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赵一曼的独子陈掖贤,穷困潦倒吃不起饭,差点被活活饿死

0
分享至



1960年的一天,毛主席突然收到了一封讽刺信,信中对党中央的政策大肆批评讽刺,并且整封信都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指责。

毛主席皱了皱眉头,想问这封信是从哪寄来的,为何写信的人怨气这么大?

这封信的署名是陈掖贤,毛主席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这人是谁,最终在身边人的提醒下才想起来,这是赵一曼烈士的遗孤。



毛主席听后也只能长叹一声:“算了,不予追究。”

其实,这个陈掖贤也是个可怜人,所以即便是这样,毛主席也依旧对他十分宽容大度。

那么,赵一曼的遗孤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为何他一个正经老师却最终混得连饭都吃不起呢?



烈士遗孤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中国共产党员。

918事变后,赵一曼被调任到了东北,并且开始在东北抗联领导抗日。

由于战斗力强悍,而且党内资历老,很多抗联的战士们都管赵一曼叫“李姐”。



又因为她化名赵一曼,很多抗联战士都认为他是赵尚志的妹妹。

不过,赵一曼虽然是一介女流,打起日本鬼子来可一点都不手软,比很多男人都更能打仗。

他骑着一匹高头白马,意气风发,在东北抗联中名声甚大,也是许多日伪和日军的催命阎罗。

1935年11月,在一次对日作战中,赵一曼腿部受伤,为了掩护部队撤退,赵一曼在原地阻击鬼子,直到陷入昏迷。



等醒来时,赵一曼已经被日本人俘虏。

日军为了从她口中套出线索,对她百般折磨,但她从始至终没有说出一个字。

最终,在1936年8月1日,赵一曼被日军绑在车上游街示众。

在死前还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赵一曼的确是巾帼英雄,什么老虎凳辣椒水电椅等酷刑,都没能让她开口,最终日军在询问她还有什么要求后,就将她残忍杀害。

赵一曼牺牲时年仅31岁。

但幸运的是,赵一曼在革命期间就和陈达邦结为夫妻,并且育有一子,小名宁宁,大名陈掖贤。

由于陈掖贤的父亲也在闹革命,并且曾经远赴法国工作,和家中也断过很长时间联系,直到解放战争后,陈掖贤才得知父亲还在人世。

在这之前,他都是由大伯抚养长大的,这封遗书也是从大伯手里交给他的。

虽然大伯一家对陈掖贤非常不错,但终归不是父母,总会有疏忽的地方。



这也就导致陈掖贤自幼性格就十分孤僻,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还染上了烟瘾。

但陈掖贤的学习还算是不错的,在考上人民大学后,也算是有了一份生活保障。

此时,陈掖贤也和父亲取得了联系,并且搬到了父亲身边居住,本以为一家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可陈掖贤的性格就决定了,这只不过是理想罢了。

此时,陈达邦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且还有了自己的孩子,陈掖贤本就性格孤僻,自幼就不在父亲身边,和父亲根本就没什么感情。

因此,陈掖贤迟迟也不能融入新家庭,最终只能独自搬出来。

独居后,陈掖贤的生活更是一团糟,他白天虽然是光鲜亮丽的老师,但晚上回到家中,面对的却是满地垃圾和烟头。



也不能怪陈掖贤邋遢,是因为从小他就缺少父爱母爱,因此养成了这种性格,甚至连被子都懒得换。

不过,这些问题比起陈掖贤的性格问题,都不算是问题了。

陈掖贤不仅仅是不会生活,在攒钱上也是一塌糊涂。



吃饭成大难题

1956年,赵一曼烈士的遗孤陈掖贤顺利从人民大学毕业,并且分配到了一个教师岗位。

当时,老师的工资可以说是非常高了,不可能解决不了自己的一日三餐。

但问题就是,陈掖贤对金钱压根就没有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种在他这里根本就不存在。



根据陈掖贤曾经的同事袁宝珊会议,陈掖贤刚参加工作,工资就有69块,在当时算是非常高的了。

并且,陈掖贤还分到了一套住房,这么高的工资只需要平时吃喝和买日用品,应该有很大的结余才对。

但陈掖贤每个月的钱不仅不够花,甚至还要借款。

当时,由于我国物质匮乏,所以食堂供应的菜也分成三等,分别是甲类、乙类、丙类三种菜。



甲类菜就是什么红烧肉这种纯荤菜,乙类菜则是白菜炒肉这种荤素搭配的,丙类菜则是一点荤腥都没有的纯素菜。

当时新中国还刚刚成立,甲类菜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就从三年困难时期主席一口肉没吃过,中央领导人也是白菜就米饭,就能明白当时的中国有多苦。

所以,甲类菜这种改善消费也是贵得离谱,但陈掖贤可丝毫不管这个。

每个月月初,陈掖贤刚发完工资后,每顿饭都是好几道大菜,吃得不亦乐乎,等到月中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的钱不太够了,只能降档吃点乙类菜。



到了月末,陈掖贤连丙类菜都吃不起了,只能靠和单位借款来生活。

当时的国有企业是允许员工借款的,借款的额度不能超过下个月的工资,等发工资会直接从工资里扣。

就这样,陈掖贤陷入了恶性循环,每个月工资刚发,就全被他拿去吃喝了,根本不考虑任何攒钱的事。

虽然说人生也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但陈掖贤这种的确有些太过分了,甚至连自己的生存都保障不了了。

