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南唐徐氏取代吴国,经历了长达30年的时间,即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徐温、张颢谋杀淮南节度使杨渥,到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徐温养子徐知诰迫使吴国皇帝杨溥让位。
1、南唐建国之路
徐温盐贩出身,随同杨行密起兵于庐州,颇受信任。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病卒,左右牙指挥使徐温、张颢立行密长子杨渥为淮南节度使;接着又杀死杨渥,立其二弟杨隆演,徐温迁昇州刺史,在金陵建置水军。
徐温派儿子徐知训在扬州辅助杨隆演,处理日常事务。又命养子徐知诰进驻润州(今江苏镇江),增强声势,以便就近加强对扬州的控制。吴国内外大事全部为徐温父子所专决。随后自北方投奔吴国的平卢节度使、诸道副都统朱瑾杀死徐知训,徐知诰抢先进入扬州,与养父徐温执掌吴国大权。
徐知诰,徐州(今属江苏)人,少年流寓濠(今安徽凤阳东北)、泗(今江苏盱眙北),被徐温收为养子,改名徐知诰。
徐温先以知诰为吴国楼船使,治舟师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又调任润州刺史、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军都副使。徐知诰进入扬州,“尽反知训之所为,接御士大夫,曲加礼敬,躬履素朴,去浮靡,而又宽刑勤理,孜孜不倦。”
并以吴王的名义全部免除吴国杨隆演天祐十三年(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前百姓所欠赋税,其余欠税待农业生产丰收后再缴纳,从而赢得吴国百姓的广泛悦服。
吴国乾贞元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十月徐温病卒,由徐知诰掌握吴国军政大权。
吴王杨溥乾贞元年称帝,拜徐知诰太尉、中书令。徐知诰自己坐镇金陵,留儿子徐景通在扬州,父子二人总揽国事。
吴国天祚三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十月,吴国皇帝杨溥被迫让位,徐知诰在金陵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
2、南唐君主的统一战略
南唐建立后,徐诰(徐知诰称帝前已更名为“诰”)又改称李昪(biàn)。
他从天祐六年(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迁昇州防御使到吴国天祚三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称帝,经历了将近30年的磨炼,富有统治经验。
他规定外戚不得辅佐朝政,宦官不能参与重大政事,保持全国政令、军令的统一。还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发展社会经济。
南唐北以淮河为界与后晋毗邻,西有荆南和楚国,南近南汉,东南接吴越、闽国。
李昪(biàn)称帝时,派遣使者到南汉、闽、吴越、荆南各国表示友好,契丹、新罗、高丽都来人祝贺。
这些国家有的与南唐相距很远,有的虽较近,但军事力量较弱,唯有得到契丹支持的后晋政权实力强大,对南唐构成较大的威胁。
李昪曾召集大臣宋齐丘、冯延巳及太子李璟等人在内廷商议对策,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提出了伺机北伐中原、然后招附南方诸国的统一全国的军事战略。
李昪(biàn)指出,南朝刘裕北伐一度取胜,但不能长期占据中原而匆匆南返;隋末杨玄感未能听从李密进军关中的建议;唐朝徐敬业不北上进犯洛阳;结果都失败了。
历史经验表明,要统一全国,首先要占领中原、关中等军事要地,再逐步扩展到四方。长期偏安江南肯定不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李昪总结这些经验,着重在于教育太子、大臣们充分认识到南唐军事战略的主要打击目标是盘踞中原的后晋王朝。所以他说,倘“中原忽有变故,朕将投袂而起,为天下倡”,出兵收复中原,统一全国。
李昪(biàn)坚决否定大臣冯延巳“兴王之功,当先事于三国”,即首先出兵灭亡闽、吴越、楚国的主张。
