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届戛纳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的22部电影的平均质量并不完全理想,直到电影节的后半程,才陆续出现四部戛纳场刊评分上3分的佳作。
虽然是戛纳小年,但也不乏令人激动的时刻。今年有多部华语片进驻戛纳。贾樟柯《风流一代》冲进主竞赛;管虎《狗阵》时隔18年再次捧回一种关注大奖,狗狗演员小辛也同时荣获“狗狗金棕榈”评审团大奖;章子怡凭借《酱园弄》重返戛纳,在红毯上的表现自信迷人。
亚洲邻国的影人同样强势崛起。影片《想象之光》是印度电影时隔30年重回戛纳主竞赛的新生代力作,最终斩获了评审团大奖,对提振印度本土电影产业作用巨大。
伊朗导演拉索罗夫为参加新片《神圣无花果之种》的戛纳首映礼,不惜顶着当局宣判八年监禁的压力流亡欧洲。该片赢得场刊最高分并夺得大奖,而导演本人依然前途未卜。
在这个被世人奉为艺术殿堂的电影节,我看到了今年最好的电影,也见证了掌声背后的种种酸甜苦辣。
在此,诚心奉上本届戛纳我个人最喜欢的15部电影。我们都知道故事远远没有结束,直到电影抵达你我的那一刻,才算划下最终的一笔。
第15名《宽恕》Miséricorde
首映单元入围
导演:阿兰·吉罗迪
简评:看阿兰·吉罗迪的电影,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因为好像没有人会像吉罗迪这样去理解人际社会虚拟的关系网与实体空间的关系。
他的电影就像一个人在接电话的时候,你往他手上放什么离奇的东西他都能接住。所以最关键是,那个“电话”足不足够吸引人,让人有偷听的欲望。
在这部电影里,他似乎刻意紊乱了人物的前史,由此造成跳跃躁动的场面。虽然不算是他最好的作品,但把试图理解的执念放下,倒是可以享受乐趣。
第14名《艾米莉亚·佩雷斯》Emilia Perez
主竞赛单元 最佳女演员 / 评审团奖
导演:雅克·欧迪亚
简评:这是一部纯粹到散发幽光的疯批电影。喜欢影片中那些不规则的歌舞设计,有着打破庸常场面调度的欢脱,同时也为这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故事赋予了强劲的动势。跟同场朋友交流,达成的共识是,这片要么不看,要么挪不开眼睛。
第13名《想象之光》All We Imagine as Light
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
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
简评:这部电影就像一座净水厂,从孟买腥冲的径流和鼎沸的体液中,萃取出沁凉柔润的清泉。所以,眼中景并不一定是心中景,对于想象的信念和素材的复写能力才是最关键的所在。只不过是,刻意地切除掉两位女性生活中那些高分贝的声音,以致于“光”的部分无法真正明亮起来。
第12名《高弧慢球》Eephus
导演双周单元入围
导演:卡森·伦德
简评:这部真的有点意思!在伪记录-伪剧情的坐标系里该如何找到属于它的位置呢?一场棒球赛当然是需要提前编排设计的,但焦点又始终不在战局上,似乎是刻意摒除掉煽情热血的元素,而变成一场大型的老白男牢骚大会,而且他们真的只有在累如牛马的条件下才变得可爱起来。
第11名《谣言》Rumours
非竞赛展映单元入围
导演:埃文·约翰逊、加伦·约翰逊、盖伊·马丁
简评:观影前没做任何准备,看到片头致敬G7峰会时我就开始崩不住。最高首领搞剧本杀,很聪明的一点就是,把我们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都融合在了他们各自怪异的行为举止里面。可以说,这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娱乐尝试。
第10名《酱园弄》She's Got No Name
非竞赛展映单元入围
导演:陈可辛
简评:硕大的“酱园”,逼仄的囚牢,在开场遮挡的光线中隐现人物的轮廓。章子怡的这次造型,或许是国产电影里相当接近“女鬼”的形象,眉毛刮淡,眼珠含血,似乎她也正随着丈夫一同经历死亡。只不过她一人又回到阳间。
群像线索出乎意料地占据很大篇幅,随着史卷的展开,故事底色仍旧悲凉。有谁真正在意过詹周氏的命运,又有谁赋予她名字?她的命运在所有人的期待中起起伏伏,而最后却只落得一句“要她作代表”。
所以,陈可辛补足了原版故事中的笔墨,赠给了周惠珍快意恩仇的一刀,使得她具备了传说佚事中缺失的主体性。
第9名《壮游》Grand Tour
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
导演:米格尔·戈麦斯
简评:米格尔·戈麦斯不仅是导演,也是优秀的冒险家和地理学家。每开辟一处空间便遵循从空镜到小舞台戏剧的展示顺序,实际是从地文提炼到当地人文的精粹,再埋藏下这段漫长寻爱之旅的一节线索。
而难得的是,每一处都捕捉到了形态各异的气象,森林的密度,风的方位,人的居所。眼下这个阶段,我很难不对这种把故事的解读权交给观众的电影高看一眼。
但还是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在于,既然空间已经把线索拉得这么长,可能不同时间点的呈现就需要节制。而影片中黑白与彩色的对比代表过去和当下,就像在玩2048时,你非要四个方向一块推,会造成不必要的扰乱,尤其在拍摄我们熟悉的中国景观时,这种紊乱感更为强烈。
