出他珍藏多年的美酒款待我们,可见其心诚情深。难得的一聚,大家谈天说地、意犹未尽,仿佛遇到不死的时间。
时光荏苒,岁月无痕。怀一颗敬畏之心修养思想的高度,打开智慧之门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提升人生价值亦或永远在路上,方感一路阳光……渐渐地,我被他的执着所俘获。年逾古稀的他对理想踌躇满志,他对生活上进追求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一时也让我对生活再次充满了自信。忽然之间,曹操的言志诗《龟虽寿》经典文句浮现脑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先贤们的人生观是多么地积极向上啊!这才叫人生潇洒走一回,秀森兄不正是今日之老骥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的积极心态也让我拽起生命的风帆不虚度光阴,结识秀森兄此生足矣!
亲切聚首时光短,不觉已至下午三时许,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文友相聚算作雅事,可喜的是我们三人不但年龄相仿、志趣相投,还都有军人情结,这是多么难得啊!真如一次人生的兰亭聚,恨我学疏才浅写不出惊天动地的《兰亭序》而留下毕生之遗憾。但因时间所限,我们不得己只能依依不舍告别。我与增学在秀森兄恋恋不舍的目送中,相互频频招手、依依离去。返程归途中思念今日相聚,心情仍久久停留在那亲如兄弟的氛围中。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作者么兰成 山东冠县人,1952年7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曾任陆军第二十师侦察连任班长等职。1975年2月复员,回乡务农,任生产队长多年。现仍在农村劳作,坚持业余写作,笔耕不辍,先后在报刊发表诗歌百余首,散文十数篇。
原文编辑:赵苏平 巩天宝
本文编辑:徐建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