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说到吃面,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山西,或者是陕西,再不济想到的就是甘肃,但下面要说的地方,既不是山西、陕西,也不是甘肃,而是四大名菜之首,鲁菜的发源地~山东。山东的菜有好多明确派系,特色小吃也非常之多,面食也有很多花样。山东的鲁西南、鲁中、鲁西北等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特色,所以,这里面就不乏一些特色面,或许只有到山东才能吃到这些美味。
山东人爱吃的“十大名面”,每一碗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对山东十大名面感兴趣的话,我们不妨一起往下看看,到山东打卡,记得去品尝一番,一定能给你不一样的味蕾体验。
鸡鸭和乐,和乐有饸饹、河漏、河捞面等名字,北方人特别爱吃的一款特色面,会吃的山东人也不例外。“和乐”一词来源于康熙赐名,有皇封之美誉。
“和乐”起源地众说风云,据考,“和乐”最早始于甘肃,行于陕西,发于山西,,由西北向东发展,遍布北方各省。制作材料主要用的是荞麦面和白面,面团在密凿细孔的河漏床上压出的棍棍面条,不仅是宴席、节庆、生日等常备面食,更是农家日常的美味饭食。
“和乐”到了山东,潍坊人对“和乐”又作了改进,用山东自产的精小麦代替了荞麦面,并配以鸡鸭肉、“憨肉”和小调料的卤子,因卤子以鸡鸭为主,遂得名“鸡鸭和乐”。潍坊的鸡鸭和乐是一种卤面条,料高工精,卤浓面筋,深受当地人喜欢。
潍坊和乐的主要制作方法是把面粉和淀粉和成的软硬适度面团,用和乐床子压入老田鸡、鸭共煮的汤内,煮熟捞出,再浇入原汤,放上鸡鸭肉、憨肉、甜蒜、咸香椿、咸韭菜、辣椒油等,美味即成,即可享用。和乐细长不断,柔韧有劲,肉香汤醇,别有风味。
老济南打卤面,打卤面全国都有,华北、东北最为普遍,在山东,尤以老济南的打卤面最为著名和正宗,随着鲁菜文化的广泛传播,山东打卤面也跟着传遍北方等地。
打卤面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有个内阁大臣叫刘大胆,奉皇命在山东巡视时,发现一种吃面条的特殊方法,煮熟的面条,放入汤中泡一段时间,再淋上热油和佐料,使面条吸收调料的味道,这便是打卤面的雏形,之后这种面的做法便传到了南靖县,逐渐演变和扩散到了更广泛的区域,并被人们广为接受,成为了一道家喻户晓的家常面。
打卤面的汤汁用料讲究,鲜味十足,热气腾腾。加上精心烹制出来的肉汁和独特的卤汁,让打卤面撩拨味蕾,让人食欲大开。
吃打卤面贵在其汤,老济南人熬煮的高汤历来闻名,多用鸡、鸭、肘子熬制,汤清味正,鲜美诱人。打卤时,锅内倒入高汤,汤微开,放进白煮的肘子片,蒸鸡蛋糕片,焯过的笋片、木耳、金针、苔菜心等,再调入清酱油、南酒、盐等佐料,卤子呈淡茶色,锅开撇去浮沫,略勾薄芡,出锅前还要现炝花椒油才够味。刚煮好的面条刚好捞出来,浇上现做的卤子,浓郁的味道,筋道的口感,一吃一个不吱声。
打卤面要现做现卖,用热气腾腾的面条直接烫熟,热气腾腾的汤水中浸泡面条,让汤汁充分融入面条当中,即使是最朴素的打卤面,也能够带来满口的香鲜美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卤面在制作和口味上也有了不同变化和创新,比如双拼打卤面、海鲜打卤面、红汤牛肉打卤面等,味道更加丰富多样,更让人百吃不腻,久吃不厌。
麻汁面,山东凉面的一种,济南传统面食之一。每年到了夏季,济南饮食市场不论大小餐馆都有这款凉面,基本每个济南人家时不时也要在家做麻汁面,经济实惠,面条滑爽,口味浓香,特别适合夏季食用。
据资料记载,凉面又叫伏面,古称“冷淘”,源于上古“伏日祭祀”活动,到了唐代,“冬月量造汤饼及黍臛,夏月冷淘、粉粥”,热汤面变成了冬月吃,伏日则出现了“冷淘”这一消暑凉面。
唐代无论宫中还是民间,夏日食凉面已被当时普及,据《唐六典》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著名诗人杜甫还曾作《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这就是槐叶做的冷淘,即将青槐嫩叶捣成汁加入到面粉中,做成面条,色彩鲜碧,煞是好看。为了浸凉,人们将其盛入容器中,放入井中或在冰窖中冷藏,食用时加入佐料调味,就成了爽心适口的消暑佳食。
唐宋元明时期,槐叶冷淘一直盛行,宋代又有甘菊冷淘、银丝冷淘等,做法和槐叶冷淘相近。由于凉面味佳易做,一些文人对此多有记述,诗词歌赋等都有赞叙。附郭顺敏的一首诗《题麻汁凉面》“清气满堂入夏光,汁浆摇绿透心凉。一城面味一身爽,一碗鲜滑一段香。
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过去济南人讲究吃薄宽的过水面,因得天独厚的清凉泉水,老百姓更喜欢打来泉水或用井水过面,泉水过面三遍,面条筋道凉爽,过了水的凉面配上蒜泥,香醋,麻汁,椿芽咸菜等,(椿芽咸菜是以春季的新鲜椿芽腌制而成的,与胡萝卜咸菜一起剁成细末后使用),再辅以清口的黄瓜丝或煮好放凉的脆芽菜,既充饥又爽口,百吃不厌。
此种面条凉爽,各味都可由自选,还可以加香辣色亮的红油汁,吃了也不热,对于爱吃面的人,夏季一碗麻汁凉面,简直太过瘾了!
