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让做事手感翻倍的方法

0
分享至

你失去过手感吗?是什么状态?

简单讲:工作、做某事时突然失去自然流畅的感觉,以前不用花费太大精力能做好,现在却做不到了。

比如:写作。有手感时坐在电脑前,能快速把脑子里的想法表达清楚;没手感时,想法总在脑中打转,很难说出来,总感觉手放在键盘上不听使唤。

手感一词,过于立体,还有点抽象。买衣服时,我们会默认把面料作为手感,柔软、纯棉度高,摸着细腻,加上价格合理,整体不错你会把它买下来;在家做饭次数多了,自然知道放几勺盐、多少味精。

道理放在工作中一样,有些事情做多了,手感会变成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我们提高工作能力。

可问题是:有时,上周工作感觉还行云流水,这周坐在电脑前突然手生,脑子转不动了,怎么回事?影响手感的要素有哪些?它和熟练度有必然关系吗?

这些问题,之前我都遇到过,后来才掌握背后的因素。

01

什么因素?先说一个词:流动创造。

词听起来有点新鲜,它直译为“flow creation”或“dynamic creation”,感觉不像常用语,但和你关系很大。

因为它描述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动态过程。过程中,创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像流水一样不断前进和适应;这种流动性,有助于延长和增加我们在做事时的心理状态,即那种高度专注、充满生产力的时刻。

听着有点羞涩难懂?别着急,我展开一下过程。

想象一下,你正在尝试学习一项技能,比如:用AI绘画。一开始,打开某个APP,屏幕上是基础操作的提示,你可能会感到迷茫:到底要画什么好呢?

脑子里一片混乱,该怎么办?不管那么多,先画个框架试试。哎,画出来后,看起来感觉线条有点粗糙,不过,没关系,这反而让你开始集中精力,想着怎么改进。

慢慢的,你越画越投入,缓过神来一看时间,一个小时过去了,现在,你发现在画笔的粗细、颜色的选择、线条的运用上,都变得更加灵活自然。

这就是「流动创造」的魔力,它是一件事手感的开始。

起初,看起来很混乱,但随着深入,思维和创造力像流水一样开始流动,你不仅在技能上得到提升,还开始思考怎么把简单的形状,变成有表达力的作品。

想想看,做PPT时,写代码时、写报告时,有过吗?

欧比旺·肯诺比在《星球大战》中有句名言:如果你击倒我,我将变得比你想象中还强大。这句话,可以和一些神话中的隐喻联系起来。

比如:凤凰从灰烬中重生,九头蛇被砍掉一头后,又长出两个来。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从压力中,你可以变得更强大;从不稳定状态里,可以变得更坚定;从熵增无序里,总能找到条理性。

可是,你知道吗?

「手感」和它们相反,非常脆弱,不容易长期维持。

人的大脑里,有许多叫做神经元的特殊物质。这些物质通过突触(就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释放后,和下一个神经元组合,整个过程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思维和东西。

递质中,其中一种叫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你在持续做一些创造性活动时,它会逐渐被用掉。当它浓度变低,人会感到特别累、脑子转不动。

你应该听过「烧脑」一词,当进行高强度思维活动后,会特别疲惫,因为大量乙酰胆碱被消耗了;而流动创造的过程和烧脑一样。

一旦被过度消耗,再持续做事,就没有手感,也没了精力,不过,也不要担心,适当休息,它能快速恢复。

乙酰胆碱的摄入靠葡萄糖,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葡萄糖的摄入量大约要225g到325g碳水化合物,一日三餐正常饮食,基本都能满足。

所以,能量是对流动创造(手感)的影响很大。

02

除了能量,还有什么会影响手感呢?第二点:注意力所产生的“心理挤压点”。看到这,你会说,又开始编新词了。不是这样的。

我们先来回顾下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我们专注于一件事,而忽略其他事情的能力。但如果从激活做事手感来看,它可能有点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我觉得,注意力包括过去3天,进入大脑的所有事情,是最近状况的总和。

平时想法、自己所设计的仪式感,别人一言一语多了,会变成大脑的残留项,它们像盗贼一样,影响着做事的手感,和思维敏捷度。

今天早上朋友在群里抱怨说,每到周末晚上睡不好,总是做梦。我有点惊讶地问他:“大家都是周一睡不好,你怎么周末也这样?”

