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蟾蜍,又称台湾蟾蜍,是台湾省广泛分布的一种无尾目动物,主要生活在山区和靠近山区的丘陵地带。作为该地区体型最大的无尾目动物,盘古蟾蜍以其显著的体型和多样的体色而著称。
这种蟾蜍的体型较大,身长在6-20厘米之间,其中大多数个体身长在6-10厘米。雌蟾蜍通常比雄蟾蜍大得多。它们的体色丰富多样,包括红褐色、黄褐色、暗褐色、橘红色和灰黑色等,有些个体甚至具有背中线、花纹或斑块。无论体色如何变化,盘古蟾蜍的身上都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疣,眼后还有一对大型突出的耳后腺。
盘古蟾蜍的耳后腺和疣能够分泌毒液,这种毒液主要用于防御,除非受到极大的刺激,否则它们不会轻易分泌。这种毒素存在于蟾蜍的卵、皮肤及内脏中,而肉质本身并不含有毒。毒素属于强心配醣体,具有心脏毒性,误食后可能导致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致命。
盘古蟾蜍以昆虫为食,有时也会吃蚯蚓。它们常常在步道、空地或路灯下等较亮、虫类较多的地方觅食,觅食时总是坐在地上,等待食物进入攻击范围。与黑眶蟾蜍不同,盘古蟾蜍除了使用舌头外,还会直接用嘴巴叼起食物,因此能够摄取更大型的猎物。
由于本身具有毒性,盘古蟾蜍的天敌并不多,除了大冠鹫和少数蛇类外。当遇到攻击时,盘古蟾蜍会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包括类似俯卧撑的动作,鼓气姿势,甚至装死。最后,它们会从耳后腺喷射毒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