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贾樟柯接任中国导演协会会长,他是影迷心中唯一的“科长”

0
分享至


你永远无法定义贾樟柯,因为他总能在不经意间令人惊喜。他是导演、作家、理论家、教授、校长、策展人,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是中国导演家协会会长,但他是影迷心中唯一的“科长”。

在2024年6月2日的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贾樟柯正式接任了会长一职。

贾樟柯是华语影视界的重量级人物,他凭借多部作品获得了包括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在内的多项国际荣誉。

除了贾樟柯当选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七届会长之外,李玉、陈思诚、郑大圣、郭帆、管虎当选副会长(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红卫当选秘书长,董成鹏、文牧野、李睿珺、忻钰坤、张杨、路阳当选执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这几年,贾樟柯参与的公共事务越来越多,身份也越来越多元,办学校办影展,做监制扶持新人,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但不变的是他对社会的观察,这种观察也贯穿了他的整个作品序列,这套独特的贾式叙事,一直从未改变。

你很难看到岁月在他身上流淌的痕迹,他从青年时代至今,也一直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他总会将他的整个系统的哲学观,像他的电影一样,不紧不慢,对你娓娓道来。

从《公共场所》、《东》、《海上传奇》到《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科长再次回归纪录片,书写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村庄文学”,这段历程中,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他沉浸在变迁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疏离姿态。

采访:张劳动、安宕宕

‍‍‍‍‍‍‍‍‍‍校对:沙丘

编辑:小nine

#1

我个人有一个变化,

借由纪录片对历史的兴趣日渐浓烈

凹凸镜DOC:从《公共场所》到十一年前您创作的《海上传奇》,聚焦的是城市与电影,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讲述的是乡村与文学,这些年除了创作主题有变化以外,哪些是贾式纪录片不变的方法论呢?

贾樟柯:也不算是方法论,但是在纪录片创作中,群像的方法一直没有改变,这是一以贯之的。《海上传奇》是由十几个人物共同承担一段历史的讲述。《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由五代人,四位作家加上梁鸿的儿子,他们形成了这样一个群像,而这个群像除了有名有姓的作家之外,还有和《公共场所》差不多的形式——在公共空间捕捉到的当下人的状态和氛围,像在西安火车站,在市井各种各样空间里面。

从纪录片来说,我个人有一个变化,借由纪录片对于历史的兴趣日渐浓烈。《公共场所》,它是当代人的这种状态跟氛围,到了《海上传奇》它是一种口述历史,包括半纪录半剧情的《二十四城纪》,这部片子实际上是讲工人的,他们遇到巨大的时代转折点,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很多国企工人离开了工厂,在那样一个转岗下岗的社会情况面前,工人的历史和个人的处境。《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它也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在巨大的城市化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农村变得空心化,在这样一个情况里,长期的农业农村生活经验不被人提及,我们就借由当事人来对农村生活的历史进行回顾。




另外一个变化,我觉得是在电影语言方面,逐渐的“顺其自然”。我现在拍纪录片不会有什么禁忌,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就用什么样的方法,包括过去纪录片里会有剧情片的拍摄方法融合进来。像《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它整个结构是文学式的,是篇章段落性的,它也是由十八个维度构成的。作家生活经验的讲述、当代生活氛围的捕捉、普通人与诗歌的关系,他们朗诵诗歌,我把它当电影音乐用,因为电影音乐就是在叙事发生转化的时候,通过音乐来提升一种想象空间。

这个影片在叙事的重要关头,用诗的方法,用朗诵的方法来产生扎根于叙事,但超越叙事的一种抽象性,用这十八个纬度来整合成整个电影。

凹凸镜DOC:我也感受到了,十八个篇章的命名,有些是人名,有些是不相关的词语。

片中有两处是关于食堂,人们吃饭的镜头也很多,也有一处是收割麦子,从麦子再到饭桌,感觉也是一种循环和见证,为什么会用粮食作为三代文学作者的一种见证呢?

贾樟柯:因为纪录片有一个很大的魅力,对于生活场的再次呈现。电影本身,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优势,就是陌生化,将熟悉的日常世俗生活的陌生化,如果我们通过电影来照搬一个现实,电影实际上有一个魔术,你照搬不了。任何一种现实通过你的取景、拍摄角度、运动方法、镜头组接,重新凝结在银幕上的时候,它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而这个陌生化会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我们对生活的再理解再认识。

比如,我们天天在食堂吃饭,可能我们不会太看那些人的脸,但是当你用影像呈现出来的时候,吃饭本身这个动作和那些人的面孔产生了美学上的一种感染力。我觉得陌生化很重要。

我们常说电影它是一个魔术,它是一个放大的艺术,它可以把局部放大在几十米的银幕上,陌生化是它的第二个魅力,让我们透过作品去对熟悉的生活进行一种重新理解。

#2

对电影的未来,我挺困惑

凹凸镜DOC:我能感受到那种重新理解。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您对贾平凹的采访,有一段是他坐在秦腔舞台上,我在想舞台这个概念,比如说八九十年代,文学是那个时候的流行文化,舞台主角,现在电影是舞台的主角,但是因为疫情大家也知道电影的衰落是加速了,因为观看电影的形式也在变化。您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未来怎么看?

