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负“历史”,拥抱“未来”——吉林:打通人文经济的“任督二脉”

0
分享至





最近,文化吉林的“曝光率”属实有点高,高到人们不禁惊呼:原来,你是这样的“大美吉林”!

“大美吉林”填补了区域空白。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落子”吉林,3天时间线上线下逛展读者超390万人,总销售码洋2.15亿元人民币。这场展会打破了地域限制,填补了全国书博会区域布局空白。



5月17日,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长春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本报记者 丁研 钱文波 摄

“大美吉林”创造了历史首次。为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吉林文化遗产,展示好吉林历史画卷,《吉林全书》编纂文化传承工程日前启动。这是吉林省首次开展的大规模、整体性、系统性的历史文献整理编纂工作。

“大美吉林”热点不断。从“东方唱响”响彻吉林延边东方第一村,到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上吉林松花石“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从清明小长假吉林博物馆爆火,到“吉林文脉”公众号横空出世,吉林文化好声音日益声播远扬。



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吉林展区。本报记者 赵博 摄

“大美吉林”频频“出圈”。继长春净月潭雪雕和长白山元素亮相《2024中国诗词大会》,5月25日,吉林省博物院作为联动机构,又出现在央视《国家宝藏》第四季中。

“大美吉林” 藏不住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必然逻辑?蕴含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答案是:吉林打通了人文与经济的“任督二脉”。

人文鼎盛和经济繁荣,历来是互相促进、交相辉映的关系。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

说起今年以来吉林文化不断攀升的热度,省社科院《地域文化研究》编辑部主编、研究员祝立业用了一个词:双向奔赴。

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吉林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沛。400余处古城遗址星罗棋布,高句丽和磨盘村山城、长白山神庙遗址分别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十大考古新发现”。数千年的历史中,无数的部落、部族从白山松水崛起、向中原地区挺进,在不断融合、进步和发展中,书写下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篇章。古老的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现代的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网络文化相得益彰,中华文脉在这里传承不息。

祝立业说:“吉林文化资源具有典型的边疆历史文化的独特性,而文化吉林之所以能被看见、被感知,源于吉林经济实力的跃升和由跃升带来的自信。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二者之间实则是一场双向奔赴。”

数据显示,当一个国家、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速度将明显加快;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进入扩张时代。以此对照,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文化消费恰处于走强阶段。走进文化展馆,探索历史文化的魅力,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实属水到渠成。

再看吉林。当前我省正一体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高品质生活体系、高水平安全体系,奋力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今年一季度,全省GDP增速6.5%、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他各项指标均处在全国前列,充分展现出吉林全面振兴稳住上升期、稳在快车道的良好态势。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两翼齐飞,所谓“起而明之,足以经济;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一方面,区域经济越发达,吸引到的外界关注就越高,文化话语权就越多;另一方面,随着外界关注度的提高,区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会大大增强,进而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成长,是一个从良性到更良性的过程。



读者在书博会上选购心仪的图书。本报记者 丁研 摄

由此不难理解,是经济发展这把“火”,点燃了吉林“文博热”“文旅热”,而文化的热度又带动了“以文兴业”。人文经济学认为,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能够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文浸润经济的同时,经济也在融入人文的血脉。

以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为例,吉林省文化产业招商大会促成了45个合作项目,总投资64.9亿元,引入省外资金57.9亿元。对此,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认为:“首届东北书博会的举办不仅会提升东北地区文化软实力,也会为地区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当然,再香的酒也怕巷子深。打通人文与经济的“任督二脉”,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各职能部门对文化资源的守护与传承、挖掘与开发。



在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参观者体验AI数字人体复刻机。本报记者 丁研 摄

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我省坚持立足特色、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擦亮“古色长白、红色抗战、白色冰雪、绿色山川”等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对吉林文明起源的研究阐释,深化对吉林历史文化的认知;发挥“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影响力,推动“记忆中的红”更好地转化为“体验中的红”;加快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打造国家冰雪经济中心、全球冰雪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级优质冰雪生活圈,把“长白天下雪”打造成世界级冰雪文旅品牌;全力建设长白山世界级山地林地避暑休闲目的地,打造松花江、图们江与鸭绿江“三江避暑休闲带”,拓展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带,打造全国人民生态旅游的理想地、首选地。



5月24日,在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吉林展区,延边和龙市文化馆的演员们带来了精彩的朝鲜族歌舞表演,吸引了大量参观者驻足观看。本报记者 赵博 摄

吉林“风景这边独好”,还体现在开门办文化。创新办好中国长春电影节、东博会、雪博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广泛推介宣传吉林特色地域文化。大力实施特色题材文艺创作、古籍保护和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引领示范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滋养文艺创作,善于从吉林历史发展和振兴实践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推出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好维护好利用好各类文化场馆,让全省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吉林展区的参观者观赏松花石各类文创产品。本报记者 赵博 摄

结合“数字吉林”建设以及“六新产业”发展、“四新设施”建设,我省还积极打造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服务供给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把握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趋势,完善文化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数字出版、数字电影等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打造文化数字化消费新场景,促进文化产业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更好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5月10日,“东方唱响——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吉林延边东方第一村文艺演出”在延边珲春敬信镇防川村举行。图为殷秀梅和毋攀演唱专门为本次活动创作的歌曲《东方畅想》 。本报记者 赵博 摄

坐拥丰厚文化资源家底,文化吉林怎样持续打造常态化“破圈”?

祝立业认为,一方面要将吉林的文化内涵挖深、挖透,一方面要辅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营销方式,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比如史料中有非常完备的长白山祭拜仪式,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声、光、电演绎,还原再现这个文化。文在旅先,以文促旅,好的旅游项目一定是文化体验。”



近日“强基工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全国摄影大展、全国名家油画作品展、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延吉举行。图为观众在欣赏巨型长卷摄影作品。本报记者 赵博 摄

随着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吉林一些文博机构正在构建更加丰富的文化供给,用更多的“好产品”“硬设施”“软服务”加力书写“文化+”文章。比如吉林省博物院以“东汉鎏金神兽铜牌饰”为灵感设计“飞马挂耳咖啡”,以《树下听泉图》为灵感设计“树下听泉纸雕灯”,销量十分可观,并且这两组产品均获得了当年度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去年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品卖出2个亿,“以文兴业”的潜力可见一斑。

促进文化影响软实力转化为文化产业硬实力,今年我省重点打造白山、松水两大文旅品牌和G331旅游大通道建设。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幅实现1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

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只有文化繁荣展示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进步,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持续深厚的文化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东北振兴、吉林发展开创新局,稳住上升期、稳在快车道,必然进一步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翼齐飞。只有全省上下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了全方位发展繁荣,全面振兴才是完整的、高质量的。

——诚如斯言!

来源 | 吉林日报

策划 | 于迅来

采写 |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迅来 潘锐 陈婷婷

编辑 | 董杰 陈芳馨

不负“历史”,拥抱“未来”——吉林:打通人文经济的“任督二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吉林日报
吉林日报
关注本地人,聚焦本地事
100562文章数 413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