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歌仔戏剧团受邀到新加坡访问演出。从5月16日至6月2日,演出18个传统戏、移植剧目。
可惜17日至23日我随南华潮剧社在柬埔寨访问演出,错过了《五女拜寿》、《李三娘》、《珍珠塔》、《乞丐与状元》等歌仔戏剧团的拿手好戏。
厦门歌仔戏剧团以移植自扬剧的《百岁挂帅》作为开锣戏。
移植,就是在保留扬剧剧本主题、剧情的前提下,通过唱腔、曲牌、打击乐和表演等各种艺术手段把非本剧种剧目改变为歌。仔戏上演剧目,并且彰显歌仔戏音乐特点和表演特色。
歌仔戏剧团首晚演出爆满,观众看到他们熟悉的知名演员,更看到一些不熟悉的新面孔。在武戏部分,多次热情的鼓掌。
扬剧是在花鼓戏、苏北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1950年正式定名为"扬剧"。1959年以《百岁挂帅》扬名大江南北。
移植为京剧《杨门女将》扩大这个故事的影响。这部戏角色多,生旦净丑都有,有实力的剧团可以以它展现剧团整体水平。
厦门歌仔戏剧团在城隍庙的演出,武戏部分非常精彩,文戏部分有陈丽娟(佘太君)、庄必芳(柴郡主)、庄海蓉(宋仁宗)、陈志明(八贤王)、郑惠兵(范仲华、采药人)、苏燕蓉(三夫人)、黄娟娟(二夫人)集体亮相,武戏部分,林姗姗(穆桂英)及年轻团员的精彩表演。为韮菜芭城隍庙的“百日大戏庙会”留下绚丽的篇章。
扬剧是在花鼓戏、苏北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1950年正式定名为"扬剧"。1959年以《百岁挂帅》扬名大江南北。移植为京剧《杨门女将》扩大这个故事的影响。
这部戏角色多,生旦净丑都有,有实力的剧团可以以它展现剧团整体水平。
厦门歌仔戏剧团在城隍庙的演出,武戏部分非常精彩,文戏部分有陈丽娟(佘太君)、庄必芳(柴郡主)、庄海蓉(宋仁宗)、陈志明(八贤王)、郑惠兵(范仲华、采药人)、苏燕蓉(三夫人)、黄娟娟(二夫人)集体亮相,武戏部分,林姗姗(穆桂英)及年轻团员的精彩表演。为韮菜芭城隍庙的“百日大戏庙会”留下绚丽的篇章。
扬剧电影里台词节奏、情感起伏和锣鼓配合得极好,仁宗和佘太君那场戏很出彩,值得歌仔戏借鉴。
演出在十点十分左右结束,时长附和欣赏习惯。观众带着美好的记忆,三五成群余兴未了,欢快走向近在咫尺的地铁站。
AK丨编辑
HQ丨编审
新加坡眼丨来源
新加坡眼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视频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直播等你来看,点击下方预约起来!
上新加坡眼官网搜索更多关于新加坡的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