不仅如此,陈掖贤还好烟好酒,对于物质匮乏的新中国,烟酒的价格自然不会低。



有一次,陈掖贤刚发工资,就跑去喝了一次“西凤酒”,结果直接把自己的工资花了个精光。

从这里看,陈掖贤性格是存在缺陷的,但由于父亲有了新的家庭,母亲也早已不在人世,他已经是个成年人,没人会注意当时陈掖贤的心理状态。

诸如此类的事,在陈掖贤身上无限循环,最终拖垮了他。

在陈掖贤参加工作的同年,赵一曼就被国家认定为了烈士,并且发放了荣誉证书和抚恤金。

但陈掖贤还是拒绝了抚恤金,她认为母亲为国捐躯,是出于爱国,自己不应该用钱来衡量母亲。

在爱国这一点上,陈掖贤算是继承了赵一曼的遗志,只不过童年父母陪伴和教育的缺失,造就了他生活上的问题,以及孤僻的性格。



不过,即便是生活如此不如意,陈掖贤还是找了一个老婆结婚。

但二人算是闪婚,根本就不了解双方的性格,再加上陈掖贤性格本就有一定缺陷,这就导致了双方根本过不到一起去。

陈掖贤的妻子叫张友莲,在婚后不久就给她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此时陈掖贤的生活依旧很糟糕,并且还是不会攒钱。

双方本就性格不合,再加上钱的问题导致各种吵架,最终决定离婚。

婚前没有相互了解,最终草草结婚,就必然会导致这种悲剧。



这也是当时的社会问题,但社会问题被放在个人身上,就会被无限放大,很显然,陈掖贤就是当时的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式婚姻”的受害者。

对于两人来说,他们至少还有离婚的勇气,有多少人又要在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中凑合一辈子呢?

离婚后,双方的女儿被送到了姨妈家中,张友莲则因为受不了失去女儿的陪伴,患上了精神病,住进了医院。

这下陈掖贤的生活算是雪上加霜了。

不过,陈掖贤所遭受的打击,还远不止于此。



自缢身亡

赵一曼的独子陈掖贤和妻子离婚后,妻子就因为离开女儿患上了精神病,而陈掖贤非常愧疚,每个月不仅要抚养女儿,还要定期给妻子打钱。

这对陈掖贤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本来就是攒不下钱的性格,更别提是同时供养女儿和妻子。

并且,此时陈掖贤的生活也不尽如人意。



1969年,陈掖贤工作的北京工业学校解散,陈掖贤也被遣散,下放成了一名普通工人。

这和当时的“十年浩劫”有着一定关系。

早在1960年,陈掖贤就给中央写了一封讽刺信,因为当时正处三年困难时期,陈掖贤看过了太多挨饿受苦的人。

但他不知道的是,中央和百姓的待遇并无差别,甚至更大,他有的只有满腹怨气。

被下放成工人后,陈掖贤的收入一下又少了许多,这也让他的心理压力更大。



陈掖贤虽然不会生活,花钱大手大脚,但他的确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即便是自己过得再差劲,也会给妻女按时送钱,还会去医院照顾已经是精神病人的前妻。

但这种毫无生气,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让本就孤僻的陈掖贤更加难受,心理也最终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

其实,按照现代医学来说,此时的陈掖贤已经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只不过他自己还毫无察觉罢了。

再加上陈掖贤孑然一身,又有谁会去关注一个普通工人的情绪呢?



陈掖贤的身边,也根本没人知道,他是赵一曼烈士的遗孤,就连之前相处许久的同事都是在他去世后才知道的。

没人知道陈掖贤此时背负着怎样的压力,工友们只觉得他沉默寡言,每天脸上也没有笑容,似乎从来没见他开心过。

有一次陈掖贤好几天没来上班,工友们怕他出事,于是几个工友一同来到了陈掖贤的家中,结果发现他躺在床上有气无力。

原来是陈掖贤已经四五天没吃过饭,就这样躺在床上,如果不是工友来找,陈掖贤估计这次就会把自己活活饿死。



可以看出,此时陈掖贤的心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到了必须干预的地步,但他一个孤家寡人,谁又能在乎他呢?

1982年8月15日,陈掖贤又已经好几天没来上班,同事们再次来到家中,却发现他已经在家里自缢而亡,年仅53岁。

毫无疑问,陈掖贤的一生都是一个个悲剧造成的,他自幼缺乏父爱母爱,长大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却因为年轻时缺爱导致的性格问题,让生活也变得一塌糊涂。



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失散多年的父亲,父亲却已经有了新的家庭。

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陈掖贤一毕业就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还有自己的房子,简直是神仙般的生活。

但他却过得一塌糊涂,甚至还给中央写信讽刺中央。

因为当时陈掖贤过得实在太苦,陈达邦看不下去,就带他用一张七毛钱的餐券吃了一顿红烧狮子头。

但这顿饭却让陈掖贤发现,自己享受了“特权”,觉得非常羞愧。

其实这些餐厅是为了照顾民主人士的,陈掖贤之所以能来吃上一顿,和父亲有着很大关系,不存在所谓的“特权”。

如果说共产党人的特权是什么,那就是比百姓吃更多的苦,干更多的活。



但陈掖贤不懂这个道理。

说到婚姻,陈掖贤的婚姻也是草率了事,最终导致了离婚,这成了压倒陈掖贤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幸的童年经历、不幸的青年经历、不幸的婚姻,全都压到了他一个人身上,最终导致了这个无法挽回的悲剧。

陈掖贤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和历史的悲剧。

赵一曼烈士的独子最终落得这种下场,也的确令人唏嘘不已。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往历史
一往历史
一个专注历史的小编
770文章数 30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