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朝乾隆年间,南疆地区的大小和卓发生叛乱,于是乾隆皇帝便派出名将兆惠,让他率领精锐清军前往南疆地区平叛。
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初,清军对于此战的结果是非常乐观的,当时的清军甚至没有配备太长时间的粮草。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这场战争的难度大大超出了清军的预计,为了能够剿灭大小和卓,清军其实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那么,清军在平定大小和卓之战中,面临着怎样的困难?而清军又是如何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黑水营之战的前奏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出师伊犁平定准噶尔部,这使得被准噶尔部拘禁的大小和卓获得解救,率当地百姓归顺清朝。
但是获得解救的大小和卓在回到南疆后非但没有感恩,还组成了反清叛乱势力,但由于当时清朝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付准噶尔人身上,因而清军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讨伐大小和卓。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平定准尔大局已定,乾隆帝宣示霍集占罪状,指责大小和卓兄弟忘恩负义,调派靖逆将军雅尔哈善率满汉官兵一万人,哈密、吐鲁番两地的维吾尔首领随行参赞军务,南下讨伐。
五月,清军围攻库车,在库车以东的托和鼐(今托和乃)设伏歼敌,取得了首战歼敌二千四百人的胜利。
首战惨败后,霍集占只率八百人进人了库车城,清军如能一举聚歼,方可擒获霍集占,南疆本可不战而定。
但是,当归顺的库车伯克鄂对向将领雅尔哈善进言分析局势并认定霍集占必将突围时,雅尔哈善却并未理会,致使霍集占趁夜率兵从城西出逃,清军围城了数月,最后仅得一座空城。
库车之战,由于用将不当,乾隆帝不得不命定边将军兆惠、副将军富德迅速进军南疆,来解决逃跑的小和卓。
而小和卓霍集占逃出库车后,欲进阿克苏城,原来的伯克本是霍集占任命的心腹,但已被城内的维吾尔民众团结起来将其驱逐,新任阿克苏首领毛拉阿舒尔紧闭城门拒绝。
这使得小和卓不得不逃往自己的老巢——叶尔羌城(今莎车)。
库车一战后霍集占虽得以逃脱,但越来越多的叛众不愿追随大小和卓,阿克苏与乌什相继投诚。
而兆惠在阿克苏头目毛拉阿舒尔和乌什首领霍集斯的欢迎下,顺利取得这两座城市。
阿克苏、乌什归附后,兆惠留下副将富德清剿余贼,自己则率军去追剿霍集占等叛匪,从而拉开了黑水营之战的序幕。
黑水营之战的经过
库车之战一役结束,定边将军兆惠在乾隆帝的催促下,只率领八百人匆忙赶到阿克苏,未等军队集结完毕,就由乌什首领霍集斯随军参赞,带领四千士兵西进,进抵叶尔羌城下。
然而,小和卓霍集占在此坚壁清野,与坐阵喀什噶尔的大和卓布拉尼敦作犄角之势,清军人少不足围城,面对如此不利形势就在城郊叶尔羌河畔有树林水草处立营自固。
由于当地人称叶尔羌河为黑水河,因而清军所建设的营垒,也被称此为黑水营。
黑水营之战前有通古思鲁克之战,十月初十,兆惠造兵前往堵截喀什噶尔要路,亲自领兵至通古思鲁克,欲渡河向叶尔羌城南进兵,收取霍集占的存粮地英峨奇盘山。
不料刚过五百人,桥就断了,霍集占从城中派出骑步兵两万人,把渡河的清军团团围住。
根据清朝史料的记载,在这场战斗中,尽管清军战力强悍且浴血奋战,在短短的五昼夜中就杀敌数千人。
但是面对小和卓手下的优势兵力,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的清军依然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包括高天喜、鄂实、特通额等将领皆战死。
即使是当时清军的最高统帅兆惠,也是多次在战斗中受伤。
