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婷
6月1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强调,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政策精准性、实效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了国内粮食供应安全,但也客观存在主产区“粮财倒挂”问题突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现行补偿政策亟待完善等诸多问题。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全国麦收进度近八成,进入夏粮收购阶段,丰收更要增收,保障好农户“钱袋子”,才能更好端牢“中国饭碗”。
精准施策,增收信心足。当前,农民种粮收益由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做保障。随着近些年来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农药、化肥农资等种粮成本不断攀升,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也限制了经营主体的发展能力。从探索省际横向补偿机制,到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从粮食收购保价到创新产销协作、打造粮食“飞地”、构建省际粮食流通指标交易市场化数字平台等,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之下,用“绣花功夫”、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提质增效,增收动力足。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用现代化农业设施来更好保障粮食安全。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江苏,在全国率先全省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通过盐碱地土壤治理,改良耕作技术、选育耐盐碱品种,盐城挖掘盐碱地潜力,将盐碱地变为“吨粮田”;江苏省粮油商品交易市场交易大厅里,今年新季的小麦提前预售,降低了仓储、流通成本。提升标准化,延长产业链,树立农业品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形成产销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以及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格局。
产销协作,增收潜力足。从“卖原粮”到“卖产品”,从“大粮仓”到“大厨房”,农产品增值不能仅仅靠农产品的单向流动,而应该是从农产品品牌化到产品加工规模化的全链条提升。2020年,安徽启动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全省共建设34个“一县一业(特)”示范县,认定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352个,在全产业链发展及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示范基地创建、农业绿色生产、农业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增值、供需对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安徽“皖字号”成为长三角人民的“心头好”。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缩影,产销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高质量融合发展,利于产粮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从粮食大省到粮食强省的转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