李昪明确指出,俟南唐收复中原之后,“然后拱揖以招诸国”,自然是水到渠成,何必兴师动众!如果南唐现在对南方诸国用兵,有的国家会很快灭亡,有的国家或依险拒守,拖延时日,将会消耗南唐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灭亡邻国之后,还要派兵戍守,将会招致南唐兵力的分散。
李昪(biàn)临死之前,还谆谆告诫太子李璟要与邻国和好,切勿效法隋炀帝贪功黩武,自取灭亡。
为了贯彻落实上述军事战略,李昪称帝近六年,从未与南方诸邻国发生战争。
后晋天福六年(南唐昇元五年,941年)四月,南汉要求与南唐联合出兵灭亡楚国,遭到李昪的拒绝。
同年七月吴越大火,几乎烧尽宫室的全部库藏。大臣宋齐丘奏请即刻出兵,趁火打劫,李昪却反其道而行之,派人送去很多金帛缯绮,救援受灾邻国。
但他对后晋的态度则明显不同。
天福元年十二月,后晋军将卢文进投奔吴国,李昪特派兵迎接,授为宣州节度使。
天福五年(南唐昇元四年,940年),后晋安远节度使李金全归附南唐,李昪派鄂州屯营使李承裕领兵3000人前往接应,李金全才安全抵达金陵,任南唐镇海节度使。
后来还委以重任,让李金全担任北面行营招讨使。李昪这样热情地接纳后晋降将,并授以重任,无非是要吸引更多的后晋官将归附南唐,扩充自己的实力。
此外,李昪(biàn)还注意修明政治,内宽刑罚,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屯积财富,为统一全国创造物质条件。
天福八年(南唐昇元七年,943年)一月,烈祖李昪死。
太子李璟称帝并重用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查文徽一伙邪佞之徒,被称为“五鬼”。他们与先朝重臣宋齐丘相互勾结,结成朋党,徇私舞弊,排斥异己,专权国事,滋生事端。
李璟一度退居深宫,将国事交给他们处理。冯延巳自认为有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嘲笑李昪(biàn)是“龌龊无大略”,“田舍翁安能成大事”。
李璟即帝位的第二年,冯延巳一伙人先后策划讨闽、灭楚的战争。
3、灭闽之战
闽国的建立者是在唐朝末年由河南进入福建的王潮、王审知兄弟。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威武军节度使、闽王王审知死,诸子争位,争战不休,政局极端混乱。王审知之子延翰在同光三年袭王位,不久被杀,弟王延钧立。
后唐长兴三年(933年),王延钧称帝,改元为龙启,国号称闽。闽国通文四年(后晋天福四年,939年),传至五世王曦(王审知子),其弟延政在建州(今福建建瓯)另建殷国,与福州(今属福建)王曦公开对立,举兵相攻。
闽国天德二年(南唐保大二年,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南唐帝李璟指责王曦、王延政兄弟残杀,王延政不服,反而讥讽南唐篡夺吴国政权。李璟大怒,断绝了与王延政的关系。
(1)建州之战
闽国大德二年十二月,南唐枢密副使查文徽奏请出兵讨伐建州王延政,朝臣多以为不可,查文徽同党冯延鲁却极力赞成。
李璟命查文徽为江西安抚使,侦察对闽战役是否可行。南唐翰林待诏臧循与查文徽同乡里,曾长期往来福建经商,熟悉当地山川形势,帮助查文徽策划进攻建州的方略。
查文徽到达信州(今江西上饶),上言出兵必胜。李璟遂批准出征。南唐分兵二路,查文徽与行营招讨都虞候边镐领洪州兵数千人由建阳(今属福建)抵达盖竹(今福建建阳以南25里),臧循率偏师屯驻邵武(今属福建),准备同时向建州进军。
这时,福建内部形势突然发生变化,王延政统军使吴承祐取得福州,由王延政之子王继昌镇守,调福州军队2.5万人驰援建州,汀州(今福建长汀)、漳州(今属福建)、泉州(今属福建)的兵士也奉命助建州防守。查文徽不战而退,自盖竹回师建阳。臧循在邵武战败被杀。
南唐初战失利,李璟应查文徽增加兵员的请求,闽国天德三年(南唐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二月,命天威都虞候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军祖全恩为应援使,姚凤为都监,领兵万人,会合查文徽进攻建州。
他们自崇安(今福建建阳西北)进屯赤岭(疑在福建建阳县与建州之间)。
闽国王延政派仆射杨思恭、统军使陈望将兵万人拒敌。闽军列阵于小溪之南,南唐军在小溪之北,双方坚持月余,南唐军不敢进逼。