最终,这场激烈战斗持续了5天,形势危急,清军被数倍于几的叛军团团围困在黑水营之中,面对这样的情形,战斗经验丰富的兆惠立刻派五人各携告急文书,突围赴阿克苏求援。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当清军副将军富德收到兆惠的求援信之后,他立刻领兵由阿克苏赶赴支援兆惠。
正月六日,富德率兵行至呼尔满(今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与小和卓霍集占率领的骑兵五千余人在此激战。
清军多是步行且马匹缺乏,在交战中处于劣势。
适逢此时,参赞大臣阿里衮督解马匹及时赶到,众将士同仇敌忾,大败叛军。此战持续五天四夜,大和卓受重伤返回喀什噶尔,小和卓则逃回城中,清军取得了呼尔满大捷。
呼尔满大捷之后,清军兵抵叶尔羌河,直压叛军营垒,而兆惠在营中听到枪炮声,知道是援军到达,率部奋勇出击。
富德、舒赫德领左翼,阿里衮、爱隆阿领右翼,两路大兵共击回众,使其渡河逃走,黑水之围得以解除。
乾隆帝有诗《黑水行》反映黑水之围的激烈战斗和危险情形,以此赞叹黑水营孤军固守三个月,终能化险为夷的奇迹。
而黑水营之战,也在《乾隆西域战图之七·通古思鲁克之战》、《乾隆西域战图之八·呼尔满大捷》、《乾隆西域战图之九·黑水围解》中,都有直观而形象的再现。
黑水营之战的评价
黑水营之战是清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乾隆帝将黑水营之战与萨尔浒之战相提并论。
在这一战中,在大小和卓坚壁清野、以逸待劳、人多势众的情况下,兆惠率领的清军被围困了三个月。
特别是在之前的通古思鲁克之战中,定边将军兆惠受伤,手下的多员大将战死,所部三千人又陷人小和卓霍集占二万叛军的重围之中,黑水营似乎岌岌可危。
小和卓霍集占认为攻破黑水营指日可待,就在黑水营外安营扎寨,或进攻,或偷袭,但都被兆惠所率高昂士气的官兵从容对付,一一击退。
叛军虽数倍于清军,包围了黑水营却无法攻破。黑水营之战最终化险为夷,成为乾隆帝统一西域战争中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黑水营解围之后,清军撤回阿克苏休整数月,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夏,清军三万兵马,两路出击,定边将军兆惠由乌什进攻喀什噶尔,副将军富德则先往援和阗,再攻打叶尔羌。
黑水营之战极大地提升了清军士气,极大地打击了大小和卓的气焰,兆惠率军到达前,大和卓劫持民众和牲畜,已于六月二十七日逃离喀什噶尔。
小和卓霍集占随后于国六月二日逃离叶尔羌,并在与大和卓汇合之后,率军向帕米尔高原西窜而清军兵不血刃地进人两城,从而让南疆的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
乾隆帝严令必获首犯,清军穷追不舍,在霍斯库鲁克(新疆阿克陶县邻近的塔吉克斯坦东北部哈尔古什)、阿尔楚尔(今塔吉克斯坦东北部阿尔楚尔山)、伊西洱库尔淖尔(今塔吉克斯坦雅什库里湖),三战三捷。
当清军进行招降的时候,已经被彻底打服的叛军纷纷来投,而众叛亲离的大小和卓,则只能率领少量亲兵逃往了巴达克山国(今天的阿富汗)。
但由于巴达克山国的当地首领惧怕于清军强大的军事实力,因而当大小和卓逃到巴达克山国之后,他就派人将两人杀死,并在之后将遗体转交给追击而来的清军部队。
最终,清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结语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对清朝乃至后世而言都意义重大,特别是在黑水营之战中,兆惠率领的清军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坚守数个月,给当时的叛军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乾隆帝御制《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碑文》以纪念胜利(此碑现藏塔什干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