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投入、多磨练
今年第二季度,不同行业协会都在发布“2023年度中国酒店集团规模TOP榜单”,有三个关注点:
1)名单排序有改变,但头部地位没有变
2)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的榜单排列的都是国内酒管集团,而中国饭店协会将国际酒管集团在中国的酒店数量也排列其中,故两份排行榜略有不同
3)国内前三的头部酒管集团,平均规模每店客房数分别为97、95和76;国际在华头部酒管集团的平均规模每店客房为251、304和202。两者相比,国内集团的每店规模明显小于国际集团,应该与全服务和有限服务酒店比重有关。
自从中外酒管集团开展双向合作以后,国际集团提供品牌、服务标准和开放会员系统,国内集团组织人力资源拓展新业务、负责运营管理,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双方各取所需,表面上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若要深入分析,是一个要数量求扩展还是用核心竞争换取盈利的差异。
比如,希尔顿集团的“欢朋品牌”目前在中国开业经营已经有398家。
希尔顿集团的“惠庭品牌”在中国已经开业40多家。
凯越集团的“逸扉品牌”目前在中国已开业经营超过40家。
雅高旗下的“宜必思品牌”“美爵品牌”也在中国的18城市有几百家门店。
这类中外酒管集团双向合作的酒店数量,目前都是计算在国内酒店集团的名下。
为何拥有这些品牌的国际酒管集团不在乎拥有这些数量的名分?
作为商业化集团和上市公司,规模和利润都是追求的目标,但在数量规模和财报利润之间,可能不同阶段所需各异。
作为国际酒管集团的头部企业,其在行业的地位已经站稳,虽然几家之间各有竞争,但是就全球范围而言,对于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市场,且缺乏过硬的与之竞争的品牌,国际集团就以品牌输出、会员体系开放、让中国的人力资源来完成酒店数量拓展、运营管理的物理部分,而品牌方则利用核心竞争力轻松赚取利润。
这也是这些集团从40多年前以全球化进入中国,到目前转化为本土化的战略手段。
以希尔顿“欢朋品牌”为例,目前在中国已开业的酒店规模在150间客房左右,按照平均每间客房收取品牌费7,000元计算,一家酒店的品牌费每年是150万左右,品牌方和运营方按协议比例分配。
这样的品牌费获取金额,怕是目前很多国内品牌远所不及,这也是品牌核心竞争力在异国他乡成功体现的成功案例。
在行业内总存在一种说法,认为国际酒管集团是“空麻袋背米”,作为合作的物理提供方, 现在是体会到这麻袋并不是“空”的,因为有“货”,才能吸引投资方和消费者。
作为国内合作方的酒管集团而言,有了加以后缀的国际酒管集团加持和会员体系的共享,极大的满足了国内投资方和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对于拓展团队而言,比开发自有品牌顺利不少。
在目前阶段国内行业协会以数量规模排行,对于集团进入国内协会组织的排行榜都是加分。
关于行业的这些核心竞争力——品牌、会员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磨练而成。
能否将酒店行业中的品牌和会员体系,比作互联网时代各种电子设备中的芯片,芯片已然成为各国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难道行业中的品牌和会员体系不是吗?
目前缺乏自己会员体系和品牌的单体酒店,不是都在依赖OTA平台提供的“会员体系”而带来客源吗?
如有限服务的头部集团华住,靠自建的上亿数量级的会员体系和预订系统,能为投资方的加盟店带来40%左右的自带客流而赢得加盟数量,无论从规模还是业绩而言,在有限服务领域遥遥领先。
因为规模不够而上不了排行榜的品牌未必没有价值,如“半岛”品牌。
按照各国外交礼节和外事接待的规定,各国首脑互访,在他国有自己国家品牌的酒店一定是首选,没有的由接待国推荐入住。
像俄罗斯总统和沙特王子来访中国,推荐他们入住的都是“半岛”酒店。
笔者借用互联网时代互联电子设备应用的芯片作用、以及目前AI产品研发中芯片主控作用,PC时代的英特尔和当下的英伟达,哪家拥有了站在统治地位的芯片,哪家就能主导科技的进步,哪家就在资本市场赚的金盆满贯。
希望更多的国内酒店管理集团,能够从借助他人的核心竞争力而在数量排行榜上占位,不如在自主品牌和会员体系研发、建设上多投入、多磨练,有了自主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成就榜单上的真正霸主地位,才能对不起股民和消费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