可是,闽军将领对下一步作战方略产生了严重分歧。陈望鉴于南唐精兵多,主张“观其变为万全之策”,固阵防守,伺机破敌。杨思恭却说南唐几千兵马远道而来,军粮有限,而闽军有强兵万人,要求立即出兵决战。“若旷日持久,使其营垒坚固,刍粟丰备”,就难以取胜。
陈望不得已引兵渡河,背水作战。南唐将领祖全恩出大军迎战。另派闽国降将孟坚等潜入敌后,前后夹击,闽军大败,溺死甚多,陈望战死,杨思恭逃走。南唐军队乘胜围攻建州。王延政大惧,闭城自守,召董思安、王忠顺领泉州5000兵士驰赴建州,分守要害之地。
三月,福州军将李仁达见王延政军事失利,在福州发起兵变,杀死镇守福州的王继昌(王延政之子),自称威武军留后,遭使称藩于后晋、南唐,又与吴越国勾结。
王延政这时对协助戍守建州的福州军队产生怀疑,借口遣返他们回家,一举杀死8000人,严重削弱了建州城内的军事力量。
八月二十四日,南唐先锋桥道使王建封火烧建州外城,抢先攻入城内,生擒王延政。王忠顺战死,董思安率部众逃回泉州。九月,汀州许文稹、泉州王继勋、漳州王继成相继降于南唐。
南唐升建州为永安军,以祖全恩为节度使,几乎控制了福建全境。
(2)福州之战
南唐将领请求乘胜进攻福州,南唐元宗李璟不许。保大四年(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四月,南唐朝廷不信任闽国降将,调漳州刺史王继成为和州刺史,汀州刺史许文稹为蕲州刺史,召回泉州刺史王继勋,另派军队戍守泉州并监督降将留从效。
福州李仁达名义上臣服南唐,实际上我行我素,不听朝令。当南唐军队向建州进军时,福建百姓苦于闽国统治集团的贪浊残暴,纷纷伐木开道,壶浆迎奉。南唐军队攻入建州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福建百姓大失所望。留从效、李仁达趁机扩充实力,暗中准备反抗南唐。
六月,南唐大臣宋齐丘向元宗建议:
陈觉很有才能胆略,可以说谕福州李仁达入朝金陵,不需用兵。元宗即授陈觉为福州宣喻使。陈抵福州,李仁达态度傲慢,声称境内安抚未定,待来年再归朝。
陈觉匆忙离开,行至剑州(今福建南平市),自称权福州军府事,假传南唐元宗李璟命令,擅发汀州、抚州(今江西抚州西)、信州军队共讨福州。
南唐元宗发觉陈觉专命,十分恼火,但大臣们都说南唐军队已到福州城下,不可半途中止,请继续增兵助战。八月,南唐以永安节度使王崇文为东南面都招讨使,漳泉安抚使魏岑为东面监军使,建州监军冯延鲁为南面监军使。他们各领兵万人包围福州。
九月,福州排阵使马捷引南唐兵攻至善化门桥,福州外城再次为南唐兵所据。李仁达面临福州城破身亡的危险,请求吴越国出兵援助。吴越王钱弘佐召诸将商议。许多人认为道路险远,难以相救,惟有内都监使水丘昭券,赞同出兵。
吴越国东临大海,北面、西面靠近南唐,倘南面福建再为南唐所有,则吴越陷入南唐全面包围之中。钱弘佐从自身安全出发,果断决定出兵救援福州。
十月二十五日,吴越国派统军使张筠、赵承泰领兵3万人,由水陆两路驰救福州。
十一月二十二日,吴越兵抵福州,自罾(zēng)浦南潜入州城。南唐军队进据东武门,李仁达与吴越军队联合起来防御,作战失利。福州“自是内外断绝,城中益危”。
然而南唐王崇文、陈觉、冯延鲁、魏岑、留从效、王建封诸将各自争功,不肯听命统一的指挥,故久攻福州不下。
南唐保大五年(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三月,吴越王再命余安领水军沿海道进发。三月十四日,吴越船队到达离福州不远的白蝦浦。
因海滩泥泞,加上南唐兵士向船队猛射,吴越兵士无法登岸。
南唐监军使冯延鲁认为福州城久攻不下,是由于李仁达在城内指望吴越国出兵援救。
倘南唐军暂时后退,俟吴越军队登岸时尽杀之,则福州李仁达必将投降。
与此相反,偏将孟坚认为吴越军目前进退很难,倘让他们登上海岸,必然拼死决战,“其锋不可当,安能尽杀乎”。冯延鲁独断专行,固持己见,指示南唐军后撤。
吴越兵士抢登岸上,大呼奋击,福州城内李仁达也出城作战,前后夹攻,孟坚战死,南唐兵溃退。
这时,南唐将领王建封见死不救,闽国降将留从效幸灾乐祸,引兵回泉州。南唐兵士死亡两万余人,丢弃军械数十万件。
留从效占有漳、泉二州,公开下逐客令,迫使南唐戍守泉州的军队撤走。南唐军队一再失败,南唐元宗李璟命锁送冯延鲁、陈觉至金陵。南唐大臣江文蔚、徐铉、韩熙载一致要求处死这些败将。
由于宋齐丘、冯延巳的包庇,冯、陈二人不久又得到重用。南唐朝廷深深陷入泥沼而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