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 杨晓露)据国家卫健委5月31日公布的数据,全国儿科医师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0.58万人,相较于2015年的11万余人,数量增长了74.4%,儿科医生“荒”正在破题。
6月2日,多位儿科医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反馈,近年来其所在科室的儿科医生数量已有明显增加,以往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已经有所缓和。
2023年11月24日,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护士为患儿采血。新华社图
是什么让儿科医生数量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增长了75%?“儿科医生‘荒’原因无非是因为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待遇低、培养周期长等原因,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加大了对儿科建设的各项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儿科医生队伍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小儿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研所常务副所长马廉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医学院校儿科本科招生自2016年以来逐渐恢复,到2018年时,已有42所高校设置了儿科学专业;其次,自2015年起,中央财政支持相关专业医师转岗培训儿科专业医师。在待遇方面,按现行政策规定,为体现对儿科医务人员的照顾,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以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儿科医务人员适当倾斜。
在缓解儿科医生“荒”的问题上,天津、四川、广东多地也陆续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天津自2018年开始实施儿科岗位专项补助,对入职到市和区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儿科岗位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给予在校学习期间费用补助,补助标准为本科生12000元/人/年、硕士生20000元/人/年、博士生30000元/人/年,补助期5年。四川则明确提出,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让其收入至少达到本单位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1.2-1.5倍。
与此同时,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蒋春明看来,尽管儿科医生队伍整体得到了扩充,但结构性失衡问题仍然值得关注。“以杭州为例,这几年杭州区县市各级综合性医院的儿科还在不断被挤压和萎缩,大型儿科专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盲目扩张扩容,形成了‘虹吸效应’,这是值得警惕的趋势,经济效益较差的小城市、边远山区儿科医疗资源发展也极不均衡。”
“儿科医生在‘量荒’上有一定程度缓解,但目前‘待遇荒’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公立综合医院中,儿科的生存与挑战在DRG(诊断相关组)与CMI(病例组合指数)的国家绩效考核体系下显得尤为突出。” 马廉表示。
马廉、蒋春明等均认为,儿科是一个公益性为主的民生专业,未来要继续增强这一支队伍的力量,仍需要国家统一规划,合理分级分层布局。要从根本上改善儿科医生队伍的建设,缓解儿科医生“荒”的问题,就要从政策上保障体现儿科岗位特殊性,综合施策,包括改革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待遇、加强教育体系改革、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提升社会认可度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