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6日,山东省农科院在山东省济南市和济宁市举办“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国际交流会”,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直翅目昆虫学家协会2个国际组织和法国、德国、墨西哥、毛里塔尼亚、日本、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等五大洲17个国家蝗虫防治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参会交流。
蝗虫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全球常年发生面积近5000万平方公里,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尤其蝗虫中的飞蝗迁飞能力强,可跨地区跨国境为害,需要建立跨地区跨国境联防联控机制。本次大会主题为“蝗灾可持续治理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安排了30余场学术报告,围绕蝗虫暴发和种群动态、蝗虫监测和预报技术、蝗虫防治新策略、生物防治新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促进国际间蝗虫防治技术的交流合作,落实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的防范策略,提高蝗灾可持续治理水平,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东亚飞蝗发生区,在历史上曾遭受过巨大损失。山东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蝗虫的可持续治理,通过生态改造蝗虫发生地的方式进行治理。以山东济宁微山湖蝗区治理为代表,经过多年生态改造治理,近50%的蝗区改为了良田和水产养殖基地,把易孳生蝗虫的湖区荒地变成了鱼池抬田和湿地,形成了“上粮下渔”、“藕虾生态共作”模式。同时,利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蝗虫,生物农药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60%以上,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了粮食安全。经过持续治理,山东蝗虫始终处于低密度发生水平,多年未发生大规模蝗灾。大会也将带领国内外专家到微山湖蝗区现场考察,展示山东省蝗区生态治理的成效。
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出世界首创的高效治理飞蝗成虫的生物制剂——米曲霉,目前已在山东、河南、新疆、内蒙古4个省、自治区示范应用3500公顷,覆盖了草原蝗区、滨海蝗区、河泛蝗区,治理效果显著,田间防治蝗虫效果最高超过90%,受到地方植保部门认可。该产品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属于国际首创,填补了国际上缺少对蝗虫成虫高效的生物农药的空白。据悉,今年将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和面积,验证米曲霉对不同生态区不同蝗虫的防治效果,为下一步产业化奠定基础。
该院研究员张龙还提出了全程生物治蝗的理念。省农科院发了赤眼蜂、丽蚜小蜂、小花蝽、捕食螨、熊蜂等天敌与授粉昆虫,实现了周年规模化生产和田间应用,形成了“天敌治虫+蜂授粉+N”的高效低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5万公顷。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杨可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