金丝面,潍坊安丘传统名吃,始于山东景芝,历史久远,金丝面与三页饼堪称景芝白案佳品的孪生姊妹,为贩酒客商常用美食。金丝面色黄丝细,好似金丝,软硬适度,清香可口,食者无不交口称赞。
金丝面以精制面粉、鸡蛋为原料。先把鸡蛋打入盆内调匀,再加入精制面粉和适量细盐,和为硬面,揉匀揉好,擀成透明薄皮,以熟练巧妙的刀工,切为细丝。面条煮熟捞出后,放入鸡汤内,加适量食醋、芝麻油、虾米、胡椒面、香椿末、香菜或者嫩韭菜等调料,入口多味交融,饭后泛气带香,回味无穷。
涛雒羊肉面条,在山东境内久负盛名,日照的传统风味面食之一。清朝末年,涛雒商贾云集,贸易繁荣。于是在当地有高、黄两家办起了以此面为主的饭馆,创出了当地“羊肉面条”的名吃。
涛雒羊肉面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制作此面的面粉由人工石磨研成,标准的“七五”面,每百斤面粉约加碱粉0.5斤、盐0.5斤、水30斤,搅拌均匀用手揉制,揉制的次数越多,面色越白,弹力愈大。然后,用擀面杖手工擀制成皮,擀至麦皮薄如纸透明发亮,然后用刀切成四棱形。高、黄两家饭馆用的羊肉,多系当地五莲山、乔子山及嶝山的优良品种。
烹调羊肉汤时,将原羊汤、原羊肉(切好的肉片)提前置于大锅,加酱油、葱蒜姜等佐料进行烹调制作。吃时再加香油、香醋,并加香菜或韭黄借味,并衬青头。好的羊肉汤,清澈透底,汤肉分明,清香扑鼻,深受顾客欢迎。当地有俗语:“吃了涛雒羊肉面,甭再围着天下转”。
大肉手擀面,滕州名面之一,其大肉,指的就是铁锅锅中酱成的五花肉。现今的滕州大肉面,面中不光有大肉,也有酱豆腐卷与酱海带卷、酱鸡腿、酱鸡蛋、酱辣椒、酱茄子等,全凭吃面的客人喜好,自由选择,与济宁的甏肉有些相似。
在滕州许多餐馆吃面,小菜都是免费,可以随意选择。店主每天都把早就腌制好的、翠绿绿的、散发清香的雪里蕻,放在一个大瓷盆里,边上是一摞小碟子,供吃面的人用小碟子随吃随夹,不限量。除此之外,还得准备好一个石蒜臼子、手舂一些蒜瓣、辣椒之类的拌面配料。
滕州的大肉手擀面,肉多厚肥,面宽硬实,味香浓厚,不仅是老少皆宜的美食,也是贫富皆宜的一碗面。食客坐下后,先就着雪里蕻和蒜泥,挑起颤巍巍、滚烫烫、白晶晶的面条,大口大口地撂下肚,然后再舀来碗锅里煮面的原汤,一口气喝下去。一块肉,一碗面,三两碗汤下肚,吃的是一个满足,胜似神仙。
黄花牛肉面,黄花古称“金针”,此面源自元末明初,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由台儿庄传统清真饮食“金针汆汤面”传承并演变而来。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第六次南巡,御舟泊黄林庄,台儿庄地方士民数十万进献食物。据当地人世代口口相传,其中就有这款黄花牛肉面。康熙享用过后,随口吟道:“古有萱草解母忧,今得黄花慰朕愁。士民十万献汆面,运河千里载行舟。”康熙目睹水晏河安、万民归心,欢愉之情溢于诗,从此黄花牛肉面享誉运河两岸。
京杭大运河畔的历史文化名城台儿庄,清晨从一碗口感清爽、味感饱满、余香绵长的黄花牛肉面中醒来。台儿庄人们对于黄花的喜爱,不单单是一碗黄花牛肉面,以黄花为主的特色美食相继融入到当地饮食文化,如“人比黄花瘦”(红烧羊肉面)、黄花粉丝面、黄花牛肉米线、油炸黄花菜、黄花菜炸鱼小丸,尤其芥末黄花、黄花花生米等。
黄花牛肉面,主要原料有黄花菜、黄牛肉、黄牛大骨头和面条。精选上等焙干黄花菜,用冷水浸泡六七个小时,手工洗净捋成把儿,用刀切成寸断备用。
精选本地成年黄牛精肉,浸洗到水清,精刀切成厘米见方的肉丁子,放到油锅里炒熟,加入佐料调味炖透。
黄牛大骨头洗净敲断,放入冷水锅中文火炖煮15个小时,熬成奶色高汤。将精切的黄花、精炒的牛肉,配以十余种温胃暖中、理气通窍的名贵中草药和调味佐料一同汇入牛骨高汤中,继续炖煮,至汤、肉、菜、料完全融合,形成油而不腻、味感厚重、芬芳扑鼻的黄花牛肉汤。
