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开幕
第九届青年
地学论坛
青年地学论坛
作为地球科学领域青年学者的“思想集市”
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
今年,青年地学论坛来到
海上花园城市·厦门
这也是论坛首次在沿海城市举办
2024年5月18日
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在厦召开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主办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承办
01
-鹭岛特色,海韵悠扬-
奏响青地乐章
伴随着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带来的《鼓浪屿之波》、《台湾民谣 春风》弦乐表演,青年地学论坛在这座浪漫的音乐之城拉开帷幕。
论坛开幕式由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执行主席、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曹知勉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副校长尤延铖教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郑煜铭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研究员致开幕辞。
曹知勉教授主持开幕式
尤延铖副校长对与会地学工作者和青年学子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厦门大学将继续发挥特色海洋环境学科群优势,在服务海洋强国、科技强国战略上持续不断地贡献厦大力量。期待通过本次论坛,新一代青年地学人能够交流互融、缔结友谊,激荡动能,把握地球科学的发展大势,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尤延铖副校长致开幕辞
郑煜铭副所长表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发展,希望借此次论坛之机,与青年科学家们一起,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不懈奋斗。
郑煜铭副所长致开幕辞
陈彬副所长总结了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技赋能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厦门实践”。希望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基于自身资源优势,乘着青年地学论坛的东风,与全国地球科学学者深入交流学习,推动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长远发展。
陈彬副所长致开幕辞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晏宏研究员致辞,回顾了论坛十年发展史,寄语青年地学同仁不忘初心、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为实现科技自强自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晏宏研究员致辞
随后,论坛颁发特别贡献奖。武汉大学沈焕锋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王芳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周晓兵研究员获奖。
沈焕锋教授(左三)、王芳研究员(左二)和周晓兵研究员(左一)获特别贡献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耿雷教授代表下一届论坛承办方宣讲。他表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于2025年接过接力棒,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书写青年地学论坛“跨山越海,共赴星空”的新篇章。
耿雷教授宣讲
随后,由论坛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肖勇研究员主持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贺泓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金华研究员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02
-前辈分享-
传递地学科研接力棒
海岸带复杂系统演变与临界过程
戴民汉院士
戴民汉院士深入阐述了海岸带复杂系统的战略地位及其面临的重大挑战,分析了海岸带复杂系统演变所需要解决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即,海岸带复杂系统的协同演化及其驱动机理、临界过程及级联效应以及预测优化适应管理等。他指出,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胁迫下,海岸带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加剧。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体系和新范式”,从有限区域出发、全局带动,融合数据-模式-孪生技术,构建陆海统筹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科学框架,赋能海洋强国战略。
大气中的环境催化过程
贺泓院士
贺泓院士深入剖析了大气环境催化研究的科学问题、应用与挑战,阐释环境催化的基本原理,论述大气霾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强调城市微界面过程对大气环境的显著影响。并探讨了大气环境的自然自净能力和人工强化措施,提出需要构建涵盖气、水、土多介质的人工自净技术体系,以支持自净城市建设。
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
过程中的硫循环
沈延安教授
沈延安教授回顾了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事件,阐述了四硫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分馏模型,为理解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硫循环提供新视角。通过分析全球代表性沉积盆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揭示出生命大灭绝期间硫循环的动态变化,指出富硫化氢海水的上涌可能是导致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他还深入探究大火成岩省喷发对陆相生物大灭绝的影响,强调硫循环在地球历史上的关键作用。
气候变化下的高寒草地
与湿地土壤碳库稳定性
王艳芬教授
王艳芬教授阐述了青藏高原对于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性,以植物与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及其互馈为基础,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草地与湿地碳循环过程,提出了土壤碳库稳定性是系统稳定性,由碳输入和土壤碳周转共同决定。同时,王教授以地球关键带为视角,强调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潜在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报告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高寒草地与湿地土壤碳库稳定性的深刻见解,也为应对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地磁学:前沿与交叉
李金华研究员
李金华研究员通过介绍自身研究团队针对趋磁生物方面的研究经历及成果,阐释“生物地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目前存在的科学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李金华研究员强调,地磁场和生物相互作用,生命在持续变化的地磁场中繁衍生息,受保护并利用。同时他强调将古论今与古今结合,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推进生物地磁学的发展。
“陆海之书、青春共读”
本届青年地学论坛延续了
“自由、赓续、交流”
三大关键词
让我们继续关注
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中的
20个地球科学主题
280个延伸专题
4500余个精彩报告
这场科学盛会既是知识的分享,
更是启发思考的智慧海洋。
静待后续报道!
出品 |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组委会
科学指导 | 林昕 简星
新闻编辑部
组长丨张敏
何诗凡 吴简筠 于世豪
策划编辑丨甘少敏
排版丨何诗凡、刘欣然
责编 | 胡景云 刘欣然 王冠菲
审核 | 曹知勉 王磊 柳本立
总编:70.8海洋媒体实验室
信息来源:海洋媒体实验室。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