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越战“春节攻势”——破釜沉舟的军事大冒险

分享至

现存的大部分节日,都象征着对美好的向往,对来之不易和平的纪念还有与家人团圆的温馨。

恐怕全世界人民对于节日到来的期盼都是一样的,不过对于军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因为他们身负保家卫国的职责,在军旅生涯中,从来没有节假日这一说,历史用血的代价告诉我们:战争从没有好心放过节日。

例如那场尸山血海牺牲惨烈的“春节攻势”,1968年的春节,越南战争迎来了一个拐点,以游击战为主的北越在此时突然向美军发动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经历了数场恶战之后,这场战争以美国宣布撤军为由头结束,之后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各执一词,所言皆有理有据,那么重温越战,这场尸山血海的春节攻势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呢?



“春节攻势”——破釜沉舟的军事大冒险

1968年,此时打了十几年的越战已经进入到疲劳期。北越政府的日子不好过,毕竟它不仅是一个弱国还是一个小国,即使苏联以及中国对北越进行不留余力的援助,北越政府的人力战略物资储备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正面战场对抗,北越政府深刻意识到想要通过军事力量战胜美国犹如天方夜谭,美国国富力强,科技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北越政府如果不及时改变打法,继续以卵击石,也许再过不了多久,他们的落败只会提前到来。

时间线暂且拉回到1967年11月,时任驻越美军总司令的威斯特摩兰面对媒体,他自信地告诉诸人,越战将在不久的2年内战胜收工,胜利于他而言就像“隧道尽头的光芒”,现在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



而在几乎同时期,北越最高军事统帅武元甲正在悄然策划一场能够载入人类战争史册的经典之作——“春节攻势”,这是一场破釜沉舟式的军事大冒险。“春节攻势”顾名思义,武元甲要在春节期间向整个南越地区大大小小的城市乡镇发起全面战争。

俗话说:“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在争斗的后半程,往往拼的就是谁比谁更豁出去。北越政府游击队员采取“化整为零”的政策,他们将自己乔装打扮,变为不起眼的乞丐、难民、老人……

这样可使他们隐秘深入敌方,但是要知道此事如果一旦被发现,北越之于美军就像是羊入虎口,美方更加找到了触发大规模进攻的理由。游击队员成功潜入后,他们要做的就是储备战略物资,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例如有队员将武器拆解后隐藏在米袋甚至棺材中,以便随时取用随身携带。

就这样北越政府一步步对敌方战场进行蚕食,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场浩大的行动,竟然在南越没有走漏一丝风声,在“春节攻势”的前十天,人们还在欢欢喜喜的置办年货,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南越军人都选择放假回家度过春节。



正如《孙子兵法》中写道的那样:“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如此看来,这一战略思想历经千年而不衰,武元甲策划的“春节攻势”,恰恰正是利用人们对于节日的狂热,毕竟在这个千家万户都一心梦想着团圆美满的日子里,谁又能随时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勇于抵抗战争的侵袭呢?

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曾这样说过:“即使把圣诞节、感恩节、美国独立纪念日加起来,也都比不上这个节日对越南人那么重要……没有任何事件,甚至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能阻止他们庆祝春节。”

所以事实上,在前些年美越双方都会在春节这一天宣布停战,武元甲选择在这一天开战,并不是想让这个盛大的节日背负血腥,而是实在到了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如果他们错过1968年,他们将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机会。



抢先占领政治舆论战场高地

1968年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美国即将进行新任总统大选,届时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到一起,共同关注到底何人将成为美国新任掌舵者。

二战之后,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经历几十年的残酷军事斗争之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需要时间和金钱去修复巨大的战争创伤,而反观美国,作为二战中获利最多的战胜国,一边和苏联进行冷战,一边在局部地区不断挑起“热战”,全然没有和平主义担当。

1960年11月,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凭借对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位总统策划的越南战争政策的继承而赢得民心,当时的民众信誓旦旦的认为有时必要的战争将会为他们的美利坚带来更多的利益。

武元甲从军之前,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一直从事文学领域的工作,也曾来到过中国学习军事理论。从军后,武元甲则与那些传统军校出身的将领不同,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武元甲发现了一片当时几乎无人占领的战场高地——政治舆论战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