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给老母亲打电话报平安的时候,意外得知村里正在莫名流行一种狗类传染病,已有不少旺财因此一命呜呼,更可怕的是,据传还有人感染住院。三年口罩时期殷鉴不远,传染病几个字余威犹在,耳部肌肉记忆越过大脑,径自唤醒内心深处的胆战心惊。
前段时间,在公司食堂,一个典型的人员密集区域,突然嗓子发痒,潜意识开启了一套熟练操作:先是心里陡然一惊,随即连忙用手捂住嘴,好像咳出来就会犯天条,生怕走漏出一丝声音,同时用余光打量周围人是否有面露嫌弃……很快回过神来,大舒一口气,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咳嗽了。
现在的大街上,除非沙尘这样特殊的天气,佩戴口罩的人已变得罕见。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每个经历者而言,留下的记忆却是难以磨灭的。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忘记了,只是人生里会有无数个瞬间,随时可能会通过肌肉记忆提醒我们,关于那一切的记忆其实很牢固。
如今再回望起那段时期,发生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新冠的可怕性在社会上被严重放大了。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大众对病毒的认知,出现了脱节,对未知的恐惧导致了人人谈之色变。这种未知的恐惧,随着管控的放开,在全民阳过一轮两轮之后,才被彻底打破。而大众对于其他类型传染病的恐惧心理,又何尝不是像对待新冠一般,最大的恐惧来自于未知。
很多年前,舅舅家的邻居被自家狗误伤,因盲目自信自家狗子的健康程度没有注射狂犬疫苗,不料很快病发,药石无医,在遭受了不小痛苦后身亡。作为多年来罕见的狂犬病例,消息很快传遍了十里八村,没有什么宣传能比活生生的案例来得更有说服力,一时间人们对于狂犬病的防范意识极大增强。话说回来,“远亲不如近邻”,舅舅和其他邻居都出面帮忙料理了死者后事,结果事后,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一众人等纷纷跑去注射了狂犬疫苗。这件事里,从亡者的疏忽大意,到众人的反应过度,都透露出,大家对于狂犬病的认知过于浅薄,故而在两种极端对待方式之间摇摆,始终没有找到那个科学的应对点。
如果经常看微博的话,可能会发现,现在微博的热搜榜单里,不时会出现对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科普。今年2月底,距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甚久,微博上却出现三条艾滋病相关内容同登热搜榜的“盛况”:“艾滋病阻断药最佳服用时间”、“艾滋病意识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HIV预防性疫苗研发全军覆没”。一时间,微博热搜凭借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力,又完成了一轮对于艾滋病的大众科普。
不过,面对试图将艾滋病“非罪化”的科普,显然完全不买账的人并不在少数。毕竟,艾滋病的感染者到底只是社会上的少数,而且由于性传播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导致了大众对于艾滋病除去出自未知的恐惧,还有着不容小觑的道德批判。在中国的社会传统里,如果什么事情上升到社会道德层面,想要面临的阻碍会远远大于出自未知的恐惧。显然,艾滋病在社会上“非罪化”的科普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社会对传染病抱有恐惧态度,的确事出有因。不过,通过科普方式,消除大众对传染病的恐惧,也是社会走向现代、走向文明绕不开的任务。如果大众对已知的传染病尚且谈之色变,万一将来某天又有个新型传染病冒出来,谁知道社会在莫名恐惧下又会发生什么奇奇怪怪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