他说:我们公司每周一都要开总结会。虽然周六和周日休息了两天,但脑海里总是想着那些没完成的事,这让人很容易失眠。

注意到了吗?

进程。进程。那些未完成的事,像脑中不停转动的任务,当推动力不足时,你会一直在想:怎么办?有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结果,等真到要行动时,手感会大大降低。

另外,我们会莫名其妙给自己设定任务障碍。

来看一个状态:朋友说,原本以为早起两个小时能多读一会儿书,写篇文章,结果发现,脑子一片紊乱。我不知道别人怎样,至少,曾经做过自由职业的朋友,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

特别是刚刚离职,开始独立工作的朋友,我见过太多了,早上8点起床,9点吃完早饭坐在电脑前,完全不在状态。

还有一个朋友做小红书,喜欢追求完美,经常改变主意。今天用这个版式做封面,明天换另一个,过几天觉得之前的设计都不好看,决定全部删掉重新来过。

我经常提醒他,刚开始学做生意时,要先思考产品和怎么赚钱的问题,围绕产品,设计一个宣传,售卖的交易流程,等流程跑通了,再关注细节。

为什么会这样?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过度分析而拖延事情。回头看看,分析得太细的内容和动作,对实际的交易帮助并不大,这主要是太受到生产侧思维的影响了。

为避免掉进「生产侧思维」的陷阱:绝大部分事,最好从结果出发,反向思考整个流程,这种思维的转变很重要。

所以,如果思维方式不对,即便做了很多动作,最后还可能找不到问题根源,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心里会有挤压感。

所谓挤压感,是一种自我并没有注意到的下意识感觉。

它会让你感到气馁、不知所措,甚至对努力结果不够满意,有时候,一放松,还有点罪恶感。这种挤压感可分为三种类型:

  • 主动的
  • 被动的
  • 不知道的

什么是主动?有时候,本可以放松一点,慢慢把事情做好,我们非要学习别人定一个DDL(最后期限)或增加一些不必要的仪式感;结果呢?事情本身并不难,却被各种形式害了。

那些被动则是:有些任务,如果做好本可以带来荣誉或内啡肽的满足欲;但很不巧,别人的话和身边同事的压力,最后成了一种负担,让你觉得做不好像对不起别人一样。

再者,无论职场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你不知道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或前人的经验能借鉴。因此,一次次不断摸索中,会感觉到非常的疲惫。

很显然,各种认知层面,心理层面带来的压力,很容易让人做事前不在状态,找不到熟悉的感觉。

03

但是,你知道吗?有时候,熟悉的感觉也会骗你。

这是第三点。

熟悉,不就是对某件事、或过程了解得很深,很透彻的程度吗?当然。

如果你一个PPT做了30次,一个产品方案写50遍,在一个项目中接触近100个真实客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你自然会第一时间想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美团联合创始王慧文在《清华产品课》中说过:所有伟大的需求,一定是经过很多次用错方法,或在错误的时间尝试之后,掌握的手感才会更好。

我不否认这些观点,我也试着反驳一下,你听听看。

一个程序员朋友说,工作压力大,日常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次加班比较晚,第二天坐在电脑前敲代码时,会花5-10分钟,重新敲几行前面的代码。

我不太懂为什么,就问他这是什么技巧。他说:重复敲几行前面的,能找到肌肉感、脑力感,让自己快速适应变化,进入状态中。

咦,这不是所谓的温习效应吗?不会、忘记时,刻意复习一下,才能找到感觉,它非常符合「用进废退」,所以,问题来了:单纯靠记忆法你认为靠谱吗?

