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指导
不管信不信玄学,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自从隆基股份改名为隆基“绿”能后,股价就是绿多红少,直接从上升趋势转为了跌跌不休。今天又创出4年新低。
跌势过于凶狠,以至于传出一些经营压力时,都会被放大。一则调休、裁员的消息,就被员工以为是不是要倒闭了。
当然,隆基并不会倒闭,虽然股票跌得多,但账面现金依然是遥遥领先,资产负债率也在行业较好状态。熬冬,应该是可以的。
但是,曾经大火的光伏、曾经如日中天的行业明星,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回溯来看,就是一场行业beta和个体alpha的双杀。
从行业需求角度看,美欧中三大消费主阵地,都有压力。
首先,美国不停地拿关税搞事儿,阻碍中国产品入美。今天还传出消息,对于在东南亚建厂的中国光伏企业,也要重新查一查税。同时也在扶持本地光伏企业,这个趋势导致美国光伏企业First Solar市值直接飙到全球第一。然而,产品技术却是落后中国的。
其次,欧洲虽然还在进口中国光伏产品,但是也在推动工厂本地化。要在欧洲落地,成本高不说,国内的工厂又浪费了。
另外,国内光伏建设也有趋缓态势。过去几年,口罩对地方财政的消耗,也不可避免会影响光伏电站的建设支持。电网在大规模改造没有完成之前,对于光伏电站的消纳,也已经到了阈值附近。
但是,行业供给,并没有相应收缩,反而是继续扩大。比如Topcon领域,2023年落地产能395GW左右,而2022年总产能也不过80GW左右,1年就扩产了近4倍。就在5月,TCL中环还公布了规模百亿的债券融资规划。
需求变化不大,甚至有收缩的情况下,产能极速扩张,必然导致价格下跌。而各家企业为了拿订单,报价也是一刀砍一刀。
虽然行业beta向下,但你可能也听过一句话:行业整体性的冲击,都是龙头做大的机会。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中,伊利做大;白酒塑化剂事件中,茅台做大等等。
为什么,隆基反而遭遇如此大压力呢?
光伏的属性,是制造+科技。既要发挥制造属性,把规模做大、发挥规模效应;又要时刻关注技术迭代、导致产线被淘汰的风险。确实经营难度很大。
历史上每次技术迭代,也都有新王旧主的更换。隆基发展壮大,也是抓住了Perc取代BSF技术的大潮。当然,隆基也是这个大潮的主推手之一。
而当前,又面临新的技术迭代期时,隆基却迟疑了。Topcon、HJT、BC,犹豫不决。既想发挥Perc旧产线的余热,又觉得Topcon不过是过渡技术、不想押注,而在BC上,起调高,但进展又慢。
最终只是实验室效率的创纪录,换不来市占率的改善。
所谓盈亏同源,隆基出现这种情况也是难免的。公司在Perc大潮中,利用上下游多产业链布局的一体化战略,享受了不错的毛利率。但一体化的劣势,就是船大难调头。
隆基也做了业务拓展,和森特达成紧密合作发力BIPV,成立子公司发力光伏制氢,都是不错的技术方向,但可惜这两个领域,目前都还处于“财政扶持”阶段,而非完全商业爆发期。
除了一体化,还有哪些要素导致如今的隆基状况呢?这就还得说说“改名”了。
在生活中,一般改名的有这么几种,李狗蛋的事业越来越好,名字和身份已经不符了,改个霸气总裁的名字;或者,李水水最近诸事不顺,大师说命里缺木,就改名为李森森。
公司改名也如此。一种是业务衰退,于是,改个名字,准备来个新气象。另一种是业务如火如荼,公司战略越来越广、目标越来越大,旧名字已经装不下,于是,改个名字。
后一种,往往会遇到坑的。因为短期的欢乐,会掩盖长期的担忧。比如,谷歌改名Alphabet后,AI明星却是OpenAI;Facebook改名Meta之后,迎来了一顿结实的暴跌。
只要你敢飘,天上必有刀。玄学的背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科学。
有人说,隆基改名的破解之法是到美股去。有点玄学打败玄学的味道。但真正有用的,还是得靠技术,靠BC电池的突破。
说到底,光伏是一个很难建立持续壁垒的领域,唯有像鲨鱼一样,不停游动,才能获得生存的氧气。
-全文完
和董指导聊聊天
点个在看和赞再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