贾樟柯:对电影的未来,我挺困惑。疫情是一个方面,我觉得疫情是一个契机,新科技分众的方法,对于电影传统的观看,有很多分流,线上观看越来越多,我一时无法判断这是疫情阶段的特殊情况,还是说就此发展下去,我也不是先知先觉,我不知道它未来会怎么样。

作为一个艺术或者一种媒介,电影总是有衰落的可能性。回顾历史,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情况。电影其实自身就是一个技术的产物,技术更新是非常快的。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究竟未来会往哪走?我觉得实际上不仅关乎电影的命运,也关乎每个个体电影工作者和观众的选择,它让你选择观看方法或者呈现方法。

你是选择传统的观看方法,聚众的、具有仪式感的、放大的观看,还是选择分众的,一个人对着小屏幕观看,它实际上变成了一种个体选择,在个体选择之下,很有可能科技会让小屏幕观看变得很主流。对于影院的经营者,以及持有这种观点的导演,当然就会有些苍凉感,有些落寞感,这是阻挡不了的,就是你的选择。

谈到贾樟柯的选择,我肯定是选择大银幕,哪怕这种观看方法逐渐式微,我觉得我电影的思维方法,我是大银幕式的,我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去用小屏幕的思维方法去创作。

凹凸镜DOC:那您会不会选择为流媒体拍摄,并且在小银幕播放?

贾樟柯:如果我们为流媒体拍,我们肯定是用流媒体的视听语言跟它的呈现方法的特点来看,对我来说,对于这样的形式,我很有好奇感,我不会去排斥,但是我相信我主体上会是坚持大银幕创作的。

#3

我的创作一直坚持个体感受,

不代表某种主流价值观

凹凸镜DOC:因为之前像《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或者是《三峡好人》,其实都是在讲一个变迁,城市的变迁和个人的关系。这个片子也有讲到乡村和个人的关系,您怎么看待城市、群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贾樟柯:它就是一种常态。回顾文学史或者电影史,大部分作品都在讲变化,不是说谁的时代它就是变化的,谁的时代是不变的,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是变化的,变化本身它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那些变化剧烈的时候,这种不确定性更明显,这种不确定性是因为陌生,而在不确定的时候,它可能就需要用电影,用艺术来去观察和思考这种变迁中的个体经验,从个体的感受,从事物的多个维度去理解正在发生什么。

我的创作,一直是坚持个体的感受,不仅影片中的人物,他们所思所想是个体化的,而且他们代表的不是某种主流价值观,不是某种抽象的行为方法。我所感兴趣都是真实的复杂的人,有优点、有缺点、有迷茫、有观点交织在一起的一个人。

从作者的表达,我觉得也是坚持个人化的感受,它带有一种生存的真实体验,它不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也不是呈现作者理想化的人格。

我觉得搞艺术最重要的是有一个真实的人格,你是什么你就拍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拍什么。你的优点缺点,你认识的肤浅或者你认识的深刻,它同时交织在一起,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放诸于一个电影里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个体化的,但同时,我相信它也兼具有一种群体性的共同经验,因为人面临的共同的历史,共同的社会,人的困境往往是很相似的。我们从过去的革命文艺转过来,革命文艺在过去几十年的盛行,它形成了一种理想性的人物塑造,最大的一个标志就是高大全的形象。当它转到一个个体经验讲述,往往会伴随着公众的不理解不熟悉,但是它其实是回到了一个艺术的本源。因为艺术它最珍贵的就是个体感受的一种呈现。

凹凸镜DOC:您一直在探讨社会的流动性,而且现在属于后现代社会,它的流动性会更加的激烈,您的片子里面大多都是以故乡为主题的,所以我想问您怎么看待故乡?

