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沙棘
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或冻硬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鉴别
(1)果皮表面观:果皮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鳞毛较多,由100 多个单细胞毛毗连而成,末端分离,单个细胞长80~220μm,直径约5μm,毛脱落后的疤痕由7~8个圆形细胞聚集而成,细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细胞含多数橙红色或橙黄色颗粒状物。鲜黄色油滴甚多。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必要时置水浴上稍加热),显红色。
性味:酸、涩,温。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用法用量:3~9g。
摘录:《中国药典》
药典原文链接:https://ydz.chp.org.cn/#/item?bookId=1&entryId=285
《中药大辞典》:沙棘
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 L.的果实。10~11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河边、高山、草原。产于华北、西北及四川、西藏。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0m,具粗壮棘刺。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叶互生,线性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钝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短总状花序腋生于头年枝上;花小,淡黄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雌花花被筒囊状,顶端2裂。果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球形,橙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含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B-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B-D-glucoside)、异鼠李素-3-B-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B-rutinoside)、槲角素及山奈酚的低糖甙(oligosides)。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沙棘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sinensis Rousi [H.rhamnoides auct.non L.;H.rhamnoides L.var.procera Rehd.]2.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yunnanensis Rousi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800-3600m的阳坡、沙漠地区河谷阶地、平坦沙地和砾石质山坡。
2.生于海拔2200-3700m的干涸河谷沙地、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1.中国沙棘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m,高山沟谷可达18m。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约1cm,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果实圆球形,直径4-6mm,橙黄色或橘红色;果梗长1-2.5mm。种子小,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云南沙棘 本业种与中国沙棘的区别为:叶互生,叶片下面通常被锈色鳞片,稀为带灰白色;果实圆球形,直径5-6mm;种子黑色,椭圆形,长约3.5mm。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光,耐低温,宜栽培在河谷、河滩、小溪和湖泊沿岸、沼泽地边缘以及盐渍草甸。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春播前将种子浸胀,行距10-15cm条播,深度3cm。1星期后出苗,当出现第1对真叶后,开始间苗,出现第4对真叶时,第2次间苗,株距保持5cm。秋播宜在晚秋进行,播后畦面覆盖,冬季浇水封冻,翌年出苗。扦插繁殖:插条选择中等成熟的生长枝,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未为好,插时行株距为(10-15)cm×(5-10)cm。第2年春移植,行株距为(30-60)cm ×(15-17)cm。用1-2年无性繁殖苗造林,种植密度以密植为好,行株距4m×2m。对果实成熟期不同的类型或品种,可分片栽植,便于管理。栽植时,注意雌雄合理的配比,一般8株雌株配植1株雄株。
田间管理 为提高土壤肥力,要注意中耕除草,沙棘对磷肥比较敏感,可酌情施过磷酸钙,以利植株生长。
性状
性状鉴别 果实类球形或扁球形,单个或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棕红色或黑褐色,皱缩,多具短小果柄;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扁卵形,长2.5-4mm,宽约2mm,表面褐色,种脐位于狭端,另一端有珠孔,两侧各有一条纵沟;种皮较硬,击破后,子叶乳白色,油性。气微,味酸、涩。以粒大、肉厚、油润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一列,壁稍厚,外被白色鳞状毛。中果皮较宽阔,细胞壁薄,内含众多橙黄色或鲜黄色颗粒状物及油滴。维管束外韧型,位于中果皮内侧,排列成环。内果皮为1列无色的镶嵌细胞,种皮细胞紧密排列成栅状。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
化学成分
沙棘果实含黄酮类成分: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side),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β-rutinoside),芸香甙(rutin),紫云英甙(astragalin)以及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kaempferol)为甙元的低糖甙。还含维生素(vitamin)A、B1、B2、C、E,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叶酸(folic acid),胡萝卜素(carotene),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儿茶精(catechin),花色素(anthocyanin)等。
种子含油,其中脂肪酸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s),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非皂化部分有:玉蜀黍黄质(zeaxanthin),隐黄质(cryptoxanthin),a-,γ-和δ-胡萝卜素(carotene),谷甾醇(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以及磷脂(phosphatide)。皮含5-羟色胺(serotonin),葡萄糖欧鼠李甙(glucofrangulin)。叶含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异鼠李素(isorha-mnetin)胡萝卜素。根皮合生物碱,根瘤含氯化血红素(hemin)。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1)取滤液滴于滤纸卜,喷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2)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必要时置水浴上稍加热,显红色。(检查黄酮)
性味:味酸;涩;性温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咳嗽痰多;肺脓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胃痛;肠炎;闭经;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沙棘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保健品和医药品”!
地球上繁衍生息了4000万年的神奇植物!
改善环境的先锋树种!
天然维生素宝库!
圣果奇树!
元朝称之为“长寿果”
开发沙棘,利国利民!
@沙棘圈,
汇集100000名沙棘产业精英!留言获取更多沙棘知识和信息。书籍也可以联系我们哦!
关注我们,联系我们
分享文章让更多人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