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麻醉科
麻醉医师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能力提升计划
一、 医院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简称上海六院)始创于1904年,其前身为上海西人隔离医院,是一家历经百余年积淀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2月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正式并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启了两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目前,医院设有徐汇、临港两个院区;核定床位2366张(批复床位3226张),其中徐汇院区1766(批复床位2026张)张、临港院区800(批复床位1200张)张;临床医技科室52个。近五年来,医院年门急诊量最高突破500万人次,年出院人次最高达到近15万人次,年住院手术最高超过11万人次。
1980年,陈中伟教授因在骨科断肢再植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在糖尿病遗传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贾伟平教授因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杰出成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还拥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名、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名、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4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基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58名
2023年1月28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在我院挂牌成立,我院是中心主体单位之一。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和“断肢再植的摇篮”。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运动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骨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针推伤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1个(妇产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个(耳鼻咽喉科学、医学影像学),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学科3个(四肢显微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介入影像学),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振龙头”系列2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展两翼”系列1个(医学影像科),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1个(药剂科),上海市卫计委中医临床优势专科1个(中医学),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5个(麻醉学、康复医学、儿科学、临床药理学、营养学)。医院年门急诊量399.80万人次,各类手术11.68万人次。医院连续五届15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历年来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服务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基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58名。
二、学科简介
上海六院麻醉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两大院区共有手术室83间,其中徐汇院区分为五大手术区,设有66间手术室,2023即将落成的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大楼将新增手术室36间。临港院区现有手术室17间,2024年即将投入运营的二期工程外科手术中心将新增手术室34间,至2025年两大院区总手术将达150余间,年手术量超15万余例。各院区手术室均按高标准设置麻醉准备室、神经阻滞操作室、PACU、日间手术病房、疼痛门诊和麻醉门诊术前评估中心,配备多台多功能超声仪,并拥有先进的麻醉及监测设备。形成了以临床医疗为主体,专业教学和科研并重的综合发展模式。涵盖了临床手术麻醉、危重病医学、日间手术麻醉、无痛内镜麻醉、麻醉医学实验室等,同时也是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作为医院重要平台科室支撑着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
经过科室领导人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六院麻醉学科逐步形成了创伤骨科麻醉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为主体,各亚专科麻醉共同发展的专业特色,其中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麻醉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广泛的知名度。每年完成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妇产科、整形外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等各类手术的麻醉100000余例。其中全身麻醉占60%。每年救治多发严重创伤病人1000余例,完成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50000余例。每年还完成鼾症手术400余例,减重手术600余例,强直性脊柱炎和颈椎骨折手术300余例。在创伤病人的麻醉、困难气道管理、液体复苏以及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等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科室现有麻醉专业医师106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9人,博导3人,硕导4人,研究生学历占80%以上。目前科室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及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0项,每年发表SCI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授权、受理专利多项;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杰出基础研究奖等奖项”。科室主办两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分别为“创伤患者抢救、麻醉与镇痛新进展”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培训班”,每年开办多期,享有盛誉。以科内骨干力量为主编纂出版了《骨科手术麻醉--经典病例与超声解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等麻醉学专著。学科与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合作关系,并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医学院等国外知名机构联合开展培养高端医学人才。
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区域麻醉培训中心介绍
上海六院麻醉科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区域麻醉培训中心,同时也是骨科麻醉培训基地。作为全国医学进修基地之一,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成熟的教学管理团队和培训体系。现有进修带教资质教师55人,同时拥有多名交大名师、医学院杰出带教老师、优秀住院医师带教老师,基地教师先后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药杏林育才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导师奖”等荣誉称号。培训中心实施“导师制”,即由一位责任导师负责每位进修医师的培训过程,临床工作中根据轮转要求,由各亚学科老师进行“多对一”教学,全方位对进修医师进行系统理论学习、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及人文知识的培训和生活关怀。临床工作实行“中班制”,科室每天安排中班协助麻醉术前访视,并接管每天未完成的手术麻醉,大大减轻了临床的工作负荷,做到人性化管理。学科每年还举办多期继续教育学习班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培训周,定期举行专科技术培训示范教学及病例讨论,为进修医师提供多层次的学习途径和平台。近年来基地已培训麻醉科进修医师数百人,并顺利结业,2016年被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评为“区域麻醉优秀培训中心”。
