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逛公园看白鹭、锦城湖看黑天鹅、青龙湖看小狐狸...…家门口的快乐,是个成都人都忍不住“凡尔赛”一盘。5月22日,迎来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随着环城生态区的建成,成都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不仅让环城生态区成为热门打卡地,同时也成为了各种动植物的最佳栖息地。
“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十四五”以来,我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成都市作为唯一分布有七大完整植被类型的省会城市,生物种类繁多、门类齐全,特有珍稀物种异常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了成都无与伦比的生物多样性优势,被誉为“中国西部花园”。
翻开成都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画卷,环城生态区成为成都市民和外来游客的必打卡热门地。
治理水体:
加强生态修复营造鸟类栖息地
漫步环城生态区,时常能看到白鹭、黑天鹅等,动物与游客相处融洽的氛围,离不开成都环城生态区在水体方面的打造:
在青龙湖,通过不动林、不设桥、不进岛、不增建筑的策略,使得公园保留了大量生态林地和自然水域,为野生动物和植物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空间。据成都观鸟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青龙湖片区共记录野生鸟类19目56科257种。其中,水鸟有8目14科76种。中国特有鸟类4种,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10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6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28种。
在锦城湖,通过植草沟、缓坡草地等措施,实现了雨水的自然净化和利用,提升了水域的自净能力。从而改善湖区水质,增强生物多样性,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及在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植被营造:
提升美学价值,加强固碳功能
一草一木、一花一景,从向日葵到油菜花,周末的环城生态公园总有众多慕名打开的游客,这得益于环城生态公园对植被的营造。
据了解,环城生态区持续强调植物组合的多元化和季节相变化,突出园林景观的特色和风格,构建起乔木、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相结合的复层结构。此外,通过对植被进行清杂、修枝等措施,提升美学价值之外也为丰富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成都环城生态区也为城市周边的昆虫、鱼、蛙、螺、虾、蟹、鸟等多种生物营造了适宜栖息地,大大增加了湿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食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通过环城生态公园集约化生态农业不仅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增汇,成都环城生态区提升底栖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对促进生态平衡整体构架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举措:
践行生态保护,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
作为成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成都环城生态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栖息地,还持续通过各种创新措施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系统,成都环城生态区可以通过气象监测设备、负离子仪、自动水位计等设备,及时获取公园内的各项生态数据,为生态价值的揭示和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生态合作方面,成都环城生态区与省林科院合作,开展了鸟类生境改善提升研究,通过林地生境改善、湿地生境改善和招鸟辅助设施设置,显著提升了鸟类多样性。此外创新探索了“农田碳票”、“林业碳票”等模式,完善了绿色碳贷制度,为市民创造了绿色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选择。
环城生态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各种措施和项目,不仅保护了珍稀物种,还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引领下,成都正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公园城市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城市的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