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丫鬟多少钱能买一个?买了可以让她干啥?你买得起吗

分享至

前言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丫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她们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是完全的奴隶,她们是主人家的附属品,可以被买卖、赏赐、处置,她们的命运往往取决于主人的喜怒哀乐。

丫鬟的生活,是我们今天很难想象的,她们有着怎样的苦难和欢乐,她们又是如何被人看待和对待的呢?

一、古代丫鬟出现的社会背景

要了解古代丫鬟的历史,我们必须先了解中国的社会制度的演变。中国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四个阶段中,丫鬟主要出现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丫鬟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奴隶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从夏朝开始,到战国中期结束,大约持续了1500多年。在奴隶社会,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任何人权和自由,完全受奴隶主的支配和剥削。

奴隶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战争俘虏、贫困出卖和刑罚征收。其中,女性奴隶,就是我们所说的丫鬟的雏形,她们主要被用来从事家务劳动、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或者被奴隶主作为性奴或妾侍使用。

奴隶主对奴隶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可以随意买卖、赠送、惩罚、杀害奴隶,奴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和卑微的。

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社会形态,从战国末期开始,到清朝末期结束,大约持续了2000多年。

在封建社会,奴隶制逐渐衰落,而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逐渐确立,农民成为社会的主体,但也受到封建剥削和压迫。

封建社会的丫鬟,是奴隶制的遗留物,她们虽然不再是奴隶,但也不是自由的人,她们是主人家的奴仆,可以被买卖、赏赐、处置,她们的命运往往取决于主人的喜怒哀乐。

丫鬟的来源,主要有四种:贫困出卖、战乱流离、罪犯没收和主人生养。其中,贫困出卖是最常见的一种,许多穷苦人家为了生存,不得不将自己的女儿卖给富人当丫鬟,或者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富人当妾。

《红楼梦》中袭人便是如此,原因为她老娘生病了看不起药,这才把她卖入了贾府。刚开始袭人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后来又被派去伺候宝玉。

而战乱流离是另一种常见的来源,每当战争或灾荒发生,许多无家可归的女子,就会被人拐卖或抢掠,成为丫鬟或妾。

罪犯没收是一种特殊的来源,一些犯了罪的女子,或者犯罪者的女眷,会被官府没收,分配给官员或贵族当丫鬟或妾。

主人生养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一些主人家会让自己的丫鬟或妾生育子女,这些子女也会成为主人家的丫鬟或奴仆,这种情况在皇室或贵族家庭比较多见。

不过“家生子”这个词你一定听说过,家生子的奴婢更加悲惨,他们是指奴婢在主家所生的子女,他们也是主家的奴隶,世代服役,没有自由。

而奴婢中的“婢”一字,早在商朝晚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是对女性奴隶的称呼,这个字也代表着他们地位的低贱和从属关系。

甲骨文中的“婢”字,是由“女”和“必”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中“必”是一个象形符号,表示一种用来束缚奴隶的工具,也就是脚镣。

这个字的形象地反映了奴隶女性的悲惨命运,她们不仅被剥夺了自由,还要忍受各种虐待和侮辱。

二、丫鬟的价格

那么买一个丫鬟需要多少钱呢?具体的价格还要看不同的朝代和地区银子的购买力。

我们先来看汉朝。汉朝的银并非流通货币,而被视为宝贵的金属,主要的用途包括了商业交易,赏赐以及储藏等等。由于其价值极高,所以在汉代的银子几乎具有无限的购买力。

为了更容易理解,我将通过大米这个例子来解释。众所周知,大米在古代中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交换媒介。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朝时期的大米价格因地区与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大约每石(相当于59公斤)二十到三十枚五铢钱不等。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33.3至50石大米,相当于1967至2950公斤。以现在的大米价格(约为4元/公斤)来换算,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7868至11800元人民币。

我们同样以大米来换算其他朝代的购买力。

唐代盛世以一两银之力能购买1320-2640斤大米,约相当于现今人民币2000-4000元;

北宋中期价约264-528斤米一两银,约合现今人民币600-1300元;

明中期为每两银换取377.6斤米,约等同现今人民币660.8元;

清晚期一两银子可购150-220斤米,折合现代币值约150-220元上下。

而一般丫鬟的价格在几两银子到数百两银子之间,因此在各个朝代买一个丫鬟所需的钞票,大家自行换算。

三、丫鬟有哪几种类型?

在封建社会,丫鬟这个群体存在的意义,在于满足主人的各种需求。

比如粗使丫鬟是最低等的丫鬟,她们的长相很普通,但是有力气,会干活,比如挑水劈柴,洗衣打扫等粗活,她们都非常胜任。

这种丫鬟的价格也最便宜,一般在几两银子到十几两银子之间,有时候甚至用几个馒头就可以换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