四、培训中心领衔专家
王爱忠,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行政主任。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学分会理事及秘书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分会和上海医师协会麻醉专科分会委员。2020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超声在神经阻滞、深静脉穿刺和肺栓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2021年获得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超声在可视化麻醉和镇痛中的应用”;2018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颁发的“区域麻醉突出贡献奖”和“最美园丁奖”。主编著作三部:《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阻滞和深静脉穿刺置管》、《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急性和慢性手术后疼痛诊疗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项。主要从事创伤患者的麻醉及镇痛工作。专长: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和镇痛治疗。
崔德荣,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行政副主任,临港院区麻醉/疼痛科行政主任,临港麻醉重症党支部书记。20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Romond C. Koehler教授指导下开展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任职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超声分会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创新与推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麻醉专委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麻醉与疼痛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孕产妇与儿童创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课题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名,发表SCI论文18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00,主(参)编著作5部。入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优秀青年麻醉人才计划,多次受邀在欧洲麻醉年会、美国麻醉年会进行大会发言。2019年荣获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杰出基础研究奖”,2020 年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药杏林育才奖”,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通讯邮箱:cuishuning118@163.com
范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麻醉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以及睡眠和麻醉机制研究。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IF=11.719)杂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篇,在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IF=9.375)8篇,在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Medicine, Minerva Anestesiologica, BMC Anesthesiology等其他高水平杂志发表SCI论文12余篇。在国际上发明原创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二十余项,主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一部。2020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21年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通讯邮箱:fankunmazui@hotmail.com
五、上海六院临港院区麻醉科区域阻滞能力提升计划
区域阻滞能力提升计划培训内容(3-12个月)
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技术
培训内容(3-6个月)
1
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技术
2
锁骨上臂丛阻滞技术
3
锁骨下臂丛阻滞技术
4
腋路臂丛阻滞技术
5
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技术
6
肋间臂神经阻滞技术
7
腋神经阻滞技术
8
胸长神经阻滞技术
9
肩胛背神经阻滞技术
10
胸背神经阻滞技术
11
肩胛上神经阻滞技术
12
掌指神经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下肢神经阻滞技术
培训内容(3-6个月)
1
股神经阻滞技术
2
隐神经及其分支阻滞技术
3
骶丛及其分支阻滞技术
4
坐骨神经及其分支阻滞技术
5
闭孔神经阻滞技术
6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技术
7
股后皮神经阻滞技术
8
阴部神经及其分支阻滞技术
9
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技术
10
臀中、上皮神经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脊柱部神经阻滞技术
培训内容(6-9个月)
1
胸椎旁间隙阻滞技术(清醒开胸技术)
2
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
3
椎板平面阻滞技术
4
脊神经后支阻滞技术
5
腰丛阻滞技术
6
骶管阻滞技术
7
椎管内麻醉技术
8
桡动脉、颈内静脉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颈部神经阻滞技术
培训内容(6-9个月)
1
颈浅丛阻滞技术
2
耳大神经阻滞技术
3
枕小神经阻滞技术
4
颈深丛阻滞技术
5
颈神经根阻滞技术
6
颈神经后支及内侧支阻滞技术
7
枕大神经阻滞技术
8
第3枕神经阻滞技术
9
副神经阻滞技术
10
膈神经阻滞技术
11
喉上神经内侧支阻滞技术
12
舌咽神经阻滞技术
13
环甲膜及气管穿刺技术(清醒气管插管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胸、腹壁神经阻滞技术
培训内容(9-12个月)
1
肋间神经阻滞技术
2
前锯肌平面阻滞技术
3
肋间神经前皮支阻滞技术
4
胸肌阻滞技术
5
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
6
腹直肌鞘阻滞技术
7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技术
8
生殖股神经阻滞技术
9
腰方肌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头面部神经阻滞技术(疼痛特色专科)
培训内容(9-12个月)
1
经翼腭窝上颌神经阻滞技术
2
下颌神经阻滞技术
3
颏神经阻滞技术
4
耳颞神经阻滞技术(清醒开颅技术)
5
眶上神经阻滞技术(清醒开颅技术)
6
面神经阻滞技术
7
腹腔神经丛阻滞技术
8
上腹下丛阻滞技术
9
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
10
迷走神经阻滞技术
六、招募对象
1、招募对象:具有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全日制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麻醉科医生。
2、具有正常履行培训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七、招募办法
1.进修报名
请填写进修医生申请表(可在上海六院官网下载),并同时将个人简历、学历证明及其他资格证书等材料电子版发送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修医生招募邮箱(fankunmazui@hotmail.com)。
2.资格审查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根据收到的报名邮件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对象将会收到进修医生录取通知。
3.进修时间:3-12个月
4.相关待遇
上海六院临港院区统一提供住宿,科室根据进修医生实际临床能力与工作量给与一定金额的工作津贴。
5. 其他事项
进修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可由科室推荐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八、联系方式
联系邮箱:fankunmazui@163.com
联系电话:范坤 医生 18964917372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环湖西三路222号
热忱期待您的加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