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黄的麦浪中,有一个人微微俯身、仔细查看飘香的麦穗,几十年如一日,就这样守着这一片金色的海洋。他叫庄巧生,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小麦育种事业。为了让中国人吃饱、吃好,他严谨治学、潜心研究,为我国小麦育种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庄巧生院士
年少立志:学习是一种追求和习惯
庄巧生从中学开始就十分好学上进,对于学习总是持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对于不同学科,虽然学习程度相差不大,而实际效果则有所不同:物理学习是需要自己善于开动脑筋来推理思考,而英语学习对于庄巧生这样从零开始的学生来说,就要既重视,又培养兴趣,无论单词、文法和作文都认真听课、自学和练习。为了学好英语,他有机会就翻阅中华书局为初学英语的中学生准备的辅助教材。
当时,远在南京的私立金陵大学,效美国康乃尔大学办学,文、理、农三院嵯峨,享有“江东之雄”的美誉,尤其农科为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之先驱,闻名世界。
1934年1月,庄巧生中学毕业,碰巧看见报纸上刊登了福建省教育厅第三届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考试的消息。因为各科录取人数很少,只取前两名,庄巧生考虑到自己对生物学还有一些兴趣,就选择了农科。
考试结果出来后,庄巧生以农科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福建省教育厅资助清寒学生修读大学的奖学金资格,为进入大学学习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坎坷的少年求学之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海无边,勤可作舟。从小就离开农村的庄巧生其实对农业的积累并没有很多,所以他认为自己应该好好补课。“再说拿了省里助学金上学,如学习成绩不好岂不辜负了别人的期望,一旦有闪失还可能丧失继续就学的机会。”
就这样借着一股无形的劲儿,他勤勤恳恳,力争上游。大学期间所修课程几乎门门成绩优异,随着知识的积累,他的视野日渐开阔。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农业科研工作亟需人才投入,“祖国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就这样,他萌生了一生都要在农学领域不断进取的志向。
漫漫科研路:挑战困难勇攀高峰
1946年10月,抗战胜利之后,各科研院所逐渐恢复正常的科研工作,亟需合适的科研人员,庄巧生毅然北上,到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报到,想要在这里发光发热。来到华北这片土地上,庄巧生立刻就对当地的小麦育种工作痴迷了、不舍了,始终如一坚持实验研究,一待就是60多年。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不辞辛劳,日夜扎根在试验田里。
小麦育种工作是极其艰辛的,科研投入巨大但是回报率并不高。利用传统方法育种,完成一项育种工作、拿出一个新品种最快也需要长达8年多的时间,光是日日夜夜在试验田里进行实地反复检验就需要好几年,一旦遭遇天气、土壤等不适宜因素的影响就很可能会全部失败。况且相比较下,病虫害的进化速度要快得多,比如小麦条锈病,平均每五年半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病害变种。
1950年春,全国小麦条锈病暴发,老百姓们都急需“神兵天降”来拯救那一亩亩洒了无数汗水耕耘的麦田。在劳苦民众的期望下,庄巧生下定决心选育能防止条锈菌的小麦新品种。
在他和团队的不断努力下,他们先后育成北京8号和北京10号新的小麦品种,成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华北平原的主要小麦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达到2000万亩,成功解决了小麦易患条锈病的问题,使小麦亩产量大幅增长。
庄稼人需要什么样的好麦子,他就研究什么样的麦子。为了培育具有更加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庄巧生很早就开始考虑优质替代品种的培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丰抗8号和丰抗2号为代表的丰抗号小麦系列品种成功问世。这一系列品种有着非常优秀的性状,不仅根茎强韧可以抵抗大风,还兼具了抗病的优点。这一批小麦新品种的成功推出又为全国小麦增产提供了有力的种源支持。
为了选育出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庄巧生不仅仔细观察、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还亲自到全国各地的麦田进行实地考察。在多年的育种工作中,他几乎养成了一种职业病——凡是碰到外来的抗锈病品种,总要想用它和本地的优良品种试配一下、搞搞杂交以观后效,他说这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老骥伏枥:燃烧余热启迪后辈
庄巧生对待麦苗就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细致入微。即使到了九秩之年,每到开春或麦收的时节,他还一定要去一次试验地。他说,每每与麦子待在一起,对他而言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享受。
作为一个“麦苗痴”,他不仅时时刻刻关心着小麦育种事业的发展,还积极发挥自己的余热,带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走上育种的科研道路。1995年,庄巧生把获得的“何梁何利奖”总计10万港币的奖金全额捐献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用于奖励在小麦育种方面作出贡献的年轻人。不仅如此,他还常常进入校园,与学生们分享自己有趣的经验和故事,鼓励他们勇攀科学高峰。
或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从事小麦遗传育种这样的长期性研究实在是寂寞又艰苦,然而庄巧生在耄耋之年仍不遗余力地为祖国的小麦育种事业奔忙,身体力行地告诫年轻人,“人这一辈子,总是要做点事的”,告诉他们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一片丹心为麦田,俯身甘做引路人”,2022年5月8日,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与世长辞,享年106岁。
庄巧生一生著述颇丰,先后编著了《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中国小麦学》等一系列专著,为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末小麦育种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他人的赞许,他只是简单用两句话为自己的人生做下总结:“一是育成十来个优良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二是编几本与小麦或育种有关的专著,为国家科技事业留下一些历史记录,仅此而已,微不足道。”
最新资讯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展览向公众开放团体预约
麦田里的守望者:庄巧生的育种人生
哈工大“八百壮士”之一,助力“中国天眼”成功“开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