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六年(1917年)6月30日晚,一心密谋复辟满清的张勋借着府院之争,带领五千辫子军进京,随后穿着蓝纱袍、黄马褂、红顶花翎和康有为、王士珍等人一起乘车入宫,拥立已经退位五年的溥仪登上皇位,宣布复辟。
当然,张勋的复辟立马引来全国的声讨,在段祺瑞讨逆军下,溥仪在位仅仅十二天就再次宣布退位,复辟闹剧结束。
表面来看,张勋复辟不过十二天,也没掀起什么水花,但问题是他这次复辟差点让中国万劫不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次复辟背后的推手就是德国,而复辟的本质其实是是否参与一战。
早在清末的时候,德皇威廉二世就非常支持满清,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威廉二世本身就是一个独裁倾向很强的半权威君主,自然很讨厌共和制,也不喜欢君主立宪制。
此前欧洲就不断爆发反对君主的运动,尤其是针对奥匈皇室的刺杀活动不断,让威廉二世非常担忧。
在威廉二世眼里,满清不过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一旦也成为共和制,势必引发欧洲共和主义者的共鸣,直接影响欧洲君主制的稳定性,进而动摇奥匈皇室,可以说,威廉二世发动一战的一个因素,就是不能容忍塞尔维亚刺杀奥匈帝国皇储。
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阿尔贝特?冯?霍亨索伦
除了德国,英国作为欧洲君主制国家,也认为君主制有存在的必要性,因而为了自己利益,一度支持袁世凯攻打革命党,引起革命党的不满。因为革命都在南方进行,革命党表示,一旦英国支持满清,那么革命党将不再保护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在利益和君主制面前,英国很快抛弃了满清,毕竟英国并不是绝对君主制,对君主权威的敏感程度不如德国。而日本本来就和英国是同盟,自然亦步亦趋,就这样,唯一支持满清的列强唯有威廉二世了。
但还没等威廉二世有什么动作,溥仪就宣布退位,覆灭太快,也让威廉二世耿耿于怀。
民国刚刚建立,威廉二世就通过倾向于君主制的梁敦彦向袁世凯吹风,说清朝虽然没了,但中国还是需要一位皇帝的。除此之外,威廉二世还暗中拉拢袁世凯儿子袁克定,说德国将会全力支持袁世凯的统治,本来袁世凯就非常崇拜德国,有了威廉二世的推波助澜,袁世凯也开始密谋恢复帝制。
结果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不久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威廉二世只能图谋复辟满清了。为此豢养了一大批支持满清的知识分子,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康有为和胡嗣瑗,康有为本人就非常崇拜威廉二世,经常鼓吹“帝制德国比共和法国强大”的迷惑性理论。至于胡嗣瑗,就是张勋的幕僚,参与复辟活动,后来追随溥仪。
除此之外,在一帮列强里,满清对德国颇有好感,清末新政的时候,慈禧就和大臣询问以谁为师。虽然众大臣纷纷建议,但慈禧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毫无摆设,日本君主立宪制下天皇权力不大,基本都是藩阀主导改革,而法国、美国则直接跳过,共和制是绝对不行的,选来选去,只有德国最为理想。为此晚清开始向德国取经,最终搞出了让大臣们离心离德的皇族内阁。
清朝覆灭后,一帮遗老遗少聚集在青岛密谋复辟,背后的推手就是威廉二世。
劳乃宣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作为英国盟友,立即攻占了德国侵占的青岛,此时威廉二世的重心主要放在欧洲,暂时管不了清朝复辟的事情了。但到了民国六年(1917年),威廉二世却再度提及复辟清朝的事情,让传教士送给劳乃宣一封信,劳乃宣是铁杆复辟党,也是德国豢养的文人之一,在德国建的尊孔文社里主持日常事务。当然尊孔文社成立目的就是让一群遗老遗少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复辟。
劳乃宣得到威廉二世的书信后非常兴奋,直接进入北京拜见溥仪,甚至劝说溥仪和德国皇室联姻,这样德国就会大力支持溥仪的复辟。
时隔多年,威廉二世为何又提及复辟之事呢?原来在欧洲战场上,德国陷入胶着,局面也越来越孤立。
不仅如此,民国六年(1917年)2月的时候,美国宣布对德国断交,宣战也已迫近,至于国内,则因是否参加一战而闹起了新的争论。