比如:

做了7年市场营销,2个月没写过策划方案,突然要写一个,能写出来吗?我觉得能。但有点像小学生考试前突击背书的感觉,急急忙忙,似乎效果不会太好。

因此,太熟悉不是好事,它会让我们直接关注行动。

这看起来不错,实际上,短期内不持续做一件事,所谓的熟悉度会慢慢变差,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用复利的概念,很容易理解这个道理。

起点为1。每天进步1%,一年下来,复利+本金会变成:37.78。你比原来提高了37倍。相反,你每天退步1%,一年下来,你只剩下:0.03。也就是说,几乎退化成零。

所以,手感全靠熟悉度建立,是表面题。既然如此,那么,不妨思考下:如何让做事手感持续更强?

04

我日积月累,长期践行三个的方法,你可以拿去参考:

一,事情分解成小块

“原子化”(atom-ized)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大概在1803年,一个叫约翰·道尔顿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观点:

世界是由很多粒子组成,粒子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一切。

我处理工作和培养日常习惯,很多时候都用这种方法,它可以看做是一种建立正向反馈循环的最佳配方,阻力小,启动快,做事手感来的就很强。

比如写作,有人喜欢一口气写完,而我喜欢每天写一点,写几张小卡片,累了就休息,不勉强自己。

二,适当放空一下

怎么放空?为什么放空?你看过很多,不一定有用,因为放空的目的是减轻心理的压力,每个人的压力不同,得因事因人而议。

对可控范围内设定最后期限的任务,试试看,不设定期限,会怎么样?对于可有可无的仪式感,取消掉会不会影响做事?

想一想,因为别人的要求给你带来压力的任务,试着换个角度想想:我能从任务中学到什么?有什么是对我有帮助的?

对那些一次又一次尝试,总感到疲惫的事,停下来思考一下,或问问别人,有没有更快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一些跟环境有关的事情,也可以试试。比如白天,如果感觉手感不好,我就喜欢自己出去散散步;有些人喜欢听音乐,如果你已经习惯了经常听音乐,我就不建议你用这种方式来放空。

因为,放空的本质,是为了让大脑神经网络,得到重新组织。听音乐或做一些跟工作环境很接近的事情,都属于固定习惯,不会带来新鲜感,反而可能让你更陷入固有的模式。

三,找到峰值时间

你知道一天中,什么时候做事手感最高吗?有人会说早上、下午,或者晚上。其实,时间并不固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刻,在心理学里,这被称为昼夜节律中的“峰值时间”。

如果能合理安排睡眠,一般早晨1-2小时是注意力高峰;除此外,上午10点左右,下午1点到3点,6点到8点,晚些10点左右都可能存在。

以我自己为例,早上状态还不错,有时就不行;晚上也是这样;这跟我们的生物钟紧密相关,而且个人的体力也会影响这种效率持续的时间。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高能时刻,最好的方法是多观察自己在什么时候效率最好,记住,这并不是永远不变的。

事情分解成小块、适当放空一下、找到峰值时间,这三点刻意练习,形成记忆,兴许能让你做事的手感灵活度变得更强。

总结而言

做事手感,不等于熟悉度。

一个人心性不定,或耐力不佳时,是没有耐心认真体会一件事重复背后的意义,而重复,也绝非形式和数量上的一次次叠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自食恶果!释永信再迎2大噩耗,央媒曝光罪行,敛财只是冰山一角

自食恶果!释永信再迎2大噩耗,央媒曝光罪行,敛财只是冰山一角

哄动一时啊
2025-07-28 21:35:13
娱乐圈大瓜!当红女明星拍亲密戏时,居然和龙套假戏真做!

娱乐圈大瓜!当红女明星拍亲密戏时,居然和龙套假戏真做!

