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影片对生活的痛感更加真实
有的人像朝云一样奔涌,而有的人却像暮雨一般降落。从非虚构文学《穿婚纱的杀人少女》 到电影 《朝云暮雨》,让观众观看影片时对生活的痛感更加真实。相比较小说或其他类型的文本进行影视改编,非虚构作品自带深刻的现实主义属性。青年作家夏龙2016年所写的《穿婚纱的杀人少女》,全文仅10843字,在规模上与标准的短篇小说相当,可以说是最适合大银幕呈现的故事长度。
影片讲述刑满释放人员老秦怀揣拆迁补偿款开始新生活,随着女孩常娟的闯入,老秦的人生也被改变,“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人开始了一段各怀目的的利益婚姻。这样的故事题材就足以吸引人,张国立在接受采访时不止一次表示,这部作品从名字到故事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这部作品是在‘真实故事计划’非虚构写作大赛上脱颖而出的。之所以要把这部改编自非虚构写作大赛的作品搬上大银幕,首先吸引自己的是篇名《穿婚纱的杀人少女》,一看之下像是一个犯罪题材的戏,可我在认真读完了之后,发现这个故事远比原题字面上要生动、深刻得多。”
对于导演张国立来说,这个故事最触动他的是老秦和常娟的命运,老秦和常娟都属于社会的边缘人士,特殊的身份,却又一无所有, 这两个人从相遇到结合很像是一场事先张扬好的“阴谋”,他们事先都给各自划好了未来。它的故事性强、冲突性强,想死的人死不了,想活的人活不好,“我们常说人生除了生、死没有大事,最大的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身上,这是最吸引我想把它拍出来的原因。”
非虚构对导演和观众都极具吸引力
非虚构文学中对各行业详尽的细节描述与纪实质感,带有真实事件的冲击力,拥有改编潜质的非虚构作品也往往是能够引起一定轰动的社会事件,尽展生活底色,对观众产生了强大吸引力,比如韩延执导的《我们一起摇太阳》取材于纪实报道《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真实的生活素材本身就特别容易让人泪目。
非虚构文学为电影提供了戏剧张力,很多优秀的非虚构故事,天生就拥有复杂的人物形象、符合戏剧结构的故事,还有类型感。从故事讲述上来说,如何平衡好真实与虚构,如何彰显戏剧性?这是《穿婚纱的杀人少女》到《朝云暮雨》面临的最大问题,需要改编填补的空间和难度都是巨大的。
小说的剧本改编,往往人物、情节都是现成的,主要是体裁的转换。但从真实事件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到商业电影,这之间有着很大的鸿沟, 张国立也表示,“如果片名还叫《穿婚纱的杀人少女》,虽然可能更有商业性,但我不想让观众看了电影后觉得被误导,改为《朝云暮雨》,很准确也很质朴。”他也承认,所有做电影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好题材,但是所有的人又都面临着一个市场的问题。“在能不能拍出一部好电影和是不是出一个爆款,能不能挣很多钱,在这两种不同维度的衡量上,我们倾向于要让一部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出现。”
影视剧需传达高于现实的价值观
电影市场已经发现了非虚构文学的价值,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非虚构”类电影,越来越多地涌现、拔尖,改编自2011年央视专题报道《拐卖重伤》的《亲爱的》、由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的《烈火英雄》等都得到观众认可,《三大队》的成功则将其价值充分展现,在真实与戏剧化,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博弈中,大小银幕都在一口名为“真实”的井中汲水。
影视剧改编非虚构文学,一定会产生“1+1>2”的效果吗?
非虚构类电影对标的是普通观众,强调的是娱乐性,可以说,当下非虚构作品影视化始终没有完全打通。非虚构电影传达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现实,《朝云暮雨》从剧本改编上来说并不算成熟,有争议性的真实故事到电影,还需要考虑所传达的价值观,对角色的塑造丰满程度,以及原作本身的“自我感动”,在电影表达上可能不再具有优势,立意的高下决定了电影的成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