第8名《我这一辈子》This Lifeof Mine
导演双周单元剧作家和作曲家协会奖
导演:索菲亚·菲力瑞斯
简评:开场一个多小时的b嗑,唠得我简直生无可恋,本来都已经打算退场,结果却被影片中的那位老太太直接硬控长达一个多小时,太有意思了。很多时候不是在期待她身上究竟能发生什么事,就想听听她还能胡扯出什么来。
看完我才明白,女性中年危机的话语哪怕在欧洲电影里也是缺失的。所以它以如此纯熟的姿态,立马就占据了观影的新鲜感。我这一辈子,也想在别人的坟头上插小旗蹦迪。
第7名
第6名《这不是我》It’s Not Me
首映单元入围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简评:影片采用多种媒介材质,是一部结合卡拉克斯导演旧作中的素材和人物发展的动态衍生品。对戈达尔和比诺什的那份爱,仍旧无以言表。信手拈来,魂飞天外,视听就是卡拉克斯的阿戈摩托之眼,试问他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第5名《狗阵》Black Dog
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导演:管虎
简评:四年磨一剑的管虎导演,在岩石般坚固的沉默中迎来最为原初浓烈的个人表达。影片开场对于近景的使用谨慎到毫厘,大定场让彭于晏成为画面中突兀的符号,直到逐渐重返社会,景别才渐次跟进框紧,暗合从被迫出世到主动入世的心路历程。
两条“黑狗”相互凝望,二郎救了流浪的、险些被转卖的黑狗的性命,黑狗挽救了“失语的”二郎无处安放的、漂泊动荡的心灵。彭于晏的表演也很大程度趋于克制内收,在鲜少对白台词的情况下,借助肢体与神态挥发如原野般的生命力。
直到最后,二郎背着小黑狗上路,他那招牌的笑容方才重新回归。很喜欢这一笔传递的丰富情感——“黑狗”化为一种抽象的精神,流淌在二郎的血液中。
第4名《风流一代》Caught by the Tides
主竞赛单元入围
导演:贾樟柯
简评:开场20分钟,素材的真实性几乎带有震慑感,甚至每寸呼吸都是“我去两千年”壮观的茫然和兴奋,大同的人流向着未知的方向移动。
巧巧既是幽灵也是精灵,她在街巷里生长的时间太久,以至元气不住地向外逸散突破。如此看来,“斌哥”正是这种失落秩序的代表,注定要被打破的。
而故乡的空间被打破之后,他又成为无处安放的乡愁,只在疫情的静止下才得以重逢。这是一部用20年拍摄的电影,原来沉湎于过去的人,向前一步就是未来。
第3名《阿诺拉》Anora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导演:肖恩·贝克
简评:肖恩·贝克关于性工作者故事的大成之作,侵染着布鲁克林俄裔区的生活气息。火辣又危险,幽默又伤感,仿佛回到追更David Dobrick(某尺度超大的网红)Vlog的那些日子,属于新纪元的风流一代。
第2名《大都会》Megalopolis
主竞赛单元入围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简评:科波拉的《一步之遥》,但远比姜文过火太多,甚至考虑到这个项目的真正寿命,他或许也是最早那一批看破娱乐片“主题乐园”性质的导演。
在他眼中,能暂停时间的超能力不靠化学和变异,而来自掌控民众的政治魅力。光线如同雨后般空蒙,洗脱了刻满人类罪行的金碧辉煌。感官上迷失和矛盾遍布每格画面,科技昌盛与沉疴荒蛮并行其道。
为找到这种奇诡叙事的载体,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脱胎自戏剧舞台的荒诞与现实腔调下的细腻温存,二者的对立融合取得了冲向观众席山呼海啸的效力。
除却这种语言之外,居然想象不到还有如何摆脱庸常创造世界的导演手段。哪怕抛开一切不谈,单就处理分屏的技巧也值得反复揣摩思索。用一种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现在的电影语言,拍摄一部既存乎于过去又存于乎未来的电影。
第1名《神圣无花果之种》The Seed of the Sacred Fig
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特别奖
导演: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简评:拉索罗夫宁愿被关八年也要来到戛纳的原因,不光是政治自觉,还基于创作自觉。当艺术家创作出一个足以写进终身简历的作品时,他会知道的,而且他将不惜代价捍卫自己的表达权利。
在电影中,人性搏杀的惨烈程度总是高于肉体相搏,他却能够达到将人的意志压缩到极致,甚至反而影响到那些现实条件下的力量关系。
公权和父权的相互结合,给父亲赋予了社会关系中超人般的统治力,而从拥护、默认到挑战、打破,又是女性意识在伊朗电影中的新鲜而直接的书写。透过这部在主竞赛中强烈存在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戛纳评奖的态度和立场。
作者| 废话队长;原创|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