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饰演的 东方不败
东方不败由『男』变『女』。
放在戏曲里面,不就是由『生』转『旦』吗?
昆曲传统武戏《林冲夜奔》,转移到令狐冲身上不也十分契合吗?
从令狐冲到岳不群,从任盈盈到东方不败,金庸小说里面的人物其实都可以在戏曲的『行当』里面找到对应的角色。
《戏曲金庸·笑傲江湖》海报
以此为灵感,恰逢金庸诞辰100周年,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艺术总监胡恩威特别策划了剧团今年的重头戏——《戏曲金庸》。
要用我们的传统艺术『戏曲』,来重新演绎金庸笔下的《笑傲江湖》。
上周,一连四周的《戏曲金庸·笑傲江湖》已经在香港文化中心剧场来开了帷幕。
我专门去香港看了第一篇章的演出。
因为实在好奇,导演胡恩威到底会做出一部怎样的《戏曲金庸》?
01《戏曲金庸》好看吗?
剧照摄影:William Lee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提前了解一下『进念·二十面体』的创作理念和风格。
进念·二十面体(Zuni Icosahedron)由荣念曾等人创立于1982年,仅从剧团的名字上看就知道是『非主流』了。
作为一个可谓『历史悠久』的香港剧团,『进念·二十面体』一直以来的创作理念就是打破和挑战传统剧场美学的范式。
所以在香港,『进念·二十面体』一直被称为另类剧场、前卫剧场、后现代剧场,实验剧场等等。
胡恩威升任为艺术总监后,在创作理念上依然继承了剧团『实验』传统,创作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充满探索精神和社会人文反思的作品。
例如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建筑城市》《说唱张爱玲》和《三少爷的剑》等。
胡恩威在现场
这次的《戏曲金庸》,除了在表演形式上以昆曲、京剧和广东大戏南音为主之外,在舞美呈现上还应用到了最新的『声景』和跟踪投影等最新技术。
这也呼应和体现了剧团这个演出季的主题——『戏艺科曲』。
意思是戏剧、艺术、科技和戏曲这些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融合探索。
《戏曲金庸.笑傲江湖》创作理念及制作花絮
作为一名观众,不管是戏剧爱好者,还是戏曲爱好者,当你走进剧场的那一刻,确实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舞台四周都布满了白色的背景,就连观众席的上方,也笼罩着一面白色的布顶,就像走进了一个帐篷。
舞台同样『洁净』,除了一桌两椅,什么布景都没有。
果真是回到了戏曲当初的样子。
演出现场
但是当演出开始。
头顶上的白色幔布忽然从上面倾泻而下,并在上面投射出各种脸谱和人物形象的时候,忽然感到惊喜:
果然有料!
02唱出来的《笑傲江湖》
《戏曲金庸.笑傲江湖》当然不可能把《笑傲江湖》的整个故事搬上舞台,即使浓缩也不可能。
所以,胡恩威只选择了几个有代表型的人物,而且也只是提取了他们各自故事线中最有戏剧冲突、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的部分来展现。
主要包括《东方不败》《独孤九剑》《令狐冲夜奔》《笑傲江湖曲》和《说唱笑傲江湖》五个篇章。
孔爱萍 饰演 东方不败 剧照摄影:William Lee
其中《东方不败》《令狐冲夜奔》和《笑傲江湖曲》是昆曲,《独孤九剑》是京剧武生演出,《说唱笑傲江湖》是南音。
每个篇章,胡恩威都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来担任编剧、导演和演员。
例如昆曲表演艺术家孔爱萍、柯军,戏剧表演艺术家周龙,南音说唱艺术家杨健平等等。
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将在《戏曲金庸》里面尽数展现。
孔爱萍 饰演 东方不败 剧照摄影:Vic Shing
我看的是『节目一』,主要包括《东方不败》《独孤九剑1》和《说唱笑傲江湖》三个片段。
在演出过程中,从地面到左右背三面的白色背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时而是环境素描,时而是唱词字幕,时而又是人物的动态投影。
当它投影字幕的时候,其作用和体验又不仅仅是字幕,不断变换大小和位置的字幕似乎也成在表演。
任家乐 饰演 令狐冲 剧照摄影:William Lee
还有那把人物的动作以电子信号似的形态投射到背景上的处理,也似乎给人物平添了一个灵魂似的影子。
当然,也不能不说这次导演特别提到的『声景』技术,简单的说就是让声音更加具有空间辨识度和情绪感染力。
这方面从一进场时不断在周围飞来飞去的『鸟声』就提前体验了一番。
字幕、投影,在加上声景……让整个演出确实高级了不少。
孔爱萍 饰演 东方不败 剧照摄影:Yvonne Chan
开演前一片白茫茫的单调,在『艺术科技』的渲染下顿时变得丰富多彩,好看至极。
赖声川曾经说过,『要知道趋势在哪,就看胡恩威在哪』。
此话果然不虚。
而且你会发现,科技在胡恩威的手下并非只是提升质感的『硬件』,而变成了跟得上人物和主题的『灵魂伴侣』。
《戏曲金庸》是一场成功的跨界实验戏曲。
它让传统戏曲在艺术科技的辅助下展现出了一种新颖的后现代韵味。
03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戏曲
不管是京剧,昆曲,亦或南音。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为国粹,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粹,如何传承戏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孔爱萍 饰演 东方不败 剧照摄影:William Lee
『进念·二十面体』用实验戏剧的传统和理念来传承戏曲也算是独辟蹊径。
在剧场外面。
剧团用竹子搭建了一个展示空间,里面挂满了『生旦净末丑』等戏曲行当和人物的图片。
在看戏前后,观众都能够从这里对戏曲多一点了解。
这个空间搭建的也很有意思,像是一个戏棚。
剧场入口处的『戏棚』
虽然用竹子搭建戏棚的传统在香港依然有所保留,而且也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是普通人日常真的很少有机会看到。
戏棚再现,演出也顿时充满了仪式感,走进剧场仿佛真的是走进了往日的戏棚。
除此在外,剧团也紧跟科技潮流,专门开发了一个演出APP。
在这个APP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剧目简介,而且还可以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迅速获取一些基本的戏曲知识。
《戏曲金庸》APP截图
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年轻人和现今观众获取知识和资讯的习惯。
其实,《进念·二十面体》很早就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创作和戏曲结合。
例如2002年由荣念曾和胡恩威共同创作的《佛洛伊德寻找中国情与事》,就是在传统昆曲《牡丹亭》的基础上改编而来。
六月中旬,由荣念曾执导的另一部实验戏曲《武生开打》也将在香港文化中心开演。
《武生开打》海报
在《武生开打》中,荣念曾试图借助《沉江》和《挑滑车》两部折子戏,来解构传统戏曲武生表演中的武术身段,以此与当代、国际观众呼应共鸣。
不论是《戏曲金庸》,还是《武生开打》,进念·二十面体都试图让传统戏曲和前沿科技在舞台上相会,不断探索戏曲的传承和改良。
演员和导演谢幕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还没有爱上戏曲,那一定不是你的错。
但是在艺术家忙于传承和改良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鼓起勇气,多靠近、多了解。
因为不喜欢,很多时候就是缘于不了解。
进念·二十面体的『戏艺科曲』演出季还在继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关注一下。
撰文 | 摸戏校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