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探索交能融合 加快形成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

0
分享至

原标题:探索交能融合 加快形成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在实现“双碳”目标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背景下,探索将能源体系“供给、输送、存储、利用”与交通行业“建、管、养、运”协同融合发展,是推动交通强国建设、加快形成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交能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交能融合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交通和能源同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产业。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导向,推动交通网和能源网升级为集成共享的深度耦合发展,并以此培育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形成新动能,是两大传统行业发展方式的重大革命,也是我国跨交通、能源等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交能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交通碳排放占比为10.4%,在交通碳排放中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不到5%,绿色低碳转型任务异常艰巨。因地制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对于助力交通行业由能源“消费者”向“产销者”转变、推动交通和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升级、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交能融合是国家交通和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能源综合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严重危及国家安全。交通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是在国家总体安全目标导向下实现“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交通强国战略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的现实选择。

交能融合是建设绿色交通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共有之义

交能融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交通和能源均是传统产业,必须站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升级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二者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整合二者共有要素,在此基础上推动交能融合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提升,从而打造新的增长点和增长空间,找到适合各自增长的“第二曲线”。

交能融合是绿色交通建设提质增效的新途径。交通行业普遍存在投资高、周期长的特点,在偏远地区更是面临有需求无人建的窘境。交能融合在就地利用新能源资源基础上拓展新的盈利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交通行业可持续性发展。交通运输部鼓励并支持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分布式“新能源+储能+微电网”项目。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应抓住契机积极攻关,产生一批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对行业起到提质增效作用的科研成果,有效促进“安全、便捷、高效、经济、包容、韧性”可持续交通体系建设。

交能融合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新支撑。交通行业用能水平不断增长,对就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客观需求也不断增长,尤其是我国中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发达,但土地资源稀缺、能源供应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从这个意义上讲,交能融合将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巨大储能资源池。同时,交能融合也是新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不同种类低碳能源的交通供能需求互动新技术和新装备研发、推广及应用将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面推进交能融合发展的破题之策

强化系统观念做好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为交能融合指明了建设方向。为此,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积极破除地方、行业、部门之间的体制壁垒,推进相关行业产业规划、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制定;进一步明确交能融合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建立覆盖交能融合规划设计、融资管理、建设运营、用能监测等全生命周期技术标准体系;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绿色能源项目核准与电网接入等审批流程,健全交通与能源融合设施的建设审批、验收流程等。

以科技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能源头部企业及相关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力量,以科技创新推动交通与能源领域加快形成产业间跨界融合、产业链内在融合、要素间交互融合、区域间协作融合的良好态势,持续培育壮大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其一,有组织推进交能融合关键核心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关。创新交通和能源智慧调度技术,加快新型储能及安全管理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发应用,构建柔性互联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多场景交能融合一体化智慧运营技术攻关,推进“车、能、路、云”一体化发展;加快突破运输装备安全智能绿色技术,大力发展高性能新能源驱动的机车车辆技术,突破智能感知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加快储能型冷链运输等物流装备技术研发;构建灵活、弹性、清洁、高效的交通自洽能源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优化调度技术体系,研究适配不同场景的交通自洽能源系统,开展“源-网-荷-储-充”灵活性挖掘、多向互动与布局设计技术攻关,建立交通自洽能源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其二,加大交能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发挥“政产学研”多方优势,搭建供需对接、利益共享的科技创新融合体系,政策性支持交通基建的绿色供能、交通工具的智慧用能、交通场景的能源转换、新型储能与虚拟储能、双网融合,以及电热冷氢高效变换、源网荷储智能一体化运营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创新研发,推动装备换电、移动应急充电、智能有序充电、电池银行、新能源运输装备融资租赁、基础设施共享运营、“平急两用”综合服务站、源网荷储、风光储充换一体化等新模式应用到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探索推进交能融合湖南实践。当前,湖南应立足本土能源资源禀赋、用能需求、建设条件等要素,积极探索推进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湖南实践。其一,成立交能融合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我省相关高校交通与能源学科专业优势,搭建多学科交叉和跨行业研究平台,在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协同运行、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等方向开展工作,打造引领学术前沿的创新高地。其二,制定交能融合发展战略。在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十四五”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基础上,尽快明确交能融合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行动指南。同时,辅之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基金等政策支持,激励交能融合项目投资建设,力争加快实现我省新型交通产业总产出突破万亿元、产值占全省GDP超过10%、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其三,创新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允许交通领域新能源设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通过售电、需求侧响应等方式获得经济效益;探索交通服务、能源服务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一体化交通能源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作、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交能融合项目投资建设;建立能源互联网平台等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交通和能源数据互联互通,为管理决策、运行监控、应急响应等提供数据支持。其四,推动建设交能融合产业链闭环。以全省8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四网融合”为抓手,联动建设我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我省特高压、储能、材料、交通等产业领域优势,在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构建中抢占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制高点,打造“四网融合”万亿产业,以高质量的交能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付宏渊,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湖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中工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
147140文章数 110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