贾樟柯:我觉得故乡跟我的关系,首先它有物理空间上的关系,在那儿成长,你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了解就是故乡。世界它是多样性的,但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故乡的样子,如果你生在一个寒冷的地方,你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寒冷,如果你生在热带,你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炎热,我觉得,它建立了每个人最初的一个自我定位,自我坐标。

另外,故乡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它除了我们惯有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它还有一个无法取代的血亲关系。比如,你的叔父,伯伯、堂兄、表弟这么一大家子,这种大家庭的生活,血缘关系的这种情感,因为后来的人口流动,大部分人四零八落,可能大家都离开故乡了,有人去了西安,有人去了北京,有人去了深圳,有人出了国。我们在城市重新建立人群社群,我们也有朋友,也有同学,也有志同道合的人,但是可能这种稳定的,过去农业社会互相提供的血亲结构,它就得到了一种消解。

所以,对我个人来说,物理空间的故乡跟这种人际关系所形成的故乡,并存着。

#4

拍纪录片的那种快感,

剧情片无法取代

凹凸镜DOC:《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部片是关于文学的,我们也知道比如很多电影脱胎于文学作品,特别是余华老师的文学变成了剧本,变成了电影的一部分,你怎么看文学和电影的关系以及它的精神内核会随着这种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吗?

贾樟柯:文学跟电影的关系,它的重要性不在于说有多少电影由文学作品改编。它更主要的是文字跟语言,它是我们所掌握的一个基本思维工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构思一部作品,无论你用绘画的语言,还是用音乐的语言,还是用视听语言,思考的过程,感受的过程,都是用中文思考的,这就是文学最基本的一个特点。

当我们拥有阅读,写作,我们长期的使用和阅读语言的时候,无形之中我觉得这种思维的能力,思维的准确度会得以提升。

我最近看了一个材料,是一位科学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时候写的,他非常强调学物理和学数学的学生语文要好,笼统来说文字语言要好,因为他认为即使你思考一个逻辑问题,物理问题,数学问题,你也是在用你的母语在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文学跟电影的最直接的关联性,并不是我们所讨论的文学跟电影关系中要不要去文学化,那是一个语言转化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谈的是语言本身,它是我们思考的工具,不仅是电影工作者,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加深文学的阅读和写作,对于工作都有助推的作用。

具体来说,谈到文学与电影改编的情况,我觉得文学的历史当然是悠久于电影的,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实际上是,文学在结构作品的时候,它长期的文学传统形成的结构能力和总体性的一种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种总体性,它包含了你对于政治的理解、对于经济运作的理解、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理解。哪怕你写一个最当下的故事,可能文学它也有一种习惯,把它放在一个历史的维度上去思考人性的转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传统的文学在结构性和总体性是电影非常需要借鉴的。但是我们谈了很多年文学跟电影的困惑,当你转换成电影语言的时候,它需要巨大的视听能力。因为视听语言跟文字语言有极大的差异性。

总体上来说,我觉得那些好的文学改编都是建构于文学作品基础上的一种再次想象。视听化的想象,它转换成一种灵感的来源,如果你没有创造性的转换是不行的。其实,我并不太赞成所谓忠于文学原著这个说法,我们应该鼓励那些失败的改编,因为那些失败的改编,他们从原著中吸取了灵感来源,他们在重新塑造一个作为视听文本的新作品。有改编的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有实验的成功的、不成功的,但是往往我觉得在那些不成功的改编中,它是能力问题,它的方向是没错的。

凹凸镜DOC:这次北影节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一个专题放映,他是一个纪录片和剧情片都拍过的导演,您觉得拍纪录片对于您的剧情片创作有没有一些帮助?

贾樟柯:我非常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他的创作高峰期,或者说他的电影传入到中国那个阶段,正好是我们读电影学院的时候,像《盲打误撞》这些影片,有一个非常亲切的共同背景,我们都是在一个相似的社会形态、制度、环境背景中工作。


《盲打误撞》海报(又名:机遇之歌)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学电影的时候看到他的电影我就非常喜欢,他也是纪录片跟剧情片都拍,特别早期拍了很多纪录片。对于我来说,纪录片市场反应不好,步履艰难,但是为什么我还特别喜欢拍,因为它确实带给我对于电影这种媒介,新的一种自由使用。

当你笼统地想拍一个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空间的时候,具体空间会发生什么?具体人会发生什么?具体事件会有什么走向?我们是没法预判的,它就让你必须有一种即兴电影语言的使用和调整,你没有办法做太多提前的设计。我称之为:真正是一个拍电影的感觉。第一反应你看到什么?生活正在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电影方法看到?你用什么种方法来捕捉?拍纪录片的那种快感,能带给导演对电影原始魅力的满足,是剧情片无法取代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喜欢拍纪录片的一个原因。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看小梅如何破局?!大曲线故伎重演,孩子不能回京,不能见奶奶

看小梅如何破局?!大曲线故伎重演,孩子不能回京,不能见奶奶

娱乐小可爱蛙
2024-06-29 13:17:04
苏州胡友平,拯救的不仅仅是一车孩子

苏州胡友平,拯救的不仅仅是一车孩子

古老板的老巢
2024-06-28 17:24:48
“请大陆救救台湾!”

