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次子胤礽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真正的皇太子。而胤礽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还不到两岁,直接导致了“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后世有人认为:康熙帝立不到两岁的胤礽为皇太子是因为喜欢胤礽的生母赫舍里皇后。真的如此吗?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满清入关后,清朝皇帝面对的棘手问题有两个:第一是不少汉族士人的隐性不合作;第二是满洲勋贵的强势。与第一个问题相比,第二个问题对皇帝的威胁更大。可是满洲勋贵不仅手握军政大权,更重要的是清朝三代皇帝(皇太极、顺治、康熙)都是满洲勋贵推选出来的。
正因如此,仿照中原礼法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就成为皇帝打击满洲勋贵的重要手段。皇帝不仅能以此取消满洲勋贵推选皇帝的特权,还能以此拉拢汉族士人。但满洲勋贵也不是傻子,当然强烈反对皇帝建立嫡长子继承制。清顺治帝就曾经试图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却未能成功。
然而在胤礽不到两岁的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帝遇到了一个建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大好机会——三藩之乱。由于三藩之乱声势浩大和八旗战斗力的下降,满洲勋贵不得不向皇帝、汉化满洲和汉族士人做出妥协,不再反对建立嫡长子继承制。但康熙帝还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无论三藩之乱结果如何,满洲勋贵的妥协都会随三藩之乱结束而停止,康熙帝不能等胤礽长大后再立其为皇太子;第二,满洲勋贵在三藩之乱结束后必然会反攻倒算,康熙帝需要在满洲勋贵的妥协期内帮助支持胤礽的势力发展壮大,而皇太子之位正好可以笼络人心。
综上所述,康熙帝能建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关键条件是满洲勋贵因为三藩之乱做出了妥协,而他们的妥协是有期限的。因此康熙帝必须在妥协期结束前让嫡长子继承制变成既定事实并以此来培养支持太子的势力。这才是康熙帝立不到两岁的胤礽为皇太子的主要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