从前,大运河以北的北方人爱吃牛肉,但不产黄花,以南的南方人爱吃黄花,但不喜牛肉。因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给了江南江北饮食习俗融合的机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山东枣庄台儿庄的宋师傅,经过苦思冥想,最终根据其原料特点,将其正式命名为“黄花牛肉面”并在保持原传统的基础上,就其制作工艺及佐料的配制等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整理与研究,最终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黄花牛肉面。
泰山豆腐面,一款以豆腐为主要食材的家常面。原本是泰山斗姆宫、尼姑庵接待香客的一碗素面。其色泽黄、绿、白交映相配,清鲜爽口,正和来客口味。
泰山豆腐面的面条选用人工手擀的切面,下锅煮熟,捞出分别盛入5个碗中。其次炒勺内放在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加入切好的豆腐块,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控油。苔菜洗净切段,木耳洗净撕碎,冬笋切片,茭白切片。除豆腐外均放入沸水中氽过捞出。最后锅里放豆芽汤,加入豆腐、苔菜段、木耳、笋片、茭白、绍酒、酱油、盐等,开锅后洒入蛋花,美味即成,浇在面条上,看着普通,吃着美味。
泰安豆腐面历史悠久,选用当地优质豆腐和面粉,配以鲜美的汤料,口感丰富,营养丰富,清香爽滑,汤汁鲜美可口,让人回味无穷,是冬日暖胃的美食之选。
蓬莱小面,蓬莱传统名小吃,历史悠久。面条为人工拉制的抻面,当地人称之为“摔面”,条细而韧,卤为真鲷,俗称加吉鱼,熬汤兑制,加适量绿豆淀粉,配以酱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盛面一两,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
相传在民国时期,制作此面的传人衣福堂烹制的蓬莱小面,在当地远近闻名,又被众人换作“衣福堂小面”。衣福堂祖籍栖霞,13岁起开始学厨,以售卖挑担拉面起家,后又与人合开过兼营蓬莱小面的饭馆,还有1945年自营的“衣记”饭馆。他制做的蓬莱小面,用料和做工极其考究,每天限量销售,晨起仅售百碗便关门歇业,以其做工考究、味道鲜美,而闻名遐迩,常有外地客商专门为此而来,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引为憾事,如今的蓬莱小面,遍及蓬莱,传遍烟台,乃至山东,吃过的人对其赞不绝口。
福山大面,山东拉面的杰出代表,又称福山拉面,据说已有二三百年的光辉历史,福山大面柔滑鲜美、细如银丝、品种繁多、技艺高超而闻名于世。
福山大面的面坯分圆条和扁条两种。圆条又有绿豆条、匀条、细匀条、一窝丝、龙须条等。扁条则有带子条、灯草皮、扁条、韭菜扁、一窝丝韭菜扁等20多种。
大面卤汁分大卤、温卤、炸酱、肉丝、虾仁、三鲜、海味、清汤、干拌、烩勺等几十种,并且条与卤也有一定的配合规格。使用的盛器最早是用香油浸泡过的砂陶碗,福州大面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面之一”。
山东十大名面你觉得怎么样?山东人常吃的面还有,清临什香面、德州大柳面、仁孝文登面、济宁川味面条、日照海沙子面、济南豆萁面、烟台芋头面、南方裤带面、烟台红薯面、宫廷翡翠面、潍坊春面、福山龙须面、炝锅面等等,你觉得还有哪些?好客山东,孔孟之乡,笑迎四海兵朋,打卡山东,品小吃,吃鲁菜,喝面条,让你吃不够,点赞关注不迷路,这里还有更多不一样的美味!不要错过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