想养大熊猫
2023-08-18 12:05:03
国乒横滨冠军赛名单出炉,孙颖莎林诗栋领衔,陈熠获提名雨果退出

国乒横滨冠军赛名单出炉,孙颖莎林诗栋领衔,陈熠获提名雨果退出

骑马寺的少年
2025-07-29 10:45:24
台媒:国民党将启动党主席改选

台媒:国民党将启动党主席改选

参考消息
2025-07-28 16:39:20
医生发现:能活到95岁的长寿者,大多在65岁,就不碰这5事了

医生发现:能活到95岁的长寿者,大多在65岁,就不碰这5事了

养牛的大昆
2025-07-28 16:42:17
美军F35拦截俄军轰炸机!乌克兰首次空袭北高加索

美军F35拦截俄军轰炸机!乌克兰首次空袭北高加索

项鹏飞
2025-07-27 19:50:43
东契奇减重成功!A-史密斯:他完成了挑战 湖人球迷该开心死了

东契奇减重成功!A-史密斯:他完成了挑战 湖人球迷该开心死了

直播吧
2025-07-29 14:41:15
正厅级女官员袭燕,主动投案!山东医卫系统反腐再添重磅案例

正厅级女官员袭燕,主动投案!山东医卫系统反腐再添重磅案例

听枫观澜
2025-07-28 19:59:42
正确的选择!税后年薪3500万欧元,菲利克斯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

正确的选择!税后年薪3500万欧元,菲利克斯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

田先生篮球
2025-07-28 21:41:58
不丹高僧巴丹珠大师说2025:雪山寂静无声,大事已经发生

不丹高僧巴丹珠大师说2025:雪山寂静无声,大事已经发生

心灵短笛
2025-01-04 11:00:15
越吃阳气越足的3种食物,三伏天要常吃,生阳气、健脾胃,身体棒

越吃阳气越足的3种食物,三伏天要常吃,生阳气、健脾胃,身体棒

秀厨娘
2025-07-27 18:00:24
A股:不出所料!再次突破3600点了,周三,股市很可能会这样走

A股:不出所料!再次突破3600点了,周三,股市很可能会这样走

说说史事
2025-07-29 16:58:56
大师王林忽悠女明星阴阳双修,用联通之法,让女星吸收他的法力

大师王林忽悠女明星阴阳双修,用联通之法,让女星吸收他的法力

吴学华看天下
2023-12-09 19:43:32
李成钢: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

李成钢: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

界面新闻
2025-07-30 00:09:02
敢掌掴兄长的朝鲜“长公主”金敬姬,为何同意处死丈夫张成泽?

敢掌掴兄长的朝鲜“长公主”金敬姬,为何同意处死丈夫张成泽?

阿胡
2023-12-19 16:54:30
孙允珠 真的是很有魅力啊

孙允珠 真的是很有魅力啊

TVB的四小花
2025-07-30 01:04:26
求婚两个月,王晓晨不再隐忍!出手便给俞灏明出了一口“窝囊气”

求婚两个月,王晓晨不再隐忍!出手便给俞灏明出了一口“窝囊气”

小彭聊社会
2025-07-30 00:29:28
女飞行员刘忆北风波升级,被吐槽龅牙和斗鸡眼,女承父业遭质疑?

女飞行员刘忆北风波升级,被吐槽龅牙和斗鸡眼,女承父业遭质疑?

麦大人
2025-07-26 12:24:47
贵州文旅天塌了!无赖吃小孩雪糕反转?官方称已付钱,内幕曝光!

贵州文旅天塌了!无赖吃小孩雪糕反转?官方称已付钱,内幕曝光!

鋭娱之乐
2025-07-29 15:47:50
释永信被调查后续:同村人曝更多,这次恐怕不是“带走”这么简单

释永信被调查后续:同村人曝更多,这次恐怕不是“带走”这么简单

娱乐洞察点点
2025-07-28 17:30:15
2025-07-30 05:07:00
智远同学 incentive-icons
智远同学
畅销书《复利思维》作者;精神生活与商业探索,关注科技人文、消费电商、品牌营销、商业认知思维等方面。
482文章数 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解密少林寺新住持:20年白马寺方丈 拒评价少林寺商业化

体育要闻

巅峰身价9000万,他在30岁告别五大联赛

娱乐要闻

小S被曝十月回归!复出全靠大S热度?

财经要闻

吴晓求解读稳定币:只是货币功能的延伸

科技要闻

理想i8售价公布:32.18万-36.98万元

汽车要闻

新势力能给的一次补齐 全新坦克500满配智能大升级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家居
健康
教育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从天生三桥到芙蓉洞,玩转武隆地质奇观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家居要闻

现代轻奢 理想生活环境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在爱豆和爱国之间”(好敢写好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