“请大陆救救台湾!”

海峡快讯
2022-06-02 14:28:34
武汉市政协原副主席被查!和他一起被处分过一厅长也已落马

武汉市政协原副主席被查!和他一起被处分过一厅长也已落马

鲁中晨报
2024-06-28 15:59:07
荷兰向我国售出257台光刻机,获7500亿元!外媒:恐"灭顶之灾"

荷兰向我国售出257台光刻机,获7500亿元!外媒:恐"灭顶之灾"

番茄说史聊
2024-06-27 15:57:33
探访北京“地下东六环”

探访北京“地下东六环”

中国日报网
2024-06-29 11:24:10
霍思燕代孕女儿近照曝光!8岁女儿颜值逆天,身穿裙子戴近视眼镜

霍思燕代孕女儿近照曝光!8岁女儿颜值逆天,身穿裙子戴近视眼镜

八卦王者
2024-06-29 16:30:58
以牙还牙,这次轮到以色列军官被斩首,现场死伤惨重,美跟着倒霉

以牙还牙,这次轮到以色列军官被斩首,现场死伤惨重,美跟着倒霉

青年的背包
2024-06-29 18:55:41
中国政府惊传“出货”比特币!近272亿元人民币“华裔洗钱案”资金动向曝光……

中国政府惊传“出货”比特币!近272亿元人民币“华裔洗钱案”资金动向曝光……

FX168链界观察
2024-06-28 16:04:09
美媒晒图:KD当年亲临工地但在新球馆使用前离队 乔治将复刻?

美媒晒图:KD当年亲临工地但在新球馆使用前离队 乔治将复刻?

直播吧
2024-06-29 17:07:18
突发!证监会主席重磅发声

突发!证监会主席重磅发声

钱眼
2024-06-29 19:08:00
这是一张弥足珍贵的家庭照,也是无比令人钦佩的一对夫妻

这是一张弥足珍贵的家庭照,也是无比令人钦佩的一对夫妻

视点历史
2024-06-28 17:35:19
怎样延长性生活时长?这7个方法让你夜夜持久

怎样延长性生活时长?这7个方法让你夜夜持久

泌尿外科柒大夫
2023-07-20 17:10:04
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退休后因被制裁,沦落到只能在香港租房住?

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退休后因被制裁,沦落到只能在香港租房住?

史二了
2024-06-18 14:01:44
外交部评价胡友平

外交部评价胡友平

燕梳楼频道
2024-06-29 12:13:17
湖南女学生到苏州奔现,被男友丢在宾馆门口,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

湖南女学生到苏州奔现,被男友丢在宾馆门口,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

大苏专栏
2024-06-28 22:35:59
苏州房价全军覆没,苏州园区豪宅别墅小区房价有望跌破100000元

苏州房价全军覆没,苏州园区豪宅别墅小区房价有望跌破100000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6-29 14:41:04
想要加盟广东队?北控最强内线正式离队,朱芳雨有望“捡漏”签约

想要加盟广东队?北控最强内线正式离队,朱芳雨有望“捡漏”签约

绯雨儿
2024-06-29 17:17:37
梅西离队3年,巴萨又要驱逐队内10号:弗里克点名清洗,已面谈!

梅西离队3年,巴萨又要驱逐队内10号:弗里克点名清洗,已面谈!

风过乡
2024-06-29 19:30:21
美记:詹姆斯将重新与湖人签下一份最高三年1.6亿美元合同

美记:詹姆斯将重新与湖人签下一份最高三年1.6亿美元合同

懂球帝
2024-06-29 11:46:09
2024-06-29 19:46:44
凹凸镜DOC
凹凸镜DOC
独立纪录片和非虚构故事
1641文章数 6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白玉兰明星反应精彩 胡歌获奖唐嫣激动

头条要闻

上海外滩不少街拍摄影师驱赶拍照游客引众怒 官方回应

头条要闻

上海外滩不少街拍摄影师驱赶拍照游客引众怒 官方回应

体育要闻

湖人的选择

财经要闻

A股上半年人均亏损1.2万 你亏了多少?

科技要闻

比亚迪引发了一场"战争"

汽车要闻

你没看错!广汽丰田今天秀了一把智电技术

态度原创

游戏
旅游
亲子
教育
公开课

《小生活-海岛物语》Steam页面上线 2024年发售

旅游要闻

来中国旅游,成了老外的新流量密码

亲子要闻

坐了4个小时的车,到舟山啦!

教育要闻

不建议对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聪明父母说3句话

公开课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