其实早在一战爆发后,梁士诒就劝袁世凯对德宣战,认为德、奥必败,但袁世凯坚决支持德国,加上德国承诺帮助自己登位,一直有所犹豫,而且日本人又极力反对,这才作罢。但随着一战的深入,各国在残酷阵地战和消耗战下对人力资源消耗极大,英国和沙俄又想起人口众多的北洋政府了,以贷款和援助兵工厂的代价,希望北洋政府派人参战。然而和上次一样,日本为了私利又加以阻挠,而且还向协约国施压,迫使协约国放弃这个计划。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都被段祺瑞掌握,段祺瑞对当时局势看得很清楚,想要抑制日本人侵略,参战是必经之路,而且他料定德国必败,到时候中国成为战胜国,可以获得不少利益。因而从民国五年(1916年)10月开始,就秘密和英国商量参战的事情。当然,消息刚传出,又得到日本的反对,后来协约国许诺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特权,日本这才同意。然而美国又节外生枝了,美国认为日本独霸山东影响自己的利益,因而反对段祺瑞对德国宣战,并且拉拢了黎元洪。
段启瑞
至此,在日本和英国支持下极力参战的段祺瑞和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的黎元洪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引发了更加激烈的府院之争。
而此时的德国也得知协约国的计划,为了避免进一步被战略孤立,决心利用复辟派复辟阻挠中国的参战,甚至尽可能把中国争取到德国的阵营。
此前奥斯曼帝国就在德国的金钱美女攻势下,加上自身的野心倒入德国阵营,威廉二世想要继续复制这个手段。
就在威廉二世积极策划复辟的时候,德国却直接给段祺瑞一次宣战的理由。
民国六年(1917年)2月24日,德国潜艇击沉了一条法国船,船上有543名华工,引起北洋政府的不满,此前北洋政府就表达了对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进行了警告,但德国依旧我行我素。在汹涌的民意下,3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与德国断交。4月6日,美国又对德国宣战,局势愈发地对德国不利,很显然,有了这个恶劣事件加上日本的支持,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只是时间问题,毕竟段祺瑞已经促成督军团支持对德宣战了。因而威廉二世打算孤注一掷,立即敦促复辟派尽快行动,选来选去,就选择了手上有兵又热衷于复辟的张勋。
德国公使回国前先秘密找了张勋,随后又秘密向张勋提供了2700万元的金钱资助,并且利用铁路帮助张勋运输军火。
张勋辫子军
而此时黎元洪和段祺瑞因为到底参不参战问题进行了摊牌,黎元洪依靠总统命令宣布解除段祺瑞的总理职务,段祺瑞则拒不承认免职令,给了张勋入京的机会。
张勋表面伪造老好人,实际上打算将鼓吹参战的段祺瑞和美国背景的黎元洪全部赶走。
民国六年(1917年)的德国还能给张勋什么帮助呢?要知道此时的德国人自己都在芜菁之冬中饿肚子了。但德国会告诉张勋吗?显然不会,毕竟此时的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德军击溃沙俄主力,沙俄内部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下台的消息。而欧洲战场上,法军哗变,英军伤亡惨重,怎么看德国优势很大,张勋自认为德国这个大腿可以抱住。
随后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期间,小朝廷任用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德国豢养的复辟派,可以说威廉二世复辟的计划初步成功。但没想到复辟后国内反应这么大,段祺瑞立即组织讨逆军与张勋对抗,而协约国也知道德国密谋满清复辟的情报。仅仅十几天,段祺瑞就迅速平定了张勋复辟,张勋败亡后在德国人的帮助下逃入荷兰使馆,至此威廉二世的孤注一掷彻底失败,北洋政府对德宣战成为定局。
民国六年(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然后废除此前与他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租界,逮捕和拘留德奥在华人员。一年后,德国战败投降,中国获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资格,可以说作为胜利国,对于日后废除不平等条约,介入国际事务,取得被国际普遍同情的立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但要是张勋复辟成功呢?必然会倒向德国,然后和德国一起沦为战败国,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比如奥斯曼帝国,彻底成为德国陪葬品,被整体瓜分,要不是出了一个凯末尔,奥斯曼帝国就彻底沦为内陆国。但即便如此,战前有550万平方公里的奥斯曼帝国则缩水到今天78万平方公里,领土缩水率超过70%。至于奥匈帝国更惨,彻底分崩离析,分